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143|回复: 0

从“开元通宝”的式样变化,看唐朝起落兴衰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12-28 11: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朝自公元618年起,到公元907年止,共历274年(包括武周则是289年),从唐高宗李渊起,到唐哀宗李柷,一共拥有20位皇帝。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国力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由于政权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文化兼容并蓄,与各个国家和民族开展多元化交流,成就了大唐盛世之名。
只有物质生活丰富了,才能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唐朝繁盛的文化离不开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离不开稳定货币制度的支持。
两百多年的唐朝历史,其主要货币则由“开元通宝”独占鳌头,而一枚小小的“开元通宝”的式样变化,也能看出唐朝的起落兴衰。
唐朝官方货币——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问世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径八分,重二株四絫,积十钱重一两。”
开元通宝从外观上继承了汉代五铢钱的外观, 采取外圆内方的形制,直径24mm,重4g左右,开元通宝采取“十进制”进位,即10文钱重1两,一千文钱重六斤四两。


在开元通宝出现以前,铜币的重量都是时轻时重,没有定制,而开元通宝是第一个明确规定了铜币的重量,并且还规定了成色,由铜(83.33%)、白蜡(14.56%)、黑锌(2.11%)三种金属构成。
而开元通宝的更是由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八分篆隶体,墨宝千古香”,字体平稳精密,端庄古朴,颇有法度。
因此,开元通宝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百姓的认可与喜欢,迅速成为流通货币,取代了五铢钱的地位,并建立了1500余年的通宝钱制,结束了唐朝以前称量货币制度。


盛唐时期的开元通宝

唐朝建立初期,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实行“去奢省费、轻徭薄赋”的政策,使百姓得以修生养息,迅速恢复经济,开创了“贞观之治”,而币值稳定的开元通宝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而开元通宝自问世以来,以轻重大小合适、成色稳定、与铜价颇等、铸造精良等优点,迅速排除前朝的一切杂钱,成为全国统一货币。
据《贞观政要》记载,当时的物价水平很低,斗米两到五钱左右。而隋末时期,一斗米要千钱。这充分说明唐初开元通宝的购买力很强,但是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当时钱贵物贱,货币短缺,因此民间私铸开元通宝的情况非常普遍。而货币短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唐朝历代皇帝,并多次造成国家动荡。
这个时期的开元通宝有十数种样式,主要区分方式在于“開、元、通、寳”四字的书写及背面样式,初期以光背为主,后期出现星纹、背月、星月、双月、莲纹、祥云等不同式样。


现在一枚开元通宝价格在5000到数万不等,其中背面三朵祥云的开元通宝价值最高。大家可以在家仔细翻一下,说不定就能找到这种开元通宝。
安史之乱时期的通宝

日中则落,月满则亏。
任何盛世都是难以长久的,唐朝也是一样。到了唐玄宗时期,李隆基登基,也就是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圣人”。
唐玄宗初期,政治清明、励精图治、选贤用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到了末期,爆发了“安史之乱”(公元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政治、军事、财政危机集中暴露出来。
公元758年,唐玄宗在危难之中让位于太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
为了平息“安史之乱”,唐肃宗通过铸造大钱“乾元重宝”,以筹集军饷。
乾元重宝每文钱当十文开元通宝,但是每枚乾元重宝重5.97克,而每枚开元通宝重4克,仅是开元通宝的1.5倍,但币值却是开元通宝的十倍。次年,由于战事吃紧,唐肃宗又铸造了“重轮乾元重宝”,价值50枚开元通宝,但仅重10.94克。
由此,引发了唐朝时期的第一次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一斗米7000钱,而唐初时期斗米顶多5钱。当时的百姓成乾元重宝为虚钱,而开元通宝为实钱。
在安史之乱期间,史思明占领洛阳时,也曾发行过壹元宝和顺天元宝,一枚当百枚开元通宝,仅在占领地区流通。


唐朝末期的开元通宝
在平定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而衰,在后面的144年里,唐代宗、德宗先后铸造了“大历元宝”和“建中元宝”。
大历元宝仅重3g,而建中元宝仅重2g,与唐初的4g已经减值过半,从侧面反映出此时的唐朝已经大不如前了。
由于铜的缺乏,钱荒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唐武宗(公元814年-846年)用了一个十分简单粗暴的办法——灭佛!


自南北朝以来,佛教在我国快速发展,尤其是武则天与法门寺的渊源,在登基后对佛教更是鼎立扶持。前后数百年间,用于寺庙的金铜不可胜数,而寺庙拥有大量财富后兼并土地,且不用交税,进一步蚕食了当权者的利益。
为了解决钱荒问题,同时增加国库收入,在道士赵归真和李德裕的支持下, 武宗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下令拆毁佛寺,没收寺庙土地。毁佛令一出,拆毁佛寺4600余所,令2.6万僧侣还俗,将佛像、钟磬等铜制品全部销毁铸钱,引起了佛教徒及信徒的强烈不满。
由于原材料充足,各州均允许就地铸钱,并在钱背后铸上本地州名,共有京(京师)、昌(扬州)等22个处地名。这种铸有州名的通宝也被称为“会昌开元通宝”,重3.4g左右。
而这个时候武宗利用毁佛带来的财富,励精图治,内削藩镇,外击回鹘,一度出现中兴的局面,史称“会昌中兴”。
但不到一年,武宗便于会昌六年三月因服食道教丹药,驾崩于含风殿。
唐宣宗(公元810年-859年)即位后,废除唐武宗全部政策,将会昌开元通宝毁掉后重新铸造佛像,稳定了民心,后又罢黜李德裕,结束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收复吐蕃在安史之乱时占领的大片失地,使唐朝国力有所增强,百姓日渐富裕。因此,这段时间也被称为“大中之治”。
但是由于宣宗又将会昌通宝钱毁掉铸造佛像,导致钱荒问题再度出现,并为唐朝的消亡添了一把火。
后期唐朝又经历了4位皇帝,但是骄奢淫逸的多,励精图治的少,加上通过货币贬值维持统治,失去了民心,最终于公元907年由后梁太祖朱温亲手埋葬,结束了唐朝289年的统治历史,由此开始了五代十国的乱世。


写在最后

纵观唐朝货币制度,可以说成也开元通宝,败也开元通宝。唐朝的货币制度源自《管子》的“先王制币”说,把货币当做君王统治的手段,而看不到货币的本质是商品交换中自发产生的。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导致一系列货币改革没有取得效果,激发了经济矛盾。
初期稳定的币值,精美的做工,让开元通宝迅速得到普及,并开创了一千五余年的通宝制。通宝制的出现弥补了汉代以前货币称量制的不足。但是由于金属货币天然不足,而金、银还未形成规模,因此金属货币已不能满足盛世唐朝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货币短缺从始至终都是唐朝货币制度的主要矛盾,并因此引发数次危机。
虽然采取打击私铸、禁止货币出境、禁铸铜镜以外铜制品、“毁佛”、发明了“飞钱”等多种措施,但是唐朝统治者坚持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不仅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反而制约了经济发展,导致落后的货币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在多重矛盾的激发下,走向了衰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