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146|回复: 0

NO.25《中国考古通论》笔记|战国秦汉时期的货币和度量衡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9-20 10: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货币
(1)历史发展
战国秦汉是我国货币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繁荣时期,列国币制各有特点,中期开始出现明显统一态势,秦半两钱最终统一天下货币,一直沿续到汉武帝废半两,行五铢钱,唐初铸行开元通宝以前,五铢钱一直是主流的货币形式。
(2)战国货币
①铜币大量出现,民间用货币单位计算物品价值,税收有"刀布之敛"。
②就货币形态区分,主要有布币、刀币、圜钱、铜贝、金版等,多在春秋即已流行,分别流通于不同地区。
③布币
a. 概述
仿自青铜农具铲,主要流行于三晋两周地区,春秋流行空首布,战国以平首布为时代特征。
b. 三晋两周地区的布币
第一,布币主要出土于以河南洛阳为中心方圆百里的地方,春秋到战国早期流行空首布,有銎,为周王室及晋、卫、郑、宋等国的金属铸币,战国中期布币由空首变为平首,布首扁平无銎,形体变小,多带有地名,并以釿为单位。
第二,平首布主要有平首尖足布、方足布、桥足布和圆首圆足布几种。



c.燕国布币
战国晚期开始铸行布币,形制同三晋平首方足布基本一样,平首平肩方足方裆布,只是面文地名不同。
d. 楚国布币
第一,楚国通行铜贝和金版,战国中晚期开始铸行一定数量的布币,楚布币只有一种形制两种面文。
第二,殊布当釿布是战国中晚期楚国铸造的主要布币,另一种四布当釿布是小型布币。
④刀币
刀币由刀子(削)演变而来。战国铸造和流通刀币的有齐国、燕国和赵国,而以燕、齐刀最为盛行和发达。
a. 齐国刀币
第一,节墨刀
节墨是春秋战国齐国的重要城邑,铸有一种面文"节墨之大刀"的五字刀,背上部有三道横纹,横纹下常见一星号,星号下有一二字铭文,身外郭高出刀柄,至柄部断缘,为齐刀中出现最早和最重者;战国晚期铸有一种四字刀"节墨大刀",形体同五字刀而小,铸工较大刀粗劣。
第二,齐大刀
齐刀中的主要品类,依面文也有"齐之大刀"和"齐大刀"两种,"齐之大刀"始铸在战国早期或春秋战国之交,背上部三横,中有星号,下为一二字铭文,一字为多,刀身外郭高出刀柄,断缘;"齐大刀"大约铸行于战国中期齐威、宣时期,形制同四字齐刀,但不断缘,是齐刀币中使用时间最长、铸造数量最多的一种。
第三,齐明刀
面文有"明"字,刀首斜直,弧背圆折,与同类燕明刀形制近,多出土于山东博山一带,战国晚期适应燕、齐贸易而铸,或燕占齐期间所铸。
b.燕国刀币
燕国刀、布并行,战国晚期又出现圜钱,但从出土情况,燕国刀币较齐国发达,燕刀主要有尖首刀和明刀两类。
第一,尖首刀
燕国刀币的早期形式,铸行于战国初期,特征是弧背凹刃尖首,柄较细,有刀尖呈斜坡状或微弧曲和刀尖似针的针首刀,多发现于燕国北部长城内外。
第二,明刀
燕国铸币的主要形式,刀币的代表,称为燕明刀,出土数量最多、最常见,特点是刀首斜直,面有"明"字,柄较尖首刀为宽,分为圆折刀和磬折刀两种,燕国明刀以磬折刀为主。
c.赵国刀币
赵国是流通布币,但受燕国影响或燕赵贸易的需要,铸造了少量刀币,特征是形体小,刀背平直,又称直刀或直背刀,分渐趋平直和完全平直两种。
⑤圜钱
a.概述
圜钱又称圆钱、环钱,体圆有孔,随着货币发展而铸造,便于流通和携带,铸行地区有秦国、三晋两周、燕国和齐国,有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两种,圆孔者出现较早,方孔者较晚。
b.三晋两周地区的圜钱
第一,三晋两周为布钱流通区,圜钱铸行也较早,圜钱流行于战国中晚期,圆孔无郭,背平素,面铸地名或地名加币值,货币单位是釿。
第二,魏国最早铸行圜钱,面文主要有垣、共、济阴等,钱文铸于穿右,垣字圜钱较为常见,共字圜钱是圆孔钱中最大的一种,流行于战国中晚期。
第三,赵国在战国晚期也铸造圜钱,面文常见有蔺和离石两类。
第四,两周圜钱铸行于战国晚期,有西周、东周和安臧三种,东周钱是较轻的一种,安臧钱多出于洛阳一带。
c.齐国圜钱
齐国战国晚期开始铸行圜钱,圆形方孔,背平素,面文有賹刀、賹四刀、賹六刀三种。
d.燕国圜钱
燕国战国末年铸行圜钱,在诸侯国中最晚铸行圜钱,圆形方孔,背皆平素,有明(匽)刀、明四、一刀三种。
e.秦国圜钱
第一,秦国是圜钱流通的主要地区,有圆孔无郭、方孔有郭和方孔无郭等形制,币值以珠(铢)、两为单位,铸行于战国中晚期。
第二,早期为圜钱圆孔,所见多传世品。
第三,方孔钱出现稍晚,钱文多见两甾(锱)、半两。
第四,两甾钱发现较少。半两钱圆形方孔无郭,是秦国后期流行的主要货币,其铸造和广泛流通,首先在秦国境内统一了货币,为统一全国币制打下了基础。
⑥楚币
a.铜贝和金版
又称蚁鼻钱、爰金,是楚国的主要货币。
b.蚁鼻钱
形体较小,体呈椭圆形,上尖下圆,面凸背平,尖头有一穿孔,面上有阴文似蚂蚁状,在两湖、河南、安徽等地都有出土。
C.爰金
是块形金版,印记以"郢爰"为主,又有陈爰、专爰、鬲爰等,主要发现于江苏、安徽两省。
(3)秦代至汉初的半两钱
①秦统一后,颁布货币改革令,废除布、刀、贝币,行用方孔圆钱——半两钱,实现了货币形态和钱文的统—。
②秦代半两面背平素,无郭,仍有战国半两钱流行。
③汉初仍行半两钱,因体小而有"荚钱"之誉,高祖以后,又有高后八铢半两、四铢半两、文帝四铢半两以及铁半两等形式,文帝四铢半两钱成为汉初第一种稳定的货币,也是发现最多的一种。
(4)汉代五铢钱
①汉武帝改铸五铢钱,面文"五铢",重如其文,从此我国的货币进入五铢钱制的时代,初时许郡国共铸,元鼎四年武帝将铸钱权收归中央。
②西汉晚期出现剪轮或磨郭五铢,又有称綖环钱,一般认为系剪凿而成。
③东汉初货币一度混乱,汉光武帝下令统一货币,铸行五铢钱,世称东汉五铢。
(5)新莽货币
①币制改革
王莽从居摄二年(公元7年)起,推行了四次以上的货币改制,仿先秦币制铸行刀、布、泉钱。
②主要货币类型
a.刀币
王莽于汉孺子婴居摄二年铸造错刀、栔刀、大泉五十,与原五铢共行,错刀实际上是圜钱和刀币结合的形式,
栔刀面值为错刀之半。
b.泉钱
有六泉、货泉共七种。
第一,六泉从大到小为大泉五十、壮泉四十、中泉三十、幼泉二十、么泉一十、小泉直一。
第二,货泉是王莽货币中最常见的一种,大小仿五铢,最大特点是"泉"字中竖断开。
c.布钱
第一,布钱有十布和货布,形制同先秦布币而体窄长。
第二,货布与货泉同铸。
(6)汉代金币
①西汉时期有金五铢、金货泉,但十分罕见,古书记载武帝曾铸麟趾金、马蹄金以应祥瑞。
②汉代金币以金饼为主,外形如圆饼状,面略隆起,背内凹,凹面大都有文字、戳记。
③麟趾金、马蹄金只用于皇帝的赏赐,饼金可能用于巨额交易之清偿。
2.度量衡

(1)历史发展
传说中自黄帝时即有五量(衡、量、度、亩、数);商周度量衡制已较完善且有相应管理制度;春秋时期度量衡制比较混乱;战国为了便于商品流通和赋税征收,各国变法中多涉及到度量衡的整理和统一,各国间仍有较大差异。
(2)秦国的度量衡
①地位
秦国是列国中度量衡制较为完善的国家,对东方六国都有一定影响。
②商鞅铜方升和秦国的度量制
a.商鞅铜方升是孝公十八年商鞅颁发给重泉地方的秦国标准量器,商鞅变法得到切实推行的实物证据,该器为长方形带柄的量器,器之右侧铭文记录了该量器容量。
b.秦量斛(桶)、斗、升、合、龠,前四者为十进,合、龠为2进,1合等于2龠,由此可以推得秦所有量制单位的大小。
③秦石权与秦国衡制
a.衡制可以通过出土衡器来了解,铜、铁的砝码时有发现。
b.1964年西安市郊高窑村秦阿房宫遗址发现一件秦昭王颁发给高奴县的大铜权,是标准衡器,该器自颁行到秦统一一直使用。
(3)"钧益"砝码和楚国的衡制
①楚国的称量工具是衡杆中间带提纽的等臂天平,配有砝码,称为"钧益"砝码,它有着非常明显的规律,重量范围1铢到2斤,形制的设计十分科学,从它可推知楚国衡制与秦国十分接近。
②楚国实行镒、两制,其衡制单位似为石、钧、镒、间镒、两、铢,进制情况为1石=4钧,1钧=30镒,1间镒=8两,1两=24铢,1铢=0.65克。
(4)田氏三量与齐国量制
①春秋齐量以豆、升、区、釜为单位,进制较为复杂,田(陈)氏代齐以后,除保留1釜=10钟,改五进制。
②左关和、陈纯釜、子禾子釜被称为田氏三量,铭文中都有"左关"字样。
(5)王莽新嘉量与汉代量制
①中国度量衡制度有系统完备之记录实始于汉代,汉承秦制,度量衡单位、进制不变。
②王莽嘉量是王莽始建国元年颁发的标准量器,西汉量制未变,因此可以从中了解汉代量制的详细情况。
③王莽嘉量是一件五量合一的量器,共有龠、合、升、斗、斛五部分,器之主体为直桶状器,实测的数据与汉代量的进制完全相符,代表了当时先进的科技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