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109|回复: 0

中国货币史:第1章“货币的发生”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1-7 12: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节:货币经济的确立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铸币
春秋战国期间,铜铸币广泛通行。这些铜铸币总共有四个体系,即布币、刀币、环钱和所谓蚁鼻钱。
①布币是由农具铲演变出来的,可能是镈字的同声假借字,镈是古代农具的名称,古诗中有“庤乃钱镈”的句子。后人以为布字是取其流布的意思,大概出于附会。布币的发展,经过两个重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铲形,首空可以纳柄,所以称为空首布。第二个阶段,布首已不空,而变成扁平,所以可称为平首布。
战国时期的布币,绝大部分是有足布。从形制上讲来,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是尖足布,第二是方足布,第三是圆足布,第四是釿布。此外还有当寽布和一些杂形布。这些布币不但形制上不同,流通地区不同,而且流通时期也可能有先后。不过先后不是承继性的,而是交织着的。
②刀币体系很明显是由实用的刀演化出来的,原形未变。近代小屯等地有各种大小形状的刀出土,柄端有环,柄身有裂沟。不管这种古刀是否和古布一样曾作为货币流通过,后来的刀币都保留了这两种特点。刀币的流通范围没有布币广,偏于北方和东方。大概古代中原的人以农殖为主,所以用农具为货币;东北部东部的人们多从事渔猎,所以用刀为货币。
刀币根据形状主要分为大小两类。大刀是齐国的货币,小刀主要是燕国的货币。但小刀中种类很多,有针首刀、尖首刀、明刀、圆首刀等。
③环钱在战国时期的币制中是一个小体系,但它是一个重要的体系,它是一种承上启下的货币形态。环钱的特点是它的圆形,中间有一圆孔。这圆孔也有大小,大抵初期环钱的孔小,后期环钱孔大。
环钱除了大小轻重之外,还可以分为有轮郭和没有轮郭两种形制。和离石有外郭,西周和东周则兼有内外郭。从和离石上可以看出同圆足布的联系。西周和东周一般都是制作不精,特别是东周,我所知道的三枚中有两枚不规矩。史书说,“政在西周”,也许西周和东周两钱在制作和分量上的差异就反映了这点。洮阳的制作同东周、西周差不多,细缘,厚肉。
④除了上面布、刀、环钱三个体系之外,南方的楚国使用一种椭圆形的小铜币:正面凸起,背面平,重量自两公分到四五公分,很可能是由铜贝发展出来的,是铜贝的高级形态。出土地有河南、湖北、湖南等省。这种小铜币同古代小亚细亚的钱币倒是相像,不过小亚细亚用金银,楚国用铜。小亚细亚钱币上有各种图形,楚国的钱币上有各种文字。
中国的钱币学家称这种小铜币为鬼脸钱和蚁鼻钱。鬼脸钱是在椭圆形的脸形上有阴刻文,看来仿佛一个人面,实际上乃是一个字加上一个穿孔,嘴是穿孔,是古文贝()字的变形。蚁鼻钱上有的刻文,仿佛一只蚂蚁,也像“各六朱”三字的连写。其实也像篆书寽字。如果是各六朱,那么,各字应当是地名。有人说是洛字的省写。也许第一个字不是各字,而是别的什么字。六朱是一两的四分之一,两枚六朱抵秦半两一枚,重量约略相符。有人说,这种蚁鼻钱加上鬼脸钱上的高鼻子,合称为蚁鼻钱。也有人说,所谓蚁鼻钱是应用于墓穴,以镇蚂蚁。其实这名称也可能只是形容其小如蚁鼻。除了上面两种最常见的以外,还有行、君、匋、、全(金)等字。世俗把这些钱都包括在蚁鼻钱一名称之下。但其中和匋仅见著录,没有见过真品。至于铸造的时期,似乎以前两种为最早,也用得最久,或流通最广。其他几种若不是比较晚,就是地方性的东西,因为行、君、全等字见于北方的刀币,而字则同当布一样。两者或许有联系,但字钱比当布少,而且两者的重量相差太大,不可能是等价关系。也许当布真是宋国的货币,楚国承继这单位。也许当布背面的十货是指蚁鼻钱,当布一枚抵蚁鼻钱十枚。重量的确相符。
二、黄金和金币
①黄金受到原始人的重视,自然不是由于法律的规定或人民的议定。人类对黄金发生爱好,大概因为它有象征作用。黄金既不能制造武器,又不能作生产工具,全靠它那美丽的光泽,恐怕还不足以打动古代人的心。
黄金被发现和掌握之后,最初应当是用作装饰品。到了战国时期,逐渐被用作宝藏手段和支付手段。中国在春秋以前,私有财产制度虽然早已确立,不过古时私有财产的范围很窄,土地还是以公有为原则,没有大地主。商业还不发达。个人的财富只限于自己分内的农产品,数量既不多,存储也不觉得不便。后来因为赏赐或开垦,于公田之外,又有私田。日子久了,私田数目增加,并且发生土地集中的倾向,这大概是春秋战国之间的事。同时由于技术的进步,如采用铁的农具等,使生产力提高。地主的私有财富也随着增加。地主私财的增加,便会发觉农产品不是理想的保值工具,甚至铜铸币也不是理想的宝藏手段。当时也许不在乎堆存农产品所需要的空间,但农产品不能久存,因此黄金就取得了宝藏手段的职能。
②楚国是古代盛行黄金的地区,因为楚国有许多产金区。例如汝、汉就是以产黄金而闻名。管仲就羡慕楚国的黄金。北方所用的黄金至少有一部分是从楚国去的,《尚书·禹贡》提到扬州贡金三品的事。楚国的黄金有一定的铸造形式。这种形式是像豆腐干一样的小金饼,上面有文字。文字多用阴文,同蚁鼻钱上的文字一样。据说偶尔也有阳文的,但极少见,而且不是楚国的常制。这种小金饼并不是一枚一枚单独铸造,而是在一大块扁平的金钣上打上许多印记,使用时临时凿开。这些印记像图章一样,所以宋代人称之为印子金。根据实物和土范,一钣上金饼的数目并不固定,有时十六方,有时二十方,有时二十四方,有人根据少数现象,就作出结论,说一方就是一两,一钣是一斤或一镒,这是不足信的。因为还有别的数目。实际上要看金钣的大小而定,金钣大就多打几印,金钣小就少打几印。而且在一块金钣上,印记的排列有的并不整齐。凿开的时候,也不可能准确。过去出土的金饼也并不是一方一方完整的。有时缺一点,有时只有半方,有时是三分之一,有时是两个半方连在一起,有时是一方半,有时是许多方连在一起而又残缺不全[21],所以流通时一定要经过秤称。就是比较完整的一方,也因金钣有厚薄,印记也有大小,不能求出一个标准重量。尽管如此,当日的铸造者决不会有意使它不等,他们心中应当是有一个标准的。只是由于技术水平低,而且不是一地所铸,所以分歧相当大。但除了据说有特别大样的郢爰以外,一般的金饼,若是完整,则它的重量不外自三钱到五钱,平均每方约重十五公分。
三、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币制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不但在中国政治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就是在中国货币史上也可以作为新的一章的开始。因为他废除了战国时期那些形形色色的货币,把方孔圆钱半两推行于全国。这种以铢两为单位的货币制度在中国通行了一千多年。然而铢两单位的货币制度不始于始皇,而是整个战国时期演变出来的,是在其他国家相互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而政治上的统一是短暂的。所以我不把它当作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而把它当作旧时代的结束。实际上,它是一种承上启下的制度。
币制的统一是政治、军事统一和文化融合的结果。打开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一看,中央是围绕着周朝王室的一些小国,保持着古老的文化传统,可是没有发展的余地,只能互相兼并。它们的四围是几个大国燕、赵、秦、楚。这几个大国都有无穷的后方,然而燕、赵偏处北方,气候寒冷,文化落后,物产也不怎么丰富。只有秦、楚两国真正富强,特别是楚国。后来秦国一时占了上风,但楚人还是相信:三户可以亡秦。当时其余的国家,主要使用刀、布,秦国用环钱,楚国用黄金,后来中国的币制,就是秦楚两国币制的融合。秦国也用黄金,史称“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但秦国不以产金著名,只有楚国是以产金著名,而且有金币遗留下来。
始皇不但禁止各种财物用作货币,而且大概也禁止各国的刀、布和环钱等。他把秦国原来所行的金钱本位推行于全国。所谓金钱本位,就是黄金和铜钱并行,以黄金为上币,单位为镒,等于二十两;铜钱为下币,即半两。所谓上币,大概限于大数目的支付,如帝王的赐予、贵族间的馈赠等,日常交易用半两钱。
四、货币经济确立后的影响
交易的频繁,使商人的财富累积起来,使土地有集中的倾向。但土地不能无限制地扩张,而谷粟等实物又不是很好的宝藏手段,于是楚国的黄金渐渐取得这种职能,甚至用作大数目的支付。另外,市场附近人口的集中,形成许多市镇,如齐的临淄、晋的绛以及各国的首都,一处的人口,多的有到三千家
自铸币通行后,虽然逐渐形成了价格计算的观念,不过战国期间的物价记录,意义不大:第一,战国时期币制复杂,各种铸币轻重相差很大,各种物价又不知是根据哪一种货币计算的,不能同后代的物价比较。第二,当时政权分散,交通不便,各地物价相差很大,例如同是齐国,有时西部的粟价每釜百钱,东部只要十钱,相差十倍。据当时各种文献所载,正常的粟价是自十钱一石到六十钱一石,以四千钱一斤黄金计算,则每石的金价自四分到二钱五分。但这都是用当时的容量和重量。
到了战国时期,商业有显著的发展,这自然反映生产的发展。春秋时的市镇,规模逐渐扩大,一处有多到万家的。例如齐国的临淄,显然很繁荣。都市的发展,对于货币流通,有促进作用。战国时的文献反映了这一点:《墨子》所说的“一布”、《管子》和《荀子》所说的“刀布”,以及《韩非子》所说的“百束布”,都是指铸币。不但商人之间使用货币,人民的日常生活如酤酒、粜谷,也用钱币。
钱币的流通,并不限于都市,农村中也进入货币经济的阶段了。李悝叙述战国初年的情况说,一个典型的有五口之家的农夫,约治田百亩,每年每亩收粟一石半,共一百五十石,除去十分之一纳税,剩下一百三十五石,每人每月吃一石半,全年一家吃九十石,剩下四十五石。每石三十钱,可以卖得一千三百五十钱。每年社闾尝新春秋之祀要用去三百,剩下一千零五十。穿衣服每人每年用钱三百,一家五口全年用一千五百,还差四百五十,如果家中有人生病或有死丧,不足额还要更大。在这种情形之下,农夫们只有提高粟价,或改行,或经营副业。
自铸币通行后,虽然逐渐形成了价格计算的观念,不过战国期间的物价记录,意义不大:第一,战国时期币制复杂,各种铸币轻重相差很大,各种物价又不知是根据哪一种货币计算的,不能同后代的物价比较。第二,当时政权分散,交通不便,各地物价相差很大,例如同是齐国,有时西部的粟价每釜百钱,东部只要十钱,相差十倍。据当时各种文献所载,正常的粟价是自十钱一石到六十钱一石,以四千钱一斤黄金计算,则每石的金价自四分到二钱五分。但这都是用当时的容量和重量。
货币经济的确立,对于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积极方面,它不但刺激商品生产,以进一步保证自己的购买力和稳定性,而且由于它的使用,使人类在生活上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和独立,使人们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能,因而使人类文化有飞跃的发展。
然而货币的作用,并不都是积极的和建设性的,它还有消极的和破坏的一面。在货币出现之后,社会分化,增加贫富不均的程度,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使“稼穑之民少,商旅之民多,谷不足而货有余”,“奸夫犯害而求利”。货币甚至被统治阶级用作剥削的工具,使人民生活受到极大的侵害,这也是中外历史上所常见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