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169|回复: 0

百体书法问答:有哪40种常见的篆书书体?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9-22 16: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体书法问答:有哪40种常见的篆书书体?
      郭 谦
   篆书书体,是我国商代甲骨文、金文产生之后一种较为成熟的古汉字古代书体,也叫篆书。前期称为大篆、奇字篆、石鼓文等(春秋战国时,秦国等北方国家使用),鸟虫篆、垂露篆等(楚国、吴国、越国等南方南方国家使用)。秦朝统一中国后,李斯创造小篆统一全国文字,小篆为官方文字书体。后来小篆又发生演变形成玉筋篆、铁线篆、九叠篆、缪篆等等书体。汉代之后隶书由于书写便捷,取代小篆成为官方使用的文字书体,篆书使用范围变小,碑额上题目用篆书,碑文正文用隶书书写。
    从资料研究上看,篆书书体已经形成庞大的书系,达六七十之多。常见的篆书书体有以下四十种:
1)石鼓文
石鼓文,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石鼓文被历代书家重视,作为习篆之入门,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最盛,如著名篆书家杨沂孙、吴昌硕就是主要得力于石鼓文而形成自家风格的。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是晚清杰出的艺术家,诗书画印皆自成家数,影响深远。著有《缶庐集》。他既是清代书法的殿军,又是近代书法的开山者,他对篆隶用功最多,尤擅长于摹写石鼓文。他的石鼓文老辣遒劲,老而弥新,气度恢宏,炉火纯青,成为后人学习的范本。



吴昌硕石鼓文作品

2)李斯的小篆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208年),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他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书迹留存下来的书法家,也是古今第一小篆书法家。代表作《峄山碑》,字体结构对称均衡,笔起笔落间,提按粗细均匀,方中寓圆,圆中有方,婉转通畅,含有一种内敛、含蓄的富有力度的阴柔之美。字里行间,神采飞扬,互动中注入了生命的内涵,每一笔划、每一提按都让人赏心悦目,怡心怡情。



李斯的《峄山碑》

3)上方大篆(九叠篆)
九叠篆又称上方大篆,尚方大篆。九叠篆是以小篆为基础,笔画反复折叠,盘旋屈曲,点画皆有纵横两个方向,填满空白部分,求得均匀。“曲屈平满”是九叠篆书法最大的特点。折叠多寡,每一个字的折叠多少,则视笔画繁简而定,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以九叠之数,形容其折叠之多。九叠篆盛行于唐宋元明清,一直延续至今,是一种流行的“国朝官印”字体,主要用于印章镌刻。九叠篆书法出现在明代32种篆书《金刚经》、清代乾隆32种篆书《御制盛京赋》、清代孙秀枝《历朝圣贤篆书百体文》等文献中。因用笔难度大,当代书法作品中罕见。



郭谦九叠篆书法《兰亭序》

4)倒薤篆
倒薤篆,是以摹仿细长而尖锐的薤叶的一种篆体字,亦称薤叶篆、倒薤书等。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一《文字第三》曰:“倒薤书者,小篆体也,垂支浓直,若薤叶也。八体书亦图此法。或云出扶风曹喜,萧子良以为仙人务光所作。”书法上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篆体字形修长,往往在收笔时露锋状如薤叶,书写上随方就圆,笔划宽窄应机而变,锋芒毕露,天真活泼,洒脱俐落。



郭谦倒懈篆书法作品王维诗《桃源行》

5)悬针篆
悬针篆是小篆的一种,也称垂针篆,是篆书的异体。悬针是指竖划收笔出锋,像钢针一样悬起。悬针笔画纤细,宛若悬挂的针。主要见于汉代新朝王莽钱币,如“六泉”“十布”。现代著名艺术大师齐白石最擅长悬针篆,很多作品用此体书写。



郭谦悬针篆书法作品

6)玉筋篆
玉筋篆,亦称“玉箸篆”,是秦统一文字后标准的篆书体。无论篆法、写法都很规范。此书作圆润温厚,文静儒雅,形如玉筋(筷子)。唐代齐已《谢昙城大师玉筋篆书》诗称:“玉筋真文久不兴,李斯传到李阳冰。”后人论书,将用笔圆浑遒劲的其他字体亦称为“玉筋”。清代书法名家钱坫,一生酷爱书法,对篆书学习研究十分精到。以玉筋篆书鸣世。其书体字型长方,结构随形而异,丰富多姿,笔划线条匀称,体势开阔舒展,线条淳厚,富有弹性,浓淡疾涩,运用自如,转折处多以圆转为主,圆润有度,恰到好处。被誉为“清代篆书第一人”。



清钱坫玉筋篆书法四屏

7)钟鼎篆
钟鼎篆,即摹拟钟鼎礼器铭文的一种篆体。商、周时期青铜器多有铸在或刻在其上的铭文,后人仿其字体而作,常用于书法、篆刻。唐书法家韦续在《墨籔》中说;“夏后氏象钟鼎形为篆,作钟鼎书。”
钟鼎篆书写上要体现出用笔如屋漏痕,凝练古朴,似在金属重器上刻写的分量感。字形结体上如钟似鼎更有观赏价值。



郭谦钟鼎篆书法作品

8)缪篆
缪篆是汉王莽时期所定六书之一,源于秦书八体之一的“摹印”,故又名摹印篆。在历代印章上使用较多,后来也有书家尝试写于书法作品中。书法上注意结体要方整,笔画均匀,富有隶意,而笔势由小篆的圆匀婉转演变为屈曲缠绕.



郭谦缪篆书法作品

9)垂露篆
垂露篆又称垂露书。唐《初学记》卷21载王愔《文字志》中说:“垂露书,如悬针而势不遒劲,婀娜若浓露之垂,故谓之垂露。”从荆楚所见文物来看,即在笔画的中间按笔而形成垂露欲滴的笔法。垂露是指竖划收笔如滴露一样,笔触温润,行笔工整。
垂露篆是从商末西周时代的肥笔书体借鉴而来,如战国中期的《鄂君启节铭》的书体就反映了这一点。这些字夹杂在正篆书体中,具有明显的装点作用,既具有垂露点化之美,又与正篆整体书法融为一体,增添了正篆的书体美。春秋中期末楚令尹王子午的《王子午鼎铭》是垂露篆的代表作。其字体是修长线篆和鸟虫书的基础上,增添了不同形态的垂露笔画,以及其他装饰笔画,其垂露篆的特征显而易见。
到战国末年,垂露篆已达到了其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楚王熊朏盘铭》的整篇文字全用垂露篆。垂露篆是楚国,也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一绝,先秦以后在历代各朝会此种书法者罕见,相传东汉章帝时秘书郎曹喜,工篆书,善悬针垂露之法,邯郸谆特地去拜其为师。唐代杜甫曾见薛稷少保书画壁上挂有垂露篆字画,作诗云:“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
各朝书法艺术典籍中,垂露篆(垂露书)也频繁可见。如南北朝时期梁庾元威《论书》108种列为第二种书体,唐朝唐玄度所作的十体书列为第八种书体,唐代韦续《墨薮》(56种书)列为第三十九种书体,宋·释梦英《十八体书》列为第十八种书体,(宋)道肯 《三十二篆体金刚经》列为第六种书体,清康熙年间的孙枝秀《历朝圣贤篆书百体千字文》(164体)列为第三十三种书体,清乾隆32体篆书《御制盛京赋》列为第十二种书体。当代垂露篆书法很罕见。



郭谦垂露篆书法作品

10)龙书篆
龙书,又称龙篆、龙书篆。唐代韦续《墨薮》(56种书)中说:“一、龙书。太昊庖牺氏获景龙之瑞。始作龙书。”从历代相关文献资料看,这种书体虽然不广泛使用,也流传了千年以上。如北朝王愔《古今文字志》36种书体列为第17种书体,梁庾元威《论书》书体108种之中有“龙篆”和“龙草篆”两种,宋代道肯 《三十二篆体金刚经》有“龙篆”的金刚经全本,清朝孙枝秀《历朝圣贤篆书百体千字文》中第三种书体为“龙书”,清乾隆 32体篆书《御制盛京赋》第二十种书体为“龙书篆”。
过去的龙书篆,结体每一笔画都以画龙组字,当代书法家许万卿做了改造,只简约地画一龙头而组字,增加了书写性,并出书办培训班,培养了一批龙书书法爱好者。



郭谦龙书篆书法作品

11)中山王篆
中山篆,是当代新产生的一种篆书。它的起源是当代考古的新发现。1977年考古界发掘了战国时期中山王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器及玉器,其中有铭文之器50余件,而尤以镌刻着长篇铭文的中山王方壶、大鼎、圆壶等所谓“中山三器”最为人注目。三器铭文时间比小篆早近百年,字形修长优美、圆润流畅,书体风格与此前的甲骨文、金文,此后的小篆等皆大异其趣。此次发掘引起了历史、考古、古文字学界浓厚兴趣,迄今已发表论文30余篇。中山器铭文字体作为战国文字之一种,可归属于“钟鼎文”、“金文”、广义的“大篆”与广义的“古文”等古文字范畴。
1985年,它与陕西学者马可仲、马歌东父子不期而遇,他们父子坚持了21年的探索,将505个古老文字引经据典地创补形成一套具有个体风格约5000个书法用字的系统,而进一步命名为“马氏中山篆”。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马氏中山篆书谱》、《马氏中山篆作品集》。2012年“金石新韵——马歌东马氏中山篆书法作品展”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馆举行。
同时,河北学者张守中、程雪莉、米勤练等学者、书家也进行了类似的书法创作实践。2017年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组织了“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大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台湾地区、日本(大浦舟人)的328位书法篆刻家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展览共展出书法作品123幅,篆刻212方,参展作品还有青铜、木雕、刺绣等多种表现形式。
“中山篆”书体的开拓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将中山古国的出土文字引入书法领域,为我国书法天地增添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极富美感的新书体。



郭谦中山王篆书法作品

12)鹤书篆
鹤书篆,古时常用于招贤纳士的诏书之上。南朝《昭明文选》中孔稚圭《北山移文》说:“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其书法特点是,主笔画鹤头,其余笔画组成鹤身,其中竖写的一笔或两笔拉长成鹤的长脚,字如画,造型优美。当代书法家周世杰、郭谦擅长。



郭谦鹤书书法作品

13)梅花篆
梅花篆,是古代篆书的一种。因为“梅开五朵”,有人以五朵梅花之形,创作五个字一组的梅花篆。另有一种梅花篆是以花朵加梅干的梅花篆,这种篆书并非是篆体书法和梅花画技的简单合成,而是将这二者的特点经再创造后有机地融合,使之形成苍劲浑厚、古朴典雅、造型别致,独具匠心的书画特点,使其更具有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而成为馈赠之佳品.



梅花篆书法作品

14)坟书篆
坟书篆,又称坟书,最早出现在春秋晚期侯马盟书和温县盟书中,两汉的简牍牌署上也有用之。横粗直细,方折结势与汉篆相近,篆中有楷,双体结合。书法特点似运刀如笔,镌刻神巧,笔画劲利,似锉似刀,粲然有趣。



郭谦坟书篆书法作品

15)草篆
草篆,明代赵宦光所创的一种篆书。它以草书笔法书写的篆字,侧锋运笔,少了圆转萦曲,多了方折刚劲,金石气充盈,使书写的灵性得以清晰呈现。



郭谦草篆书法作品

16)蝌蚪篆
蝌蚪篆,科斗篆又名蝌蚪文、蝌蚪字、蝌蚪书,指科斗文字。为我国远古字体之一。特点:头粗尾细,形似蝌蚪。笔势上起笔处粗,收笔处细。



郭谦蝌蚪文书法作品

17)穗书篆
穗书,据传炎帝神农所创。唐书法家韦续《墨籔》中说:“二、炎帝神农氏因上党羊头山始生嘉禾八穗,作八穗书,用颁行时令。”穗书的书写特点是:字形结尾部似有垂穗悬挂。



郭谦穗书篆书法作品

18)转宿篆
转宿篆,这种书体的特色是在篆字笔画上饰以三星,呈莲花未开之态。元郑杓《衍极》卷二《书要篇》刘有定注:“转宿篆,宋景公时,荧惑缠于宋野,景公惧而修德,荧惑退舍,国富民康。于是司空子韦作转宿篆,像莲花未开形。”



转宿篆书法-紫气东来,风调雨顺

19)童首篆
童首篆,汉代出现的圆体字,又谓“孩儿面”,即有点像小孩的面孔。明清时摹印多用此书体。搞书法创作首先要用一些技术手法解决一个个“椭圆图”,便于在“椭圆图”内快速写字。该书体的结体,很多笔画也与上方大篆相似,反复折叠,盘旋屈曲,随形而书。



孙秀枝《百体千字文》中童首篆书法

20)规矩文
规矩文,相传是宋代陈抟所创。这种字体特点是内方外圆,有规矩的图形文字,在明清古家具、服饰中最常见。书写时,可以在底纸上画好一个个圆圈,放在宣纸下,创作时随圆而书。与童首篆不同,不需要划圆圈,写出圆体字。明代“聊城七贤”之一赵维新曾有此类中堂书法作品流传于世,清代慈禧太后有一张照片,服饰上也布满了团团规矩文书写的“寿”字。



郭谦规矩文书法

21)覆载文
覆载文,也称复载文篆。据传是“文字”始祖仓颉按照天地覆载之形所创的古文字之一。这种书体斜笔成叉,尖细露锋,一撇一捺上多次复笔,字形古朴罕见,过去常在摹印中出现。



孙秀枝《百体千字文》中覆载文书法

22)垂芒篆
垂芒篆,据传是东汉书法大家蔡邕入嵩山学书时,见石室内有八角垂芒之形状,而创造此书体。书写之前也需要在底纸上画长八角形图案,放置在宣纸下,以便随形而书。



孙秀枝《百体千字文》中垂芒篆书法

23)剪刀篆
剪刀篆,以篆字笔画摹仿剪刀形状的一种篆体字,能为喜爱古文字及篆刻方面的人士提供研究、欣赏、临摹之用。字犹如花娘的剪刀握在手中,剪刃之上,有力剪铁断之感;剪刃之下,鋒尖有威。
韦诞(179-253年),三国魏书法家、制墨家,京兆(今西安)人。善草书、楷书。创制剪刀篆,亦称金错书。其事见《文章叙录》、《四体书势》、《平欣能书人名》、《水经注》、《书断》、《梦英十八体书》、《书林纪事》等。



郭谦剪刀篆书法作品

24)奇字篆
奇字篆,汉代六体书之一。 张怀瓘《书断》说:“即籀篆也。其迹有石鼓文在焉。 ”萧子良又谓:“丰定大篆为奇字“。 西汉杨雄,著名辞赋家。他对先秦古文奇字即异体字,情有独钟,成为书写奇字的高手。汉王莽时期的国师刘歆的儿子刘棻也曾经跟他学习。之后杨雄的奇字篆广为传播。在宋道肯《32篆书金刚经》、清乾隆《32体御赐盛京赋》中都有专门的奇字篆单册作品。



郭谦奇字篆书法

25)蚊脚书
  蚊脚书,书体名。宋陈思《书苑菁华》:“蚊脚书,尚书诏版用之。其字体侧行垂下,有似蚊脚”,故名。如楚王酓肯盤铭文,每字多作长脚下垂。唐韦续纂五十六种书,有这个名目,他说:“其字体侧纤垂下,有似蚊脚,因以为名”。当代书家胡秉仁(静阳)将它与“鸟兽篆”与“蚊脚书”结合创作。这种书体线条优美精细,布局结构严谨,也是书中一绝。



郭谦蚊脚书书法作品

26)填篆
填篆,也称“填书、方填书”,古代书体之一种。相传为周人媒氏所作。 唐韦绩 《墨薮·五十六种书》:“填书者,亦周之媒氏作。魏韦诞用题宫阙,王廙、王隐皆好之。” 宋梦英 《十八体书》说:“填篆者, 周媒氏以仲春之月判会男女,则以此书表信往来,及魏明帝使京兆韦仲将点芳林苑中楼观,王廙、王隐皆云字间满密,故云填篆。亦曰方填书。至今图书印记并用此书。”



孙秀枝《百体千字文》中方填书

27)碧落篆
碧落篆,此书体之名源于“碧落碑”,此碑全称《李训等为亡父母造大道尊像》,刻于唐咸享元年(670年),位于山西绛州(今绛县)龙兴观(古称碧落观)。碑上的篆体字,形态特殊,结余篆字与古文之间。据记载,唐代书法大家李阳冰见到碧落碑(碧落篆),爱慕备至,留连数日不忍离去。碧落碑字体笔画细挺,线条圆润,字狭长,有的保存了大篆字体的象形特征(日月、云霜、虫鸟等)。古朴有趣,结构大多上紧下松,左右对称平稳。



碧落碑拓片

28)鸪头篆
鹄又叫天鹅,鹄头篆的特点就是每个字的起笔部分均形似鹄头。鹄头篆,又名“鹤头篆”,它是汉代诏版上专用的篆体字。李善注引萧子良《古今篆隶文体》中说:“鹤头书与偃波书俱诏版所用。在汉则谓之尺一简,仿佛鹤头,故有其称。”明张羽在 《徐黄门画》诗中说:“前年版下鹤头书,徵起直上青云衢。”清朱彝尊在《同钱王严查吴过白云观分韵》一文中说:“惟餘綵繙字,髣髴鹤头书。”宋道肯《32篆书金刚经》、清乾隆《32体御赐盛京赋》中都有专门的鸪头篆单册作品。



郭谦鸪头篆书法

29)太极篆
太极篆又称“太极文”,是太极图内的篆书。特点是每一个字分阴阳(黑白)两个部分,左右对称,字体书写随圆而写。太极篆起源于汉代(汉武帝时),从汉到明清,印章多用此书体。书写者罕见,故为稀世作品。



郭谦太极篆书法作品

30)方真篆
方真篆,古代篆书书体之一。相传是汉代辞赋家杨雄所创。书体成四角形,字的笔划随形而曲折,形状独特,颇为难写。



孙秀枝《百体千字文》中方真篆书法

31)竹叶书
竹叶书,似字非字,似画非画,画中藏字,相当神奇。该书体据传是三国关羽所创,有关关羽的竹叶体书法在宋、明、清都有碑刻相传。清代,王嘉谟、孙秀枝等人有此书体作品传世。在当代书法家度知、张迎、马永安、崔国荣、程世琦、李义水、周兴、夏月根等人都擅长此体。



竹叶篆书法作品

32)古雅大篆
古雅大篆,是指清代书法家吴大澂创制的一种大篆。吴大澂(1835~1902),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金石学家,著有《愙斋集古录》、《愙斋集古录释文誊稿》、《说文古籀补》、《恒轩吉金录》、《古字说》、《古玉图考》、《愙斋诗文集》等著作。他的篆书融会大小二篆,以大篆立其筋骨,以小篆敛其体裁,而笔墨又极其精炼,三美归一,形成了坚劲紧韧的艺术风格,为篆书艺术开辟了一种古雅清穆的风格。



吴大澂大篆篆书作品

33)鸟虫篆
鸟虫篆,又称“鸟虫字”。它诞生在吴国、越国,还盛行于楚、蔡、徐、宋等南方诸国。鸟虫篆是以篆书为基础演变而成的一种美术字体。它高贵而华丽,富有装饰效果,因此被历代皇帝喜欢,民间也盛为流行。前面的章节已经有详细阐述,故这儿不再细说。



郭谦鸟虫书书法作品

34)柳叶篆
柳叶篆是小篆的一种,由晋人卫瓘创作出,其笔画形如柳叶。唐宋元明清各朝书法论著中都有阐述,并且不少人不仅用软笔书写柳叶篆书法作品,而且在碑刻、铜器、瓦当、印玺等上也使用。尤其明代使用较广,明代武官的敕命书(帝王诏令文书之一)封面“奉天敕命” 4字都用柳叶篆(文官用玉箸篆)。对于官印所用字体,明代的规定最为明确和严格,除了九叠篆,只可用小篆、柳叶篆两种字体。
柳叶篆这种篆书的书写要点是:结体稳健、端庄、笔墨流畅自然,浑厚而不臃肿,疏朗而不干瘪,疏密,大小、浓淡互相穿插,给人一种飘逸和舒展的感觉。在宋道肯《32篆书金刚经》、清乾隆《32体御赐盛京赋》中都有专门的柳叶篆单册作品。



柳叶篆书法作品

35)璎珞篆
缨落篆,产生于汉代。据宋僧梦英云:“汉刘伯升夜观星象作,存古之梗概,变隶之规矩,体类科斗而不真,势同回鸾而较逸”。后汉儒士多学此书。在宋道肯《32篆书金刚经》、清乾隆《32体御赐盛京赋》中都有专门的璎珞篆单册作品。



璎珞篆盛京赋页面

36)上方小篆
上方小篆,是小篆的一种。它相对于上方大篆(九叠篆)而言,叠的数量要小,书写也是取方笔,有些笔画多了一些盘曲。



郭谦上方小篆书法作品

37)垂云篆
垂云篆,即云书。清孙枝秀《历朝圣贤篆书百体千文》中说:“黄帝轩辕时,因庆云屡见殿廷而作。”垂云篆,是以篆字笔画摹仿垂云的一种篆体字,能为喜爱古文字及篆刻方面的人士提供研究、欣赏、临摹之用。在宋道肯《32篆书金刚经》、清乾隆《32体御赐盛京赋》中都有专门的垂云篆单册作品。



垂云篆金刚经页面书法

38)金错篆
金错篆,源自古钱文。明胡正言摹刻秦汉印章即仿其意。在宋道肯《32篆书金刚经》、清乾隆《32体御赐盛京赋》中都有专门的金错篆单册作品。



郭谦金错篆书法

39)铁线篆
铁线篆,也称李阳冰的“铁线描”这种书体是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创。李阳冰的篆书,唐人概括为“格峻”、“力猛”、“功备”,是篆书艺术在汉代以后出现的一座高峰。他传世的作品有《缙云县城隍庙记》、《拪先茔记》、《李氏三坟记》、《般若台铭》等。书法特点是:点划婉转冲融,结构圆劲遒密。清代王漱《竹云题跋》称它:“运笔如蚕吐丝,骨力如绵裹铁。”。李阳冰的铁线篆《三坟记碑》承李斯《峄山碑》玉筋笔法,以瘦劲取胜,结体修长,线条遒劲平整,笔画从头至尾粗细一致,光滑洁净,婉曲翩然。



李阳冰的铁线篆《三坟记碑》

40)碑篆
碑篆,亦称邓石如碑篆。邓是清乾隆时期的书法大家。他的篆书初学李斯、李阳冰,后学《禅国山碑》、《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识、汉碑额等。他创造性地将隶书小篆笔法相结合,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以隶法作篆,为篆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其篆书特点是:从秦汉瓦当和汉碑出来,纵横捭阖,字体微方。笔势丰富多姿,墨色流溢灿然,大大拓展了篆书的艺术表现力。晚清书论名家包世臣、康有为、杨守敬等对他无不推崇备至。



邓石如篆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