|
读书,第一遍读故事,第二遍读内容,第三遍读背景。当我们懂其意知其道的时候,你会了解并发现反应当时朝代的一些社会背景。
比如《世说新语》中这两个小段。故事一样,只是换了换人物罢了。不由联想到东汉末年早已畸形的举孝廉政治制度。
废秦立汉,战乱凋敝,百废待兴,人才稀缺,此刻朝廷需要大量行业人才。汉武帝随即召开最高级别会议,有人说武功高强者优先,有人说文人骚客者占先,有人说农耕铸造者急切。在群臣们莫衷一是下,刘彻便正式把周朝开始的孝廉制度确立了下来。于是推行察举孝廉,朝廷把向中央推荐人才的标准落实到了人品之上。这算是在科举之前,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也为平民子弟,开辟了一条向改变阶层的通道。
汉武帝后,察举一途成为入仕的正途,举孝廉亦成为一种政治待遇和权力。发展至后期,更是过犹不及地编出来一些匪夷所思的孝顺案例。
魏晋陈群按照这个尿性又创立九品中正制,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
后来元代郭居业按照当年这些举孝廉案例,去其糟泊后撰写的《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也令人毛骨悚然。
鹿乳奉亲、百里负米的故事还算说的过去,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简直就是反人类违科学的案例。纵观人类二十五万年的历史,从来就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你就再有孝心也不能违反生产规律。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这俩故事可以对标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当神话故事来看还说的过去。
元代精选过审版本的故事都让人觉得欺天罔人,推崇精神,不能驭民愚民。
所以,魏晋时期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杨坚这个异端份子通过不正当手段接受北周静帝的禅让后,便开启了另一个畸形用人制度的谋划。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九品中正制,结束了举孝廉这一奇葩的用人制度,开启了科举制的雏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