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133|回复: 0

凤冠设计解析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3-3 13: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思考,可以更好的传承与借鉴其中精髓,对今天的设计创新具有启发意义。近年来,凤冠逐渐出现在影视作品和婚礼饰品中,以其精美,华丽的外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凤冠是历史文化的缩影,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有着较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它一代代流传至今,从最初的羽毛冠,到权势,富贵的象征,再到渗入民间,成为女性婚礼礼服的配套要件。通过对古代凤冠的传承和创新,让凤冠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进一步体现出中国特有的婚礼文化和时尚文化。
通过对凤冠的演变过程,表现形式,艺术特点及设计思维进行研究,准确理解其中中国元素所代表的思想文化,为凤冠的创新设计带来启发。从羽毛冠经过变迁发展,到宋朝被正式定为礼服,纳入了冠服制度。从专属于皇家身份地位的象征符号,再渗入民间,成为女性婚礼礼服的配套要件,凤冠集合了中国文化要素,成为文化载体。因此,在寻根溯源的过程中,要了解其中的精神内核。现代凤冠的设计既要结合传统文化,又要不失现代气息。
围绕凤冠的造型艺术和设计创新进行思考,将现代设计思想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满足人们的审美和佩戴要求,寻求整体上的和谐统一。注重对凤冠发展的形式细节进行剖析,而不是对设计成果进行评判。当今男女举办婚礼时,大多数的新人都穿着西式的白色婚纱来举行仪式,而不是穿着中国传统礼服。将传统进行创新,使设计主题与核心内涵得以体现,并能够落到实处得以运用,散发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耀眼光芒。
凤冠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民族文化产物,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古人用动物的皮毛做成衣服帽子来御寒,后来见鸟兽有冠角,才创新制作羽毛冠作为首饰,《士冠礼记》有载:“委貌,周道也。章甫,殷道也。母追,夏后氏之道也。”到春秋战国,冠的样式逐渐增多,形成了有鸟的形状的发冠。女冠的起源远远迟于男冠,我国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几乎全部由男子治国理政,而女子处于从属地位,因此没有冠制。晋朝以前妇人不戴冠,但并不是没有首饰。女子会编假发,用珠子和玉来装饰。“凤冠”一词始见文字于晋代,晋王嘉《拾遗记》载:“使翔凤调玉已付工人,为倒龙之佩;萦金,为凤冠之钗。”但仅仅只是作为一个冠名被记载,没有形状材质的具体物象考证。嬴秦先祖崇拜鸟图腾,在李斯《柬逐客书》有记载:“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宫中嫔妃插凤钗,也始自秦始皇,此时的冠简约单调,与后世的凤冠相差甚远。秦代的凤钗发展到汉代,在贵族妇女中佩戴凤凰首饰的风气越来越浓厚(图2.1),其中有凤凰形状的簪、钗,还出现了凤凰形状的冠子,这些都应是后代凤冠的雏形。
凤冠是古代贵族女子有代表性的头饰,到唐代发展鼎盛,武则天让“凤”这一文化象征符号,集合了女子自然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双重性,成为女性至高的身份象征[1],也逐渐有了凤冠之说。此后这种象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在敦煌莫高窟第一百零三窟的唐代壁画中,有一位在发髻左右各插一只凤钗,戴着凤冠的女子。甘肃安西榆林窟第十六窟五代壁画中,也绘有戴凤冠的贵妇形象,可见当时贵族妇女对凤凰的喜爱。
到了宋代凤冠被确定为礼冠,正式被纳入了朝服系统,凤冠一词首次作为冠名出现。宋代凤冠以银为质,外饰龙凤珠花并镶嵌各种珠宝,总体制作材料选取精美,造价昂贵,形制大气端庄,雅致秀美,工艺水平超高。根据《宋史·舆服志》记载“中兴,乃旧制。龙凤花钗冠,大小花二十四珠,应承與冠梁之数,博鬓,冠饰同皇太后,皇后服之,乾道七年所定也。”龙凤冠规格非常高,只有太后、皇后才有资格佩戴。宋代凤冠的基本构成元素为凤凰、龙等形象的饰物,还有花树、花钗、搏鬓、珠旒[2]。博鬓为礼冠后侧所垂坠的长条形装饰物,上面镶嵌珠宝(如图2.2)。除了龙凤样式,宋人还将仙子的形象加入了头冠当中,王母领着其他众仙子献寿,仙子于花树鸟雀中云游,等于把一台戏搬到了头上。
明代凤冠样式与宋代大致相同,但做工更加精致。明代凤冠所代表的礼法体制也更加完善,依照明代的典制,从皇后到品官的妻子,都可以佩戴凤冠。根据佩戴之人身份等级的不同,凤冠在配饰上有所差异。明代皇后在接受册封,参加祭祀或朝廷会议时,需要佩戴凤冠[3],亲王妃,妃嫔以下的品官之妻所用的礼冠称为翟冠。冠上的配饰凤鸟和翟鸟虽外形上有所差异,但一般认为两者差异并不大,所以将凤冠、翟冠统称为凤冠。在明神宗万历黄帝的墓中出土的四顶凤冠,分别为“十二龙九凤冠”、“九龙九凤冠”、六龙三凤冠”和“三龙二凤冠”,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各有两顶,四顶凤冠的制作方法大致是一样的,但是装饰的龙凤数量不同,这四顶凤冠造型独特,工艺精湛,装饰有大量的珍珠和宝石
明代灭亡之后,满族贵族入主中原,中国的传统服制基本被废,但凤凰首饰的习俗得以保留。清代凤冠沿袭了明代凤冠的基本特征,保留了以凤凰作为装饰的礼冠,清代皇后、嫔妃参加庆典时,戴装饰有凤凰的朝冠。在清代三百年的发展史中一直处于演变状态,使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从王公贵族到平民阶层,从服饰制度到民俗仪式,凤冠一步步走入民间,成为社会世俗生活当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所蕴含的吉祥、高贵观念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寄托。
凤冠是中国封建制度中女性社会地位和性别身份的独特象征,由凤和冠这两个文化要件构成。在经过氏族信仰和图腾文化,到专属于至高地位的女性符号,再到逐渐渗入民间,凤冠以礼制为核心,调节内部变化,适应外部发展。
随着明代资本主义的萌芽,凤冠逐渐进入民间,成为富家女子婚礼上的配套服饰,穿戴凤冠霞帔出嫁有明媒正娶之意。明代皇宫贵妇才能拥有的凤冠在江浙一带的民间婚礼上流行,这一习俗源自发生在南宋时的一个传说,据传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康王赵构敌不过金兵弃临安城向南逃走,为躲避金兵的追击,逃到了西店境内的前金村,看见路边有一座破庙,庙前晒场有位村姑正坐在谷箩上缝着手帕。康王求村姑救自己一命,村姑把康王藏到了谷箩里,自己若无其事的坐在谷箩上继续绣着手帕,金兵追到此处问是否有人路过这里,村姑用手一指,说那人向南边逃去了。金兵信以为真,猛向南边追去,康王因此逃过一劫,对村姑十分感激,向姑娘许下诺言,若有一日重登皇位,一定来迎娶她,让她享受“娘娘”待遇,以门前挂红手帕为信。不久之后,康王重登皇位,对当时曾许下的诺言铭记在心,便下旨派人去寻。可看到每家每户门前都有红手帕,来人回临安复命,康王下旨赐全村女子结婚时都可以穿戴凤冠霞帔。同时将那座破庙修缮,赐名为“皇封庙”。之后该村女子出嫁都坐花轿、戴凤冠、着霞帔,其他各地也开始纷纷效仿,一时之间遍及浙江各地,此习俗在江浙一带流传了八百多年。
凤冠原本是汉族贵族礼仪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婚礼中的流行表现了当时政治的开明和社会的包容,折射出百姓对礼制和家庭的重视。凤冠在民间的广泛流传,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凤冠的造型语言分析
从设计的角度分析,凤冠由多个分散的元素构成,每个元素间的错落分布,构成了一个多元的整体。在整体造型上,注重整体的空间律动表达,动静结合,引起视觉和多种知觉间的联动。以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例,金色的龙升腾奔跃在翠云之上,翠凤展开翅膀,在珠宝花叶之中飞翔,珠光宝器交相辉映,形成一幅富丽堂皇的画[5],冠饰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采用均衡对称与聚焦的装饰方法,达到视觉心里上的画面平衡美感,设计的主旨与佩戴者的主观意志相符合。细节上用形象比喻意义,如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冠,冠体的正面最上一圈饰有九条腾云的金龙,金龙口部都衔有珠滴一条,凤冠后侧正中也有一只衔珠滴的金凤,给人庄重而不呆板,绚丽而又和谐的艺术感受,使母仪天下的高贵气质得以充分体现。
凤冠的装饰元素
凤冠中的龙凤元素,龙和凤一样两者都是中华名族的象征。龙元素最初是部落里人们崇拜的图腾,有神秘感和带领感,神化和夸大他们家族的力量。进入商代以后,图腾的含义逐渐消失,但作为神物的象征意义得到延续,代表统治阶层的皇权,并一直影响后世几千年的封建社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权力、高贵和尊严的象征。龙之所以具有这种文化象征意义,与神话中龙能在天空中翱翔、能下海追逐海浪、能在人间呼风唤雨这一无与伦比的超自然力量有关。人类对自然充满了未知,所以他们把这种精神寄托在神灵的力量上。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代表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身份地位,是皇权的代名词,凤凰元素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经常与龙一起使用。
凤凰被认为是所有鸟类中最高贵的,它是鸟中之王,是人们眼中的祥瑞之鸟,是天下太平的象征。当遇到太平盛世会有凤凰飞来,给人间带来幸福吉祥,凤凰是人间美德的象征,它只靠近有德政的君子之国与有德行的品德高尚之人[7]。凰与皇同音,代表着至高无上的身份。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龙凤形象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意义,龙成为最高统治者的象征,而凤凰则成了最高统治者的女性家族成员的象征。除龙凤外,还有祥云、花草等元素,古人出于对大自然的恋慕,自然而然想将这份美丽保存下来,把这些装素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凤冠的材料使用
凤冠在明代是珍贵而典雅的,点缀华贵的珠宝,优雅而豪华,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显示了女性的美丽、高贵和吉祥。主体用漆竹做成帽胎,再将丝帛面料覆盖在上面,在其基础上所用到的装饰材料主要有黄金、珍珠、宝石、翠羽等。黄金的可塑性强,多用来制作金龙金凤。在古代封建社会,黄金稀少,开采的难度很大,可作为货币进行使用,一般人很难拥有大量黄金制品,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室的生活用品才大量的使用黄金。用黄金制作冠饰,使凤冠与使用者的身份地位相符合。在我国古代,一颗上层的珍珠价值数千两白银[8],珍珠常常被用来作为点缀,镶嵌在宝石外面,均匀排列组合形成花纹。珠结、博鬓上也多用珍珠进行造型(如图3.2)。宝石大多使用椭圆形抛光的红色和蓝色宝石,颗粒大,色彩鲜艳,冠体中心装饰珍珠围绕着红色、蓝色宝石,冠口圈处也镶嵌有宝石。翠羽在翠鸟身上所取,被取翠羽的翠鸟往往很快就会死亡,这种取得方式十分残忍,在现代人们选取其他材料替代翠羽。翠鸟羽毛色彩艳丽,用来制作冠饰显得极为富丽堂皇,不易褪色和防水性好的翠羽,成了古代皇家手工艺人的首选材料。

凤冠的制作工艺
凤冠原为皇家专属,由历代技艺精湛的工匠所做,具有该时代最高的工艺水准。凤冠所使用的工艺有花丝、镶嵌、錾雕、点翠等,其中花丝工艺和点翠工艺,对工艺技巧和材料使用都要求严格,是中国所特有的传统金属首饰制作工艺。
点翠工艺起源自汉代,对金银首饰起到点缀美化的作用。点翠是中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首先用黄金或镀金的金属制作成不同图案的底座,然后在底座上仔细地镶嵌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的羽毛,制成各种首饰器物[9]。点翠工艺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从皇家妃嫔到民间妇女都对点翠首饰喜爱之至。花丝工艺又称细金工艺,在花丝工艺基础上镶嵌珠宝为镶嵌工艺。花丝工艺是手工抽出像头发一样细的金丝、银丝、铜丝等,并使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的传统技法加以打造,是一门传统的宫廷艺术,所制的首饰造型华美、品类繁多,具有中国特色和鲜明的名族风格。
点翠和花丝工艺其实是紧密相联的,一件上好的首饰制作,需十几道工序及其繁复,先后顺序不可出错,且每道工序缺一不可。先设计图稿,再把筷子一般粗的银丝烧红、软化、拉孔,要拉的非常细,这个过程反复好几次,一个成熟的工匠最快一天也只能拉出4个,再加工成麻花丝,手工一点点镶在银板上面,然后煮硫酸清洗,抛光、镀金、焊接。底胚做好后紧接着便是点翠,首先把翠鸟的羽毛进行特殊处理,让它平整,在用蒸汽烤干再到刷平刷顺,这个过程也要反复进行多次。然后用镊子温柔而缓慢把羽毛一根根的贴在首饰底座上,这个贴法相当讲究,需要掌握一个排布方法和顺序,每个图形的规则不同,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一定要排的好看,否则会很凌乱,最后覆上干净的布,用手压贴,使之完全服帖地粘合在底座上,这样才能保证百年不褪色。点翠不同于景泰蓝的烧蓝,它比烧蓝更加复杂,烧蓝一瓶颜料可以用很久,但是点翠点坏了,羽毛就不能再用了。所以,经过点翠的首饰在任何一个光线和角度下都会有色彩上的变化[11],是世间任何宝石不可替代的。
第四章 蝶恋凤冠设计
4.1 凤冠在现代中式婚礼中的运用
凤冠堪称首饰中的经典[12],任何设计形式都潜移默化的具有历史的元素和影子,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真正的断点,此刻的前一刻便是历史,传承和创新是使命。传统服制回归的热潮,在现代传统婚嫁服制市场上表现明显,从某种程度上也表现出了中国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礼仪文化和精神理念的复兴。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下时尚潮流相结合,创造出属于今天的文化经典。如今的凤冠整体都会轻便很多,加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将寓意着福气,美好的图案元素装点在凤冠上,是对新娘的美好祝愿。在了解凤冠背后的文化寓意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形制以及与之相符合的婚俗礼仪,这样能跟好地感受传统婚礼的文化氛围。
凤冠在影视戏曲中的创新设计
影视剧中的凤冠结合了当代人的审美进行了创新设计,而不是原原本本的还原古代凤冠。在《知否知否应绿肥红瘦中》盛明兰的凤冠再一次惊艳了观众,但也引来了一些专家的讨论,电视剧是依照宋代的故事背景呈现,但剧中女主的凤冠并不符合宋代的礼制,反而超过了宋代皇后的规格,造型则是源自明代的凤冠。在传统凤冠被大众所熟知和接受时,去了解其中的历史传承,不全盘复古,也不全部推翻,相互融合得到延续和发展。戏曲中凤冠一般是贵族女性佩戴,以显示角色的高贵身份。戏台上的凤冠与戏曲主题相适应,是美化和艺术化后的道具物品,它来源于明皇后的凤冠,但是与它最初的外观有很大不相同。戏台上的凤冠样式是过去前辈艺人艺术智慧的体现和结晶,长期的舞台实践以及民族审美,以及各种原因,形成了中国戏曲艺术的三大特征,那就是: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老艺人们对舞台上凤冠的美化和改造,就是这些特性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再现了生动的人物和故事
凤冠是社会和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产物,从新石器时代的羽毛冠逐渐发展,到宋代正式被纳入冠服系统成为礼冠,在明朝时达到凤冠工艺的顶峰。它所蕴含的吉祥、高贵观念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寄托。凤冠从服饰制度到民俗仪式,一步步走入民间,作为出嫁时女子的头冠和戏曲中的道具用品,影响着普通百姓的社会生活习俗,成为文化载体。
本文围绕凤冠的解析和实践创新进行研究,试图梳理凤冠的起源和发展、装饰内容和社会功能,探索凤冠独特的造型语言、装饰元素、材料使用、制作工艺等。对古代凤冠的探索研究不仅仅能推动现代凤冠的设计创新,还能使凤冠这一传统文化要素得到延续和传承。
参考文献
陈芳苹.浅论凤的产生及图腾、王权崇拜[J].大众文艺(理论),2009(10).
胡俊敏.中华文化的崇凤情结[J].上海工艺美术,2005(01).
董进.图说明代宫廷服饰(八)——皇后常服[J].紫禁城,2012(06).
王秀玲.明定陵出土帝后服饰(三)[J].收藏家,2009(11).
王秀玲.明定陵出土首饰特点[J].收藏家,2007(05).
扬之水.明代金银首饰图说[J].收藏家,2008(08).
邱晓勇.奢华的艺术——浅谈明代金银首饰[J].大众文艺,2011(19).
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J].中国文化研究,2008(02).
仇泰格.明代金银首饰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
曹林娣.凤文化与装饰纹样[J].艺苑,2008(05).
李晓青.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明代金器[J].丝绸之路.1998(04)
张怡.时尚首饰设计中的色彩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