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用户
论坛
BBS
元宝论坛
»
论坛
›
元宝论坛
›
清代
›
龙洋钱币的铸造及介绍
返回列表
查看:
89
|
回复:
0
龙洋钱币的铸造及介绍
[复制链接]
东成西钓
东成西钓
当前离线
积分
3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 积分
积分
3
发消息
发表于 2023-2-15 07: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龙洋(清末银币名)近代中国机制币是西方钱币文化与中国传统钱币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既有西方钱币的形式,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自张之洞首次自铸银元并在银元上采用龙纹图案开始,龙纹就成为中国金银币的主要吉祥纹饰,而且龙纹图案变化多端,名称各异,有蟠龙、坐龙、立龙、水龙、旱龙、飞龙、游龙、长须龙、曲须龙等等,富有吉祥含义。
清代,政府的财政收支是以银为标准,往往大笔交易用银,小笔交易用钱。由于清政府对于金银的铸造采用放任政策,没有统一标准,各地所铸造银锭的成色和器形都不一样,种类繁杂,换算不便,各自的适用范围都不大,给相互流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也使清代的货币制度陷入混乱局面。
外洋冲击
具有统一价格标准的外国银元进入中国市场,给清代货币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外国银元外形一致,价格标准,使用方便,一进入中国市场就广受欢迎,虽然清政府一再禁止外国银元的流通,却遏制不了外国银元流通越来越广的趋势。清政府见无法阻止外国银元的流通,不得不做出让步,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在法律上正式承认了外国银元的流通。即使这样,也不能改变晚清货币金融制度的混乱局面。许多有识之士呼吁中国实行币制改革,将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银两制改为银元制。
铸造尝试
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做出自铸造银元的尝试,他在广州设置广东钱局,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制库平七钱三分的银元样币。正面为“光绪元宝”,背面为蟠龙图纹,故俗称“龙洋”。面值分为五等。光绪十六年(1890年),张之洞又将银元重量改为库平七钱二分,此后,库平七钱二分成为一元银元的重量标准,面值也分五等,辅币重量分别为: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张之洞改任湖广总督后,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又在武汉开制湖北“龙洋”。
仿制银洋
各省纷纷仿效张之洞的创举自铸造银元,先后有江南、北洋、浙江、安徽、奉天、吉林、湖南、福建、四川、云南等省开设钱局制造“龙洋”。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北洋机器局首先将银元面值改为元、角、主币为壹元,辅币为五角、二角、一角、半角。主币称“银元”、“龙洋”,辅币称“银角”、“银毫”、“小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在天津筹建制造银钱总厂,并试制样币户部光绪元宝一套,面值分为一两、五钱、二钱、一钱、五分五等。光绪三十年(1904年),湖北也打造了湖北省造大清银币样币(重库平一两),并有少量进入市场。1905年,银钱总厂建成,改名为天津造币总厂。翌年,天津造币总厂又试制户部丙午中字大清银币一套,面值为一两、五钱、二钱、一钱四等。1907年,又制丁未大清银币一套,面值改为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但上述样币均未正式发行。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天津造币总厂才正式发行光绪元宝一套,币面计重为库平七钱二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等。由此可见清政府虽然想发行银元,但对如何制定银元面值标准仍犹豫不决。
钱币纹样
清末币制仍未统一。宣统二年(1910年),风雨飘摇的清政颁布《币制则例》,规定国币单位为圆,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辅币有银、镍、铜币。银辅币有五角、二角五分、一角三等,天津造币总厂依此试制了以圆为单位的大清银币一套。宣统三年,又重新试制了大清银币,辅币有五角、二角、一角三等。但统一的币制尚未实施,清政府已灭亡。反龙龙身走向呈反“S”状清末,清政府曾考虑过采用金本位制,光绪丙午、丁未年间曾打制过大清金币样币和大清银币金样,因清政府藏金不足,金本位制并未实施,所以大清金币也没有发行,故存世丙午、丁未金币并不多。无论大清银币还是大清金币,虽然外形上跟外国钱币差不多,但装饰纹样却与外国钱币截然不同。张之洞在广州所制银元不仅在重量上成为银币的标准,在纹饰上采用龙纹也成为中国金银币的独特标志,仔细观察清代机制币上的龙纹图案,除蟠龙(龙形盘曲环绕)外,还有坐龙(龙纹呈蹲坐状)、立龙(龙纹呈站立状)、水龙(立龙下方有水波纹者)、旱龙(立龙下方无水波纹者)、飞龙(龙纹呈飞腾之势)、长须龙(龙须较长)、曲须龙(龙须呈弯曲状)、大尾龙(曲须龙的一种,龙尾特长)、反龙(龙身走向呈反“S”状)、游龙(龙纹作游动状)等,变化多端,姿态各异,反映了中国龙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中国人对龙的崇拜,这正是中国机制币有别于外国机制币的独特吉祥文化内涵。早年在中国被称作“银洋”,实际上是外国商贸银币在中国民间的一种简称。
龙洋币制
清朝末年,我国许多省份先后铸造机制银币,其中有的银币背面铸有蟠龙纹,俗称“龙洋”。中国最早的龙洋是张之洞倡议铸造的广东龙洋。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看到大量外国银币流入中国,充斥市场,扰乱经济,遂奏请朝廷自铸银币,以谋抵制。光绪十五年(1889年)清政府批准由广东银元局试铸银币,这种银币正面是“光绪元宝四字,中心有四个满文字,也是“光绪元宝”,外围珠圈内为英文“广东省”及“七钱三分”字样,背面是蟠龙纹,上方为“广东省造”字样,下方为“库平七钱三分”。另外还有三钱六分五厘、一钱四分六厘、七分三厘和三分六厘五等四种面额,钱币界叫作“七三番板”,后改为七钱二分,叫“七二番板”。这是我国最早铸造的带有蟠龙纹的银币。样币送到北京后户部下令将正面的英文移到背面,而把背面的中文移到正面,就成为后来广泛流通的广东龙洋。
给大家分享的钱币知识就到这里了,关注我学习钱币知识,喜欢的可以在下方点赞。给大家推荐一个钱币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