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125|回复: 0

日本货币史:“皇朝十二钱”的大贬值与停铸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3-14 18: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格物·货币】是格物资本旗下内容大类目之一
“日本货币”内容系列从属于【格物·货币】
本文为“日本货币”系列 第 一 部分
第一部分:日本货币之源
本文为“日本货币”系列 第 二 部分



格物者说:8世纪初至16世纪中期,日本的货币流通状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皇朝十二钱”时期(8世纪初至10世纪末);实物商品货币时期(10世纪末至12世纪中期);“渡来钱”时期(12世纪中期至16世纪中期)。其间,“皇朝十二钱”停铸后,日本在长达六个世纪里未铸造过本土货币,史称“本土货币断铸期”。
708年“和同開珎”银钱和铜钱铸行后,日本正式进入了由皇室朝廷垄断铸币权的官铸币时代。此后二百五十年间(直到958年),日本皇室朝廷先后又铸造了11种铜钱,这11种铜钱,与“和同開珎”钱一起,被后世并称为“皇朝十二钱”。
皇朝十二钱

760年,日本皇室朝廷,在继“和同開珎”钱之后,开铸了一种新铜钱“万年通宝”,与此同时还新铸了“開基勝宝”金钱和“大平元宝”银钱。其中“開基勝宝”金钱是目前已发掘出土的日本最早的黄金铸币;“大平元宝”银钱则是继无文银钱和“和同開珎”银钱之后日本的第三种银铸币。不过,当时金、银钱的铸造数量都很少,作为货币流通的意义并不大。
▼图:“開基勝宝”金钱,直径24mm,重约4-6克,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出土数量很少。根据日本史书籍《续日本纪》记载, 1枚“開基勝宝”金钱的法定价值相当于10枚“大平元宝”银钱,相当于100枚“万年通宝”铜钱。图片来源:东京国立博物馆。



“万年通宝”首次用“通宝”二字命名钱币,进一步地模仿了唐朝的“开元通宝”,此后皇室朝廷新铸的十种钱币的命名都用到了“宝”字。此外,朝廷还规定,“万年通宝”铜钱和以前的“和同開珎”铜钱并行流通,且1枚“万年通宝”相当于10枚“和同開珎”,即新旧铜钱的法定价值比为1:10
765年,皇室朝廷又铸行了一种新铜钱“神功開宝”,和之前的旧钱并行流通,同样地,1枚“神功開宝”相当于10枚“万年通宝”(相当于100枚“和同開珎”)
794年,桓武天皇从旧都长冈京迁都至平安京(今日本京都),平安京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建造工程(模仿唐朝都城长安而建造)。在平安京营建期间(794年到9世纪末),皇室朝廷为了解决建城的资金问题,频繁地铸行新铜钱,以用新铜钱来支付劳动工人薪水、购买建材物资等费用。劳动工人们再用这些铜钱到集贸市场上购买生活所需商品。
在794-890年期间,皇室朝廷先后发行了七种铜钱,分别是:隆平永宝、富寿神宝、承和昌宝、长年大宝、饶益神宝、贞観永宝、寛平大宝,每次新铸铜钱间隔10至20年。
平安京营建工程结束后,皇室朝廷又新铸发行了两种铜钱:907年新铸行“延喜通宝”;958年新铸行“乾元大宝”。
从708年到958年间,由日本皇室朝廷发行的以上十二种钱币,被后世统称为“皇朝二十钱”。 (“皇朝”二字体现的是日本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律令制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存续于8世纪初至12世纪末,12世纪末时,中央集权律令制瓦解,天皇权力被架空,日本进入到由武士阶层掌握政权的幕府统治时期)
▼图:日本的“皇朝十二钱”以及开铸年份,上图为奈良时期(以平城京为都城的日本天皇统治时期,710-784年)的三种钱币,“和同開珎”银钱和铜钱合并为一种;下图为平安时期(以平安京为都城的日本天皇统治时期,794-1185年)的九种钱币。其中,承和昌宝,是日本货币史首次铸造的年号钱(将天皇的年号刻在钱币上,作为钱币命名的方式),此后新铸的六种铜钱,也均是年号钱。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





958年之后,日本皇室朝廷停铸了铜钱;并且此后约600年里,日本官方都没有再铸造过本土金属铸币(无论是皇室统治时期,还是幕府统治时期),一直到16世纪中期以甲州金货为代表的金银铸币出现。这六个世纪是日本货币史上的“本土货币断铸期”。
铜材枯竭:铜钱贬值与停铸

那么,日本皇室朝廷到底为何会停铸铜钱呢?
“皇朝十二钱”是日本皇室朝廷对古中国唐朝铜钱币制的模仿,皆是以铜材铸币,而铸造铜钱,必须先得有铜材、先得开铜矿。由于日本列岛面积狭小,矿产资源有限,铜矿资源本身就不丰富,再加上当时的冶铜技术十分落后,导致铜产量非常低,这是日本铜钱无法持续铸行的根源。
自9世纪开始,日本的铜矿资源日益消耗,铜钱的铸造原料开始显得不足。铜材的日益枯竭,直接导致了此后新铸铜钱的重量或含铜量减少。
▼图:日本古代时期(7世纪末-12世纪末)的铜矿开采地和铜钱铸造地。图片来源:『企画展』貨幣誕生:和同開珎の時代とくらし,见参考文献。



作为“皇朝十二钱”之首的“和同開珎”,其重量在4克左右,含铜量70%以上;继此之后的两种铜钱“万年通宝”、“神功開宝”,在重量和含铜量上也均和“和同開珎”大致相当。不过,我们在前文中提到,在“万年通宝”、“神功開宝”新铸后,皇室朝廷都规定,1枚新铜钱相当于10枚旧铜钱使用,这意味着朝廷每铸出1枚新铜钱,就相当于拥有了旧铜钱的十倍购买力(这是政府对货币的一种变相的、刻意的贬值行为,是对普通民众的隐形剥削)
由于法定价值(面值)调大至旧钱十倍,在760年“万年通宝”铸行后,日本的物价在760-764年间快速上涨,引发了恶性通胀,这也是目前为止,日本货币史上可考证的、最早的恶性通胀。
▼图:758-764年平城京地区的物价,货币单位为“文”。760年时米价大约50文,到764年时涨到300文,涨幅500%,小麦、糯米、小豆等粮食类都大幅上涨。764年时,还发生了饥荒和藤原仲麻吕叛乱,加剧了物价波动。图片来源:『企画展』貨幣誕生:和同開珎の時代とくらし,见参考文献。



760-764年的恶性通胀发生后,皇室朝廷又在765年新铸“神功開宝”,并又将面值调大十倍,铜钱进一步大贬值。这严重打击了民众对朝廷新铸铜钱的信任,于是人们开始纷纷将好的旧铜钱(铜含量高、铸造良好)储藏起来或销熔为铜材,而将新的劣质铜钱投放使用出去,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此外,一些地方权贵群体,开始大量积攒铜钱,导致流通中的铜钱渐渐变少,且流通中多为劣币,货币流通状况恶化,制约了货币经济发展。
794年迁都平安京后,皇室朝廷一方面为营造平安京筹资,另一方面也为增加铜钱供应量,于是开始频繁地铸行新铜钱(从796年“隆平永宝”到890年“寛平大宝”七种铜钱)。铸造新铜钱需要铜材,而当时铜产量已开始下滑,因而,受制于铜材的枯竭,皇室朝廷每次新铸铜钱时,都不得不对新铜钱进行贬值(减重或降低铜含量)。
自“隆平永宝”开始,每次新铸铜钱的重量越来越小、铜含量越来越低,铜钱变得越来越劣质。到最后的两种铜钱——“延喜通宝”和 “乾元大宝”时,重量仅2.5-2.7克,含铜量已不足5%(铅含量高达90%),完全沦为劣币,根本就不能称之为铜钱,而是铅钱。
▼图:“皇朝十二钱”的直径(mm)和重量(g),包括了“和同開珎”银钱,“和同開珎”铜钱(古)、(新)两个版本(古、新根据铸造时间先后分)。下列数据由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根据其馆藏的钱币测量数值,并经平均计算得出。图片来源:『企画展』貨幣誕生:和同開珎の時代とくらし,见参考文献。





▼图:“皇朝十二钱”的金属元素含量,包括:铜、锡、铅、铁等金属元素。其中“和同開珎”铜钱分古、新两个版本。下列数据由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根据其馆藏的钱币测量数值,并经平均计算得出。图片来源:『企画展』貨幣誕生:和同開珎の時代とくらし,见参考文献。



“皇朝十二钱”后九种铜钱的持续贬值(减重和含铜量下降),使得人们对朝廷新铸铜钱的信心持续下滑,渐渐丧失了用铜钱交易的意愿。尤其是到最后“延喜通宝”和 “乾元大宝”两种劣币铸行后,人们对皇朝铜钱的信心彻底崩溃,弃而不用,流通中的铜钱日益枯竭。尽管皇室朝廷颁布多项政令鼓励人们使用铜钱,还在867年时颁布了“蓄钱禁令”(禁止人们积蓄钱币),但均未起效。
▼图:从“万年通宝”到“乾元大宝”的各铜钱对比图,钱币渐渐变得轻小、劣质。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



“乾元大宝”之后,由于铜材枯竭、铜钱信誉崩溃,再加上中央集权律令制的衰落(地方的武士阶层势力上升,天皇实权削弱),日本皇室朝廷便停止了铸币,“皇朝十二钱”由此终结。从此之后,日本货币史进入长达六个世纪的“本土货币断铸期”(958年至16世纪中期),这在世界各国货币史上是十分罕见的(除了被殖民地过的国家或地区之外)。
“皇朝十二钱”在日本货币史上有着十分重要且独特的地位,重要性体现在:它是日本官方铸币的开端,也是日本独立币制的早期探索(试图通过模仿唐朝币制而建立自己的本土币制);独特性体现在:它没有传承和延续下去,继此之后日本本土货币断铸,本土货币文化的传承也因此中断,“皇朝十二钱” 变成了日本货币史上一个完全可被单独割裂出来的部分。
断铸后的“渡来钱时期”

由于皇朝铜钱停铸,且渐被人们弃用,到10世纪末时,皇朝铜钱几乎完全从日本的货币流通中绝迹,日本的货币经济出现了大倒退,并又重新返回到实物商品货币状态,以米、绢、布之类的实物商品作为货币流通。
实物商品货币时期,一直从10世纪末持续到11世纪末。11世纪末开始,古中国宋朝(北宋)铜钱开始流入日本,并成功在日本社会流通,到12世纪中期时,北宋铜钱流入量加大,并开始主导着日本的货币流通,日本货币史由而转入到了“渡来钱时期”(渡来钱,即“越海而来、从海外流入日本的舶来钱”的意思)。
日本货币史的“渡来钱时期”大约从12世纪中期至16世纪中期,历经四个世纪,期间,作为“渡来钱”的古中国铜钱,在日本的货币流通中占据着绝对垄断地位,填补了日本“本土货币断铸期”的货币流通空白。
日本的“渡来钱时期”,跨越了古中国的宋、元、明三个封建王朝,因而“渡来钱”主要构成包括:北宋铜钱、南宋铜钱、元朝铜钱、明朝(前半朝)铜钱,此外还有从唐朝时期遗留下来的旧唐钱。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铸钱数量最多的时期,其铸铜钱的数量,远超各朝代。北宋时期商品经济也高度繁荣,对外贸易交流密切,北宋铜钱也因此大量外流到周边地区(经陆路流入夏、辽、金,经海路流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而且,由于宋朝的铜钱形制规整、统一,工艺精湛,所以在整个东亚地区都十分受欢迎。
1127年靖康之变后,北宋政权覆灭,赵括南迁建立南宋,以淮水-大散关为界,与金国形成南北对峙、划地而治。因当时政权分立,时局动乱,且不同民族、地域之间的经贸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北宋铜钱开始大量外流至日本(北宋铜钱并没有因北宋政权覆灭而消失,而依然保留在流通中),开拓了日本的“渡来钱时期”。
南宋时,宋朝廷仍继续铸钱,但铸钱数量相较于北宋时已大幅减少,所以,尽管对外经贸交流密切,但南宋铜钱外流数量较少,其中流入日本的南宋铜钱数量自然也很少。
蒙古族政权元朝(1271—1368年)建立后,主推纸钞流通,铸造的铜钱数量很少,而且元朝廷多次禁止铜钱流通,所以,流入日本的元朝铜钱极少。
明朝(1368―1644年)的前半朝(1368年至16世纪中期)时期,官方铸铜钱的数量也不多(比元朝多,但比其他朝代少),纸钞和白银流行;另外,明朝还长期实行海禁政策(1370-1573年),抑制私商对外贸易,因而流入日本的明朝(前半朝)铜钱数量也较少,主要是以官方朝贡贸易(赏赐)的形式流入。
所以,在日本的“渡来钱”构成中,北宋铜钱占据绝大比例,其次是唐朝铜钱和明朝(前半朝)铜钱,还有少量的南宋、元朝的铜钱。当然,还有极少的夏辽金政权的铜钱,或朝鲜的铜钱。
▼图:在日本考古发掘出土的古中国铜钱中,不同朝代铜钱的占比。其中北宋铜钱的比例高达77%。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常设展示图录》。



▼图:在日本考古发掘出土的古中国铜钱中,根据出土数量排名前十位的铜钱,其中,北宋铜钱共占据了八位,唐、明铜钱各占一位。图片来源: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常设展示图录》。



“渡来钱时期”的古中国铜钱,填补了日本本土货币断铸后的流通空白,并促进了日本商品的快速发展,及货币经济的广泛渗透。古中国铜钱的大量流入,为日本社会提供了货币供应来源,日本民间用铜钱交易变得十分普遍,还出现了一些拥有大量铜钱富商,而且当时统治阶层(将军幕府和大名)也接纳了以铜钱来缴纳年贡、地税、户税、地租等(14世纪后,货币地租也在日本各地盛行起来);此外,借贷机构、典当铺机构也开始出现,还有一些具有支付功能的纸质票据也流通起来。种种现象,都说明了当时日本的货币经济正不断趋向成熟。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15世纪后半叶时,由于日本的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对货币需求量持续扩大,而明朝铜钱流入量又很少(通过官方朝贡贸易流入日本),日本社会上开始出现“私铸钱”(民间私自铸造的铜钱),这些“私铸钱”仍是模仿古中国宋、明铜钱而铸,铸造得都十分劣质。日本的“私铸钱”,一些是在日本本土私铸的,还有一些是在中国东南地区私铸后以非官方途径流入日本的。
▼图:在日本出土的“私铸钱”(15世纪后半叶至16世纪前半叶),币面缺损、不规整、掺假劣质金属。图片来源:『企画展』おかね道中記:旅で使う貨幣―旅で使う貨幣,见参考文献。



由于私铸钱的出现,日本的货币流通变得混乱,劣质的私铸钱,对良质的官铸钱产生驱逐(劣币驱逐良币),严重扰乱了货币流通秩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时统治阶层(将军幕府和大名)颁布了“撰钱令”,将流通中的各种铜钱根据其优劣程度(重量、成色、币面完整程度等)进行分类,以确定其相应的法定价值,一些劣质的、币面残缺的铜钱,法定价值被打折扣,被定为1/2文或1/5文使用。“撰钱令”打破了日本一直以来“1枚铜钱即1文钱”的传统使用习惯,而且对维护正常的货币流通秩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渡来钱时期”,古中国铜钱在日本社会的长期垄断性流通,不仅促使日本的货币经济走向成熟,同时还使得货币意识深入到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为后来16世纪中期日本本土金银铸币的出现、以及17世纪初德川幕府创建独立统一的币制,打下了良好的社会意识基础
我们在此前的文章《日本货币史:古中国铜钱在日本的“文化移植”》中提到:古中国唐朝铜钱是日本的货币文化之源,也直接推动了日本进入金属铸币时代;而长达四个世纪“渡来钱时期”,更强烈凸显了古中国铜钱在日本货币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资料
中国钱币在日本货币史上的地位,戴中原,内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第S2期
日本貨幣史,日本银行金融研究所货币博物馆官网, http://imes.boj.or.jp
『企画展』貨幣誕生:和同開珎の時代とくらし,日本银行金融研究所货币博物馆,2008年
『企画展』海を越えた中世のお金:“びた1文”に秘められた歴史,日本银行金融研究所货币博物馆,2010年
『企画展』貨幣・天下統一:家康がつくったお金のしくみ―,日本银行金融研究所货币博物馆,2011年
『企画展』おかね道中記:旅で使う貨幣―旅で使う貨幣,日本银行金融研究所货币博物馆,2013年
History of Japanese Coins,http://mint.go.j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