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经济改革始终没有触及三大底线。这就是:国有企业不放弃,公有土地制度不触及,以及政府控制发钞权为代表的金融体系。而这三点并不是西方的舶来品,而是中国千年历史中一直在沿用的方法。
国有企业,土地公有制,金融垄断。这三种现象分别在中国的汉代、唐代、宋代、都可以找到对应的版本。
封建制度通过逐级分配利益而巩固政权。因此,官僚体系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膨胀并且掌握越来越多的利益和实权。政府也就需要更多的收入来源,维护官僚体系和政权的稳定。民间的经济也从开国时候的健康蓬勃有朝气而逐渐的变得不健康被掏空而缺乏活力。到达一定的临界值后,就会触发政权的更迭开始新的一轮周期。
汉代时期,政府通过垄断盐,铁等自然资源建立垄断型国有企业。并且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行中央垄断货币发行权。
唐代时期,中国实行土地以公有制政府管理并经营土地,但是效率很低,造成财政困难。还建立了可以同时掌控军权财权行政权的节度使,因为节度使的权力扩大导致了安史之乱。
宋代时期发行纸币,过度滥用产生了剧烈的通货膨胀。
中国有三个大的政权经济周期第一个周期开始于秦汉结束于南朝第二个周期,从北魏开始结束于南宋第三个周期从辽金出现萌芽在元代继续发展到了明清两代则形成了稳定的模式。如果没有外部影响,可能会永久持续下去。到了清末随着海外影响的到来,中国财政开始了近代化路程。
在第一个周期中实行土地国有化,并开辟了国有企业以及金融垄断。第二个周期中,土地国有化逐渐转为私有化,出现了纸币以及民间银行。第三个周期中,土地只完全重回私有制,官僚体制建立了知识封锁。取消纸币体系重新回归原始货币制度。
汉代是中国千年经济的缩影 建立了政府垄断
汉代初始两代皇帝经历过战乱和贫困,朴素生活非常重视和平休养生息,官僚系统非常轻量化,税收只为维持有限的军队以及负责部分公共建设的简单体系。和亲的方式和匈奴保持长久的和平。人民富足国库充实,被百姓深情赞颂。非常接近亚当斯密理想中的小政府大社会。但是汉武帝在和平年代长大追求刺激,开始了和匈奴的战争。由于之前的财政体系虽然稳定但是政府收入平稳却有限,国库很快被耗尽。于是汉武帝开始通过卖官收敛钱财,短时间扩充了国库但由于官僚体系的膨胀快速消耗国库。于是又开始进行自然资源的垄断,建立盐和铁等资源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目的就是通过垄断帮助国家榨取民间的财富。货币方面发行银锡合金的“白金”货币,大幅稀释当时流通的黄金和铜的货币。并在推行货币过程中屠杀反对的百姓,最终因为屠杀过多而终止。税收也被大幅增加,由于过高收税难,又建立了收税的酷刑体制以及监督组织。为了防止粮食安全的人民暴动,建立了丰收时收粮存粮充公的保险体制,但实际运行中粮仓被掏空反而由于人民家库粮食的减少而造成饥荒的加剧。由于经济孱弱,为了稳固政权统治,出现了各种特权阶级,不仅拥有大量土地,而且无需赋税,所以人民不仅土地变少赋税也变多了。而日益庞大官僚系统让皇帝越来越难以控制,因此又出现了围绕皇帝的内阁系统,导致政权的堆叠臃肿,每个皇帝登机都会加剧复杂度。
所以汉武帝时期,人民幸福的小政府彻底消失。如果说高的赋税和维持日益庞大的官僚体系是统一帝国必要的恶,那么如何解释每个皇权都避免不了更迭的命运齿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