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138|回复: 20

卫氏朝鲜与汉四郡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4-14 14: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前的稿子,又搬过来了。
地图呢,则是纯手画的。从前慢♪
肯定有疏漏错误,欢迎大家指出。(因为我也没校对......)
卫氏朝鲜、汉四郡
1.卫氏朝鲜
  箕子朝鲜立国以来,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历经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初年,想来已有千年诶。然而随着西汉诸侯国燕国局势动荡,原燕王卢绾因援引匈奴对抗中央(或者说是刘邦诛杀功臣导致人心惶惶),北逃出塞;其中又有卫满从燕地逃亡辽东,“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史记·朝鲜列传》),这次“胡服逃亡”又一次引发了中原-燕-朝鲜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箕子朝鲜的灭亡。
卫满逃亡朝鲜,实际上是秦末汉初中原民众流亡的典型事例。当年陈胜吴广起义之时,齐、鲁、赵的民众为躲避战乱,纷纷逃亡辽东、朝鲜,以这个侯国为室外桃源,当时箕子朝鲜国王箕准也以增加人口为乐事,“二十馀年而陈、项起,天下乱,燕、齐、赵民愁苦,稍稍亡往准,准乃置之於西方。”(《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而恰恰是这一部分流亡民众构成了卫满篡权的群众基础。而作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卫满其人也算得上是“德高望重”,否则箕准不可能“信宠之,拜为博士,赐以圭,封之百里,令守西边。”(《魏略》)


我们知道,当时箕子朝鲜作为割据政权,和中央的汉帝国以朝鲜清川江为边界,而卫满所守的“百里西边”就是当年秦的“故空地上下鄣”即大宁江-清川江之间的地界。卫满就陷入很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作为箕子朝鲜的屏障,一方面却又占领汉朝宣称的领土为屏障,哪一天汉天子如果以此为由兴兵攻打箕子朝鲜,箕准很可能就把卫满卖了啊!与其做人鱼肉,不如铤而走险,这也是战争流民普遍存在的心态。加之汉帝国立国之初需要休养生息,待到哪天辽东汉军强大起来,卫满这区区数百里很可能被中央王朝一下子捏死。时不我待,危机感逼迫着卫满行动起来,寻找出路。出路何在?进攻辽东?哈,too young!进攻箕子朝鲜?这是个好主意,而且箕准“信宠之”,这就是小人阴谋最好的滋生土壤。
卫满第一步是增加兵力,壮大力量,磨刀霍霍向箕准。“满诱亡党,众稍多”(《魏略》)。
第二部就是寻找借口,闪电突袭。“乃诈遣人告准,言汉兵十道至,求入宿卫,遂还攻准。准与满战,不敌也。”(《魏略》)
最后箕子后人逃到了马韩去。“将其余众数千人人海,攻马韩,破之,自立为韩王”。(《后汉书·东夷传》)但最后还是没有逃脱消失的命运,马韩人随后就消化了这数千人的残兵败将, “准后灭绝,马韩人复自立为辰王。”关于南韩部分,我们下文再详细说明。
于是乎新的王朝诞生了,是为卫氏朝鲜。无论韩国学者如何喧嚣卫氏朝鲜为“满朝鲜”即朝鲜人国家,却没有什么卵用。这只是中国边疆割据政权的更迭。首先,箕子朝鲜是中国古代殷商遗民建立的国家,作为周的侯国存在,且在秦时“略服属秦”(《魏略》)。而卫氏朝鲜则是在当地人和中原流亡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其统治集团为中原流民,而对当地的真番、朝鲜蛮夷则是“役属”,特别是真番、临屯则是在卫氏朝鲜开疆拓土之后“真番、临屯皆来服属”(《史记·朝鲜列传》),这更说明了民族的主体性。
除了民族和文化构成之外,卫氏朝鲜在汉朝的国际体系还属于“外臣”,西汉政府通过辽东太守(亦或是辽东太守自主的?不过这个可能性不大)约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史记·朝鲜列传》)。因为这个时候西汉处于孝惠、高后时期,“天下初定”,所以暂且没有兴兵讨伐卫满。这个“外臣”,在西汉统治者的词典中,外臣属于泛中原王朝的一部分,有独立的内政、财政权利,定时或不定时向中央进贡(当然中央也回馈),有独立的军队指挥权利,无需向中央政府报备;反过来,它们在外交上要向中央政府称臣,中央政府还利用它们控制其它非泛中原王朝的“蛮夷”。这和羁縻还不完全一样,被羁縻者,在西汉时期有时可以与中央政府平起平坐。当年呼韩邪单于来朝时,《汉书·萧望之传》中记载“外夷稽首称臣,中国让而不臣,此则羁縻之谊,谦亨之福也。”西汉对匈奴的羁縻态度是“让而不臣”还说是“羁縻之谊”,这说明羁縻非臣,且几乎平起平坐。这和直接“约满为外臣”在外交上是不一样的。
对卫氏朝鲜,西汉中央政府的要求是:“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夷君长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显然中央政府给了卫满一定外交权利的同时还藏着一定的约束,其内涵在于,对于辽东长城塞外的蛮夷,卫满朝鲜可以加以约束,但如果这些蛮夷来觐见天子,卫满朝鲜也不得阻拦。也就是说,卫满朝鲜这个外臣,对西汉中央政府来说,就是个看家护院的保安,而不是没事贪污的管家。一旦这些蛮夷君长见到西汉皇帝,有可能也变成“外臣”,而这个时候就和卫满朝鲜平起平坐了。这个条约的内涵,就在于此。


但卫氏朝鲜似乎并不甘心做什么保安。它反而利用这个条约大做文章。于是司马迁接着记载:“以故满得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真番、临屯皆来服属,方数千里。”这个保安还真当自己是管家了,不断对周围小部落用兵,没等辽东长城以外的蛮夷“盗边”,它先“侵降”,这难道是小布什的先发制人战略么?哈!于是乎卫氏朝鲜国土,按照唐人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记载,开始大规模扩张,在唐朝人眼中达成了这样的一个规模:“括地志云:“朝鲜、高骊、貊、东沃沮五国之地,国东西千三百里,南北二千里,在京师东,东至大海四百里,北至营州界九百二十里,南至新罗国六百里,北至靺鞨国千四百里。”其中“朝鲜”好理解,就是原先箕子朝鲜国土,即北朝鲜中西部平壤地区;“高骊”当为高句丽,高句丽者当为唐之高句丽政权,最北可能抵达今吉林东南;“貊”既然与“高骊”分列,当不属于史书中“高句丽通貊”这种用法,貊族在史书中单列而不同于“高句丽”的有“梁貊”,该族位于今日辽阳、本溪之太子河。考虑到辽阳已经属汉之辽东郡,因此卫氏朝鲜的西北界应当在本溪以东太子河沿岸;卫氏朝鲜又降服了真番和临屯(临屯在北朝鲜元山一带),真番南界在韩国京畿道,因此卫氏朝鲜的南界应在汉江南北;最后的难点是是“东沃沮”。
据我国杨军、苗威先生考证,“东沃沮”、“南沃沮”、“北沃沮”以及夫余、高句丽、濊貊等族居住地区都属于古濊人之地。古濊人分布在我国东北南部和朝鲜半岛东-东北部。根据我国史学界大部分学者达成的意见,东沃沮和南沃沮指的是一个地方,其地望我国学者也多有分期,但总而言之,都包括今北朝鲜之咸镜道,东到日本海,西至长白山,北定然不超过图们江。反过来,北沃沮的活动范围则在现在的图们江-张广才岭-兴凯湖地区。因此,韩国有人把卫氏朝鲜东北疆界直接划到俄罗斯远东的做法,简直是夸张至极。
卫氏朝鲜强盛之后,更开始勾结匈奴。《史记·律书》中孝文帝时将军陈武是这么看卫氏朝鲜的:“南越、朝鲜自全秦时内属为臣子,后且拥兵阻扼,选蠕观望。”(南越和朝鲜拥兵自重,不帮助我们对付匈奴,怯弱观望。”这说明西汉还在闷声发大财的时候就已经动了杀心了,只不过孝文帝还忙着韬光养晦,就没有动它。到了汉武帝时,《汉书·韦贤传》中,刘歆回顾道:“东伐朝鲜,起玄菟、乐浪,以断匈奴之左臂”,明确将当年卫氏朝鲜定义为“匈奴左臂”。可是这个时候卫氏朝鲜依然在作死,公元前110年,它阻止濊人向西汉中央政府的贡献,而古濊人在《逸周书·王会》中记载“秽人前兒,前兒若弥猴,立行似小兒”,曾经贡献过黑鲵这种土特产,说明自西周以来濊人和中原就有过交流。这中原和濊人能忍?
于是乎,卫氏朝鲜开始从“外臣”一路滑向了“郡县”:
“元封元年(公元前 110 年),濊君南闾等畔(卫)右渠,率二十八万口诣辽东内属,武帝以其地为沧海郡,数年乃罢。”《后汉书·东夷传》--濊人的抵抗和内迁导致卫氏朝鲜国力受损,西汉开始有机可乘,汉武帝还遥设了沧海郡;


“传子至孙右渠,所诱汉亡人滋多,又未尝入见;真番旁众国欲上书见天子,又拥阏不通。”《史记·朝鲜列传》--卫氏朝鲜不仅变本加厉地阻止周围部落见汉天子,还开始招徕西汉的流民,积攒人口,躲着天子,这是要战啊!
“元封二年,汉使涉何谯谕右渠,终不肯奉诏。何去至界上,临浿水,使御刺杀送何者朝鲜裨王长,即渡,驰入塞,遂归报天子曰“杀朝鲜将”。上为其名美,即不诘,拜何为辽东东部都尉。朝鲜怨何,发兵袭攻杀何。”《史记·朝鲜列传》--这个事情虽然有汉使意气用事的成分在里面,卫右渠不封诏却也是表明不想当“外臣”在先,只是这朝鲜裨王长死的不明不白。但武帝还就想搞个大新闻,扩大事态,直接武力灭掉这个不听话的“外臣”,消灭这个长期潜伏的祸患。(汉武帝:听说你喜欢先发制人哈?还搞不搞了♂?!船队!帕秋莉♂GO♂!)于是,卫氏朝鲜的丧钟敲响了。
2.汉四郡
前108年秋天,汉军5万,从山东和辽宁开始了水陆两栖联合打击。山东的海军先到朝鲜平壤外的大同江入海口,未等陆军先到就立功心切,结果初战不利。陆军没有海军支援也没有取胜,但朝鲜君臣明显意识到国力的差别,因此最终愿意降服汉朝,派王子去送大量马匹和军粮。但之前的汉陆军将领荀彘怀疑王子带这么多东西有阴谋,而王子则怀疑荀彘要害他,结果悲剧发生了,王子返回平壤,汉军第二次进攻朝鲜,朝鲜王卫右渠被主和派大臣杀死,卫氏朝鲜就这样以夺权始,以被夺权终,这年夏天,汉四郡时代开始了,朝鲜从“外臣”变成了“郡县”。
那么刘彻主席也表示,设立郡县也是要遵循基本法起名字的,否则国内知识分子又要搞一个大新闻,把刘彻主席批判一番。这汉四郡分别是:乐浪(乃古之良夷的转写)、真番(之前已有,见上文)、临屯(已有,见上文)、玄菟(《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史记·武帝本纪》中记载顺序为:“封三年夏,朝鲜斩其王右渠降,以其地为乐浪、临屯、玄菟、真番郡。”箕子朝鲜、卫氏朝鲜种下的文明结果使得这个地区具有设立郡县、归中央管辖的基础。四郡并非同时设立,郡治和管辖范围也有更改,起到的作用不同,汉-晋结束统治的时间也不相同。下面分述如下:
1). 乐浪郡(公元前108年-313年)
乐浪郡郡治位于今朝鲜平壤,即卫满朝鲜的首都王俭城。胡三省注释《资治通鉴·汉武帝元封三年》中说:“乐浪郡治朝鲜县,盖以右渠所都为治所也。”其管辖范围为清川江以南,单单大岭(朝鲜半岛狼林山脉)以西,黄海以东,今北朝鲜黄海南道以北,最多时下辖25县,是汉四郡中的人口、政治、文化中心。乐浪郡设立后,很多燕、赵、齐民众移民至此。《焦氏易林·大畜》中说“朝鲜之地,姬伯所保,宜人宜家,业处子孙,求事大喜。”《汉书·地理志下》中对户数进行了统计(当然彼时真番和临屯已经并入乐浪),曰“户62812,口406748。”而同时期的辽东郡人口为:“户55972,口272539。”乐浪郡人口都超过了传统的辽东中心辽东郡,说明人丁之兴旺。后世在挖掘考古时,又在乐浪郡地区发现了汉代古墓1400座和汉代的铜器、钱币(半两、五铢等货币)以及封泥;王充在《论衡》中又说乐浪地区“周时被发椎髻,今戴皮弁。周时重译,今吟《诗》、《书》”,说明当地文化水平快速提高。乐浪郡的大户为王姓,其中王调在更始年间天下大乱时还杀了乐浪太守刘宪割据。
乐浪郡以及后续设置的带方郡,更是中华文明向三韩打开的一个窗口。苗威先生在《乐浪郡与三韩》中从考古学出发,说明汉四郡设立后三韩从铜器开始大规模转向铁器,该处铁器较多的便利条件进而加强了汉韩双方的经济交流“国出铁,濊、倭、马韩并从市之,凡诸贸易,皆以铁为货。”《后汉书·东夷列传》;同时乐浪郡的设置也为三韩打开了通向汉朝的通道,《后汉书·东夷列传》中说“东夷始通上京”,此之谓也。
乐浪郡的统辖范围也在改变,“至昭帝始元五年,罢临屯、真番,以并乐浪、玄菟”(《后汉书·东夷列传》),乐浪郡的统辖范围膨胀至汉江和日本海;东汉初年,公元30年,乐浪管辖范围开始缩小,放弃了单单大岭以东地区“建武六年,省都尉官,遂弃领东地”(《后汉书·东夷列传》);公元37年,据朝鲜史料《三国史记》,高句丽曾经占领乐浪,7年后光武帝收复之。东汉末年(196-200年)时,公孙康又在乐浪郡南分设了带方郡。带方郡的治所学术界认知不一,这里笔者暂取汉江说。
2). 真番郡(公元前108年-前82年)
真番郡所处位置,学术界亦有争论,主要有北说和南说两种看法。所谓南北,指的是乐浪郡的南北。这里作者采取主流意见,即真番郡位于乐浪郡以南。如真番郡位于乐浪以北,那么当初卫氏朝鲜如何阻挡真番朝觐天子?当然本文限于篇幅,就不再加以展开说明了。
真番郡郡治位于云县,其地望如何,今日殊不可考。但真番和古朝鲜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和地区,这一点我国学术界还是多有共识。君不见《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北邻乌桓、夫余,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乎?真番郡统辖地域当位于朝鲜黄海南北道地区及京畿道一部分,下辖十五县,其中七县可考。公元前82年被裁撤,并入乐浪。真番郡和后续的带方郡相同,直接接触南部三韩,下辖民众包括马韩和汉人,与高句丽无关。


3).临屯郡(公元前108年-前82年)
临屯郡与乐浪、真番不同,该郡以濊人为主,而且是未经演化的濊人,为东濊人,即单单大岭以东的濊人,其狭义分布在今朝鲜江原道和咸镜道南部地区,为朝鲜中东部。《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中说:“濊南与辰韩,北与高句丽、沃沮接,东穷大海,今朝鲜之东皆其地也。户二万。”
临屯郡治位于东暆县,辖15县,其中可靠只有6县。谭其骧先生认为,东暆县位置就在现在朝鲜江原道江陵。临屯郡当地出产的特产有斑鱼,矮马,以及良弓。《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中记载:“乐浪檀弓出其地。其海出班鱼皮,土地饶文豹,又出果下马,汉桓时献之。”后注解中又对果下马解释了一番:“果下马高三尺,乘之可于果树下行,故谓之果下”-据说这种马的身高也就在1725px左右。东汉时期,由于光武帝采取的收缩修养政策,临屯郡地区在前82年并入乐浪后又于30年被东汉政府彻底放弃,变成了当地人自治的单元,上供即可。但在曹魏正始六年即公元245年,曹魏乐浪太守又出兵此地,东濊人举地投降,“其八年(公元247年),诣阙朝贡,诏更拜不耐濊王。”就此重新纳入中原王朝,且管辖力度更大,“四时诣郡朝谒”。
4).玄菟郡(公元前107年-432年)
玄菟郡是汉四郡中身世最为坎坷的一个郡。该郡有四个时期,管辖区域面积不同,郡治地望也不同。该郡更是目睹了高句丽的崛起,因此笔者拟多费些笔墨,写写该郡的迁延,顺便交代一下我国东北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的历史。
玄菟郡于汉武帝元封四年设置,《汉书·地理志》曰:“玄菟郡,武帝元封四年开。”,总体来说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西汉武帝-汉昭帝时期(前107年-前75年,郡治咸兴)、汉昭帝-东汉安帝(前75年-107年,郡治新宾满族自治县)、东汉末年-西晋时期(189 年-265年,因高句丽每每入侵郡治迁至抚顺劳动公园,但高句丽仍然越过长城入侵)、西晋-北燕时期(265年-432年,北魏太武帝将玄菟、辽东、乐浪之民悉数迁往幽州;实际上404年玄菟等辽东故地已被高句丽全面占领)。
朝鲜平后,玄菟郡下辖的是卫氏朝鲜组成部分中的东沃沮和后人所述之高句丽部分,所辖人口多为沃沮人和濊人、貊人(注:关于濊貊人这两种人是否是分别两种还是一种,史学界说法不一)。《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曰:“治沃沮城”。沃沮城,据平壤发现的考古结果,乃为“夫施”县,史学界所持观点为朝鲜咸兴府东北境地、咸兴等说,我国学者李建才在《玄菟郡的建立和迁移》中所持观点为朝鲜咸镜南道之咸兴市。那么辖境之中,据《后汉书·东夷列传》曰:“武帝灭朝鲜,以高句骊为县,使属玄菟,赐鼓吹伎人。”也就是说,有一个高句丽县。这样看来,第一玄菟郡管辖地区在现在的吉林省东南、朝鲜咸镜南道和北道,东北不超过图们江。
那么这个高句骊县何时建立?高句丽族是否源自高句骊县?如果不是,高句丽族是从哪来的?高句丽作为一个国家又包括哪些族?它出现时是否形成了独立国家?百济和高句丽是否真的有关系?这些问题不仅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具有现实的政治意义。笔者在这里就作一简述,还请方家斧正。
首先,关于高句骊县建立时间。此高句骊县之在后汉书中记载了“武帝”事迹,而《后汉书》成书之前的《三国志·东夷列传》则没有提到汉武帝,只是略略的说“汉时赐(高句丽)鼓吹技人,常从玄菟郡受朝服衣帻”。那么后汉书记载的事迹,就成了后添加上的东西。但《三国志·东夷列传》中则有这样一段记录,与之前的《汉书·昭帝记》中关于元凤六年“募郡国徒筑辽东玄菟城”吻合:“后为夷貊所侵,徙郡句丽西北,今所谓玄菟故府是也。”这样看来,实际上这个辽东郡玄菟城乃是后修建的,然后因为汉昭帝时期裁撤边郡,这个新盖的玄菟城-高句骊县就成了第二玄菟郡郡治,高句骊县当在公元前75年建立,非汉武帝时期也。但这也并不代表高句骊县所在地在汉武帝时期不属西汉管辖,否则汉昭帝时期也不能“徙郡”于彼处了。
其次,高句丽族是否源自高句骊县?答案是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作为一个民族,我们不仅看它的民众来源,也要看它的领导层,方才能够给出一个综合的答案。君不见基辅罗斯之事乎?先说高句丽的领导层。按照《三国志》、《后汉书》两厢统一的说法,“(高句丽)东夷旧语以为夫馀别种。”后《魏书·高句丽传》(南北朝之北魏)中又具体说明,“高句丽者,出于夫余,自言先祖朱蒙。”朱蒙的母亲是“河伯女,为夫余王闭于室中,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既而有孕,生一卵,大如五升。”,然后蛋破了,朱蒙就出来了。朱蒙从夫余逃避迫害而向吉林省东南山地逃去,而高句丽建国,根据朝鲜《三国史记》,当在公元前37年。
那么夫余又位于哪里,人种为何种人呢?对西团山文化的研究以及相关史料的定位,如“去玄菟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方可二千里。”(《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列传》),夫余全盛时“北起松嫩平原,南及柳河、辉发河、浑江上游,与高句丽接界;东及张广才岭,西至长岭和伊通河以东。”夫余的第一任统治者东明来自于櫜离国,传说他母亲是“有气大如鸡子,从天而下我,故有娠”从而生了东明。根据《中国东北史》,这个櫜离国也是濊人所建(史学界还有不同意见是肃慎人建立),櫜离即先秦之高夷。但夫余国的文化,根据王绵厚先生的意见:“其周边的东部绥芬河、图们江南北流域的沃沮文化,东北方向牡丹江、黑龙江流域的肃慎、挹娄文化和西部草原的鲜卑文化,均有较大差别,而独与长白山区系和辽东濊貊系统文化有更多近缘关系。”因此到夫余这里,我们就可以将肃慎排除掉了。
据此,我们大概可以了解了解高句丽的王室来源链:
櫜离王室(濊人/肃慎人,来自黑龙江)--夫余王室(濊人亲缘,来自吉林中部、东北部)---高句丽王室(夫余人兼濊人亲缘,来自吉林中部,东北部)。也就是说,高句丽王族并非源自高句骊县,而是吉林省吉林市(噗,其实就是吉林省中部)人。
那么高句丽族是否源自高句骊县?不完全是。根据朝鲜《三国史记》记载,朱蒙落脚之地在“卒本川”(《魏书·高句丽列传》中写作“纥升骨城”),据考证,卒本川在现在浑江支流富尔江。很快他就沿着卒本川逆流而上,征服了上游的小部落“沸流部”,才在前37年形成了高句丽国(卒本扶余),才有了高句丽国的高句丽族。彼时西汉的第二玄菟郡有三个县,分别是高句骊县、西盖马县(集安)和上殷台县(通化),对卒本川是一个包围的态势,卒本扶余(高句丽)形成的这个“族”也就不能说源自高句骊县。
那么高句丽人除了王室的扶余人外,当地的族人究竟是什么人呢?根据孙进己先生的看法,当地的族人最开始应当源自高夷人,属于东夷人后裔。除了高夷人之外,还包括貊人。我们看《汉书·王莽传中》记载:“莽发高句骊兵,当伐胡,不欲行,郡强迫之,皆亡出塞,因犯法为冠。辽西大尹田谭追击之,为所杀。州郡归咎于高句骊侯驺。....貉人犯法,....更名高句骊为下句骊,布告天下,令咸知焉。...于是貉人愈犯边,东北与西南夷皆乱云。”这里的貉就是貊,从汉书中的记载看,似乎高句丽等同于濊貊人。
但其他记载中,高句丽却往往是和濊貊人分开同时出现的:“夏六月,高句骊与秽貊寇玄菟”(《后汉书·安帝记》)。《三国志·东夷列传》中还说:“高句丽在辽东之东千里,南与朝鲜、濊貊,东与沃沮,北与夫馀接。”但紧接着《三国志·东夷列传》中还说“句丽别种依小水作国,因名之为小水貊,出好弓,所谓貊弓是也。”这种矛盾我认为应该做如下解释:高句丽国包括濊貊族人而已,或者说,高句丽国在立国后有很多的濊貊人迁徙过来,人口构成的变化,导致了高句丽在中原人眼中似乎可以等于濊貊人,但实际上濊貊人只是一部分,仅此而已。而且随着当地考古发掘,我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汉文化印记,如东丰县、西丰县等地的考古成果。这说明高句丽民族成分中也有玄菟郡的汉人,高句丽是一个由扶余人领导的、以高夷后裔、濊貊人和汉人构成的多民族国家,并非什么“朝鲜人”的国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4-14 15: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朝鲜半岛汉江北部是中国领土,自古以来,希望未来能把中朝(鲜半岛)的边界推回到汉江,让棒子从哪儿回哪儿去,一夜回到解放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4-14 15: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香民 ,来来来,教育一下你那可怜的朝鲜历史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4-14 15: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朝鲜半岛的分治真是年代久远~古已有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3-4-14 15: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诶是什么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4-14 15: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棒子一天到晚说长白山自古以来是韩国的 还冒认高句丽人当祖先 真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4-14 15: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箕子朝鲜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4-14 15: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什么节奏,看好几个发了朝鲜历史相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4-14 15: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纳尼?!我真是偶然兴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4-14 15: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穢貊和沃沮不是一个族系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