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看懂货币运行真相,才能看懂财富流转密码。
货币是如何发行的,特朗普在任时为什么总是diss美联储,赤字货币化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我们一次性全部讲明白!
首先考虑一个最简单的体系,假设一个国家只有政府和居民,这时的货币体系是如何运行的。
一、政府和居民
我们先从最原始的情况开始考虑,即货币出现之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国家的居民是以物易物进行交易的。这个国家的政府要想正常运转,就必须从居民那收税,即居民把生产出来的物资,如粮食、布料等,上交一部分给政府,政府再把这些物资分发给政府雇员,以此来保证政府的正常运转。
这种情况下,财政的特征是先收税再支出。
这一特征在什么时候发生改变呢?出现货币并且政府垄断了货币的发行之后。
货币出现后,比如贝壳、黄金等,政府可以直接从居民手中征收黄金,然后再把黄金发放给政府雇员,以此来保证政府的正常运转。但当政府垄断了货币的发行之后,一个问题出现了:只有政府有资格生产黄金,居民自己生产的黄金是非法的,也就是说,居民手上并没有黄金,政府无法通过收税的方式收到黄金。
所以政府应该先用自己生产出来的黄金向居民购买物资,这样黄金才会在民间流传开来,政府才能收税。这时候财政的特征是先支出再收税。
这是一个很惊人的观点,政府不是先收税,然后再把税收拿去维持政府开支。
仔细思考下去,我们还会得到一个更惊人的观点。
假设政府印制了100元的货币,然后用这100元去采购物资,这样市面上就有100元的货币在流通了,这时候政府最多只能收到100元的税,不管政府怎么收,也不可能收到超过100元的税。
即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赤字是一定存在的。当然,某一年是可以做到财政盈余的。
我们再假设政府收上了20元的税,那么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就只有80元了。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公式: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货币发行量。
政府的财政赤字就是发行的货币量,这就是“赤字货币化”,我们后面还会详细讲。
总结一下,当一个国家只有政府和居民时,有三个特征:
第一、先支出再收税;
第二、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第三、赤字货币化。
二、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
在只有政府和居民的情况下,一个很容易想到的问题就是货币超发。
假设政府在应该发行100元的情况下发行了120元,从居民手中购买了120元的物资,这样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变多了,而市面上的物资却更少了,这会导致物价上涨,即通货膨胀。
这种情况很常见,尤其是脱离了黄金这样的实物货币之后,政府理论上可以无限发行货币,很容易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比如二战前的魏玛德国,解放战争时的国统区,21世纪初的津巴布韦。这种通货膨胀发展下去往往会导致政府倒台,政权更迭,非常可怕。
这时候就是央行起作用的时候了。
在现代货币体系中,政府不能直接发行货币,改由央行来发行货币。而且央行直接面向居民发行货币,不能直接把钱交给政府使用。政府如果需要用钱,得先向居民收税,税收上来之后才能支出。所以这时候财政的特征又变成了先收税再支出。
这种情况下,财政和货币是分离的,财政需不需要用钱和央行印不印钱没有必然联系。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央行和财政还是相互制衡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之前特朗普总是diss美联储的原因了。
实际上,央行也不是直接向居民发行货币的,而是通过商业银行把货币撒向市场的。
我在《95%的人都不知道的金融,10分钟带你入门》里介绍了货币的派生过程,即实际的货币只是基础货币,静静地躺在央行的账户里。而通过商业银行的派生过程,基础货币会派生出数倍的广义货币,这些基础货币之外的广义货币才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
央行发行货币时,把钱发行给银行,再通过银行的派生过程,产生数倍的广义货币,流通到市场上。
如果对这一过程不清楚,可以参考那篇文章。
三、赤字货币化与赤字债务化
在现代货币体系下,财政的特征是先收税再支出,这时的财政支出并不一定大于财政收入,即财政赤字并不一定存在。
不过,周期性出现的经济危机会导致财政赤字实际上总是存在,这一过程是这样的:
现代社会生产力发达,居民能够生产出足够的物资,但居民的消费意愿不足,不足以消费掉足够的物资,导致物资过剩,物价大跌,这就发生了通货紧缩,经济危机就此降临。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政府应该增加财政支出,亲自出面去购买市面上过剩的物资,这样可以消化过剩的物资,于是物价就稳定了。
但是这一做法有一个问题,政府的财政赤字会上升。要想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来借钱。具体来说,政府有四种方式来借钱,即向央行借钱、向银行借钱、向居民借钱、向国外借钱。
向央行借钱的过程是这样的:央行印钱直接购买政府的国债,政府拿到钱后再去购买过剩的物资。当然,央行这是直接把货币发行给政府了,我们上面也讲过,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和中国)都不允许这样做,央行只能把货币发行给银行。
政府不能直接向央行借钱的原因就是,政府把央行新印的货币投放到了市场上,导致市场上的货币变多了,这被称为“赤字货币化”,财政赤字=货币发行量。这会导致通货膨胀,而且会出现难以解决的分配问题,导致贫富分化加剧。
向银行借钱的过程是这样的:银行拿自己账户里的货币去购买国债,政府拿到钱后再去购买物资。这一过程不会导致市场上的货币变多,因为货币只是绕了一圈,从市场(银行)经过政府后又回到了市场。所以这不是“赤字货币化”,而且“赤字债务化”,财政赤字=国债发行量。
向居民借钱的过程是这样的:居民拿自己手里的货币去购买国债,政府拿到钱后再去购买物资。这一过程也不会导致市场上的货币变多,也是“赤字债务化”。
向国外借钱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展开了。
好了,总结一下,现代货币体系的特征是:
第一、先收税再支出;
第二、财政支出不一定大于财政收入;
第三、赤字债务化。
四、疫情之下,药不能停
这次疫情使全球经济都出现了巨大的危机,这里结合这篇文章和《95%的人都不知道的金融,10分钟带你入门》的内容,总结一下应对危机的药方。所谓是药三分毒,不同的药方有不同的效果,也有不同的副作用,一般来说效果好的药方副作用也大,我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总结。
副作用最小的药方就是降准,降低银行的准备金率,基础货币不变,增加了广义货币。
其次是降息,降低基准利率,这本身不能增加广义货币,但可以增加居民的消费意愿。
上面这两种政策属于货币政策,不涉及基础货币的数量。如果这两种货币政策已经不管用了,那政府可以使用财政政策,央行也可以进行量化宽松。
政府的财政政策包括减税以及增加政府开支(包括购买过剩的物资、赈灾、发放救济等),这些财政政策都可以针对性地应对危机。
按照副作用的大小,财政政策可以分为“赤字债务化”的财政政策和“赤字货币化”的财政政策。其中“赤字货币化”的财政政策增加了基础货币,副作用很大,绝大多数国家都禁止这种政策。
然后是央行的量化宽松(QE),央行使用新印制的货币在市场上购买银行持有的债券(包括国债),或者向银行发放贷款,这可以直接增加基础货币。
央行的QE看起来和“赤字货币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为了购买过剩的物资需要先发行国债从市场上筹集资金,将市面上的货币借走,央行通过购买银行持有的国债来补充市面上的货币,看起来就是政府间接从央行那借钱。
但它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首先央行具有独立性,它是否发行货币和政府是否发行国债没有关系,它关心的是经济的运行情况,而不是为了政府筹集资金才发行货币的。
其次,央行会根据经济的实际情况灵活实现政策,既会发行货币,也会收回货币,而政府总是倾向于多发国债借钱。
最后,从实际情况来看,央行购买的国债相对于政府发行的所有国债来说只是一小部分,而且央行也不仅购买国债,还会购买其他债权、发行各种贷款。
这次疫情,引爆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各种问题,美国已经用上了各种能用的手段,在疫情刚爆发时就把基准利率降到了零利率,美国政府也发行了数不尽的国债,仅特朗普时期就出台了超过3万亿美元的救济计划,拜登上台后又是1.9万亿救济,又是2.2万亿的基建计划,美联储实行了无限量的量化宽松,前后总计发行了4万亿美元,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相对来说中国就要好很多了,仅仅进行了降准操作,发行了1万亿人民币的抗疫特别国债,和美国比起来简直是毛毛雨了。
这是个比烂的时代,所幸,我们是最不烂的那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