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111|回复: 0

古代李氏名人汇编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2-4 08: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耳(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悝: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所著《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著名军事家。(公元前?~前229年),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李园:战国时期楚国权臣,楚幽王之舅。
  李斯:秦国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公元前?~前208年),上蔡人。  
      李信:战国时代秦国将军。
  李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延年:西汉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
  李陵:西汉将领。(公元前?~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人,名将李广之孙。  
      李忠: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十五。字仲都,东莱黄人。  
      李固:东汉大臣。(公元94~147年),字子坚。汉中南郑人。曾在东汉时任三朝(顺帝、冲帝、质帝)太尉,博学多才、能言善变,不畏权贵、敢于抗争,故有“北斗喉舌”之美誉。
  李膺:东汉著名政治家。(公元110~168年),字元礼,汉朝颍川襄城人。满腹经纶,被誉为“天下模楷李元礼。”
     李育:东汉初期著名经学家。少习公羊春秋。沉思专精,博览书传,知名太学,深为同郡班固所重,其学宗主今文,旁览古文。
     李尤:东汉文史学家。广汉雒人。年少时以能文著称,曾撰《蜀记》。汉和帝时,侍中贾逵推荐他的文章有司马相如、扬雄的风格,召至京城洛阳撰《函谷关》、《辟雍》、《德阳殿》、《平乐观》、《东观》诸观赋、铭,拜为兰台令史。安帝时为谏议大夫,受诏与谒者仆射刘珍等共撰《东观汉记》。

  李丰: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以品评人物闻名海内,与玄学家夏侯玄为连璧玉人,世说新语记载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李典:三国时期曹魏儒将,好学问,贵儒雅。
      李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托孤之臣。
      李譔: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博学多闻。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治理南疆,国之干城。
      李登:三国时期魏国音韵学家。任左校令。著《声类》十卷,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尚未分立韵部,是最早的一部韵书。书已不传。根据隋代潘徽《韵纂·序》记载,李登编的《声类》是最早的古代韵书。  
     李憙: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大臣。少有高行,博学研精。
     李密:西晋文学家。所著《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李重:西晋时期官员。少好学,有文辞,中夏名士,于时以比王衍。
     李充: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书法家。其思想集中体现于《论语注》、《学箴》等著作之中。文学颇有成就,曾有为数不少的作品流传后世。据《隋书·经籍志》载有《论语注》10卷、《翰林论》54卷、集22卷。《翰林论》是文体论在东晋发展的重要表现,对后世文学批评和总集编撰有重大影响。《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任大著作郎时,他深感传世典籍混乱,遂以西晋荀勗的分类为基础,调整了荀勗的四部分类,以五经为甲部,史记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进一步完善了四部分类法,直到《隋书·经籍志》最后定型,在中国目录学史和分类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善楷书,妙参钟索,世咸重之。   
    李式:东晋书法家。擅长楷隶,王羲之云:“李式平南之流,亦可比庾翼。”
    李廞:东晋书法家。《文字志》记载,好学,善草隶,与兄式齐名。
    李颙:东晋文学家。据《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记载,曾著《周易卦象数旨》六卷、《古文尚书集注》十卷、集十卷。

    李暠: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凉武昭王。陇西成纪人。李暠不仅是一个胸怀大志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文学家。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辞赋文章。但除《述志赋》外,其余都没有流传下来。  
    李冲:北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陇西成纪人。
    李骞:南北朝时文学家,博涉经史,富文藻。字希义,赵郡平棘人。   
    李孝贞:南北朝时文学家,赵郡柏人。少好学,能属文。孝贞著有文集二十卷,《隋书本传》行于世。
    李业兴:北魏、东魏时著名学者。上党长子人。祖父李虬、父李玄纪,皆以儒学硕闻举孝廉。李业兴受家学影响,自幼耿介好学。他不辞劳苦,曾经背负书籍求师,学识渊博,通览古今群书,诸子百家、图纬、风角,天文、占候无不精通,尤其擅长天文历算。还是一位著名的藏书家,他一生酷爱书籍,收藏不已。他家藏有图书达万卷之多,这在北魏后期以及东魏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是一份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李业兴亦终身“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渊博”、“学术精微,当时莫及”。
    李铉:南北朝北齐名儒。字宝鼎,渤海南皮人。

    李同轨:东魏名儒,赵郡高邑人。学综诸经,经义素优,辨析兼美,多所治诵,兼读释氏,又好医术。
    李公绪:北齐著名学者,赵郡柏人。约北齐文宣帝天保初年前后在世。撰有典言十卷,又撰质疑五卷,古今略记二十卷,玄子五卷,赵记八卷,赵语十二卷。
    李概:南北朝时著名学者,赵郡柏人人。撰战国春秋及音谱,并行于世。又自简诗赋二十四首,谓之达生丈人集。
    李神威:南北朝时学者,赵郡人。撰乐书近百卷。
    李安世:北魏政治家,赵郡人。上疏建议实行均田制。
    李谧:南北朝时著名学者,赵郡人。少好学,博通诸经,周览百氏。初师事小学博士孔璠。数年后,璠还就谧请业。同门生为之语曰:"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著有《明堂制度论》。
    李德林:南北朝政治家,文学家。(530-590),字公辅,博陵安平人。生于魏废帝中兴元年,卒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年六十一岁。少有神童之誉。十六岁时孝闻天下。该博坟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善属文,辞核而理畅。所撰文集,勒成八十卷,遭乱多亡失,仅存五十卷。北齐时撰《齐史》二十七卷,入隋又奉诏续修《齐史》未成,后其子李百药续成之。

    李百药:唐代史学家,(565--648),字重规,定州安平人。除擅长文章外,还很善于写诗。现在他的传世之作有诗20余首,文章13篇,以及被列入二十四史的《北齐书》。
    李延寿:唐代史学家。相州人。曾参加过官修的《隋书》、《五代史志》(即《经籍志》)、 《晋书》及当朝国史的修撰,还独力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
    李峤: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赵州赞皇人。少有才名,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明代胡震亨认为:“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唐音癸签》)。   
    李华:唐代散文家,赵州赞皇人。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等共倡古义,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他的文章“大抵以五经为泉源”,“非夫子之旨不书”。主张“尊经”、“载道”。其传世名篇有《吊古战场文》。亦有诗名。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
    李翰:唐代文学家,赵州赞皇人。为文精密,为序张巡守城事迹,文有前集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李守素:唐代学者,赵州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尤谙氏族学。
    李嘉祐:唐代诗人,赵州人。天宝七年(748)进士,授秘书正字。上元中,出为台州刺史。大历中,又为袁州刺史。与李白、刘长卿、钱起、皇甫曾和皎然相识。善为诗,绮丽婉靡。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卷上评曰:与钱、郎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如“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又“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以为“文章之冠冕也”。
    李端:唐代诗人,赵州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今存《李端诗集》三卷。
    李季兰:唐代女诗人,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一起被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是中唐最有名的女冠诗人,唐才子传记载其人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才子颇夸纤丽,殊少荒艳之态。今存诗十六首。

    李嗣真:唐代学者,赵州柏人。撰明堂新礼十卷、孝经指要、诗品、书品、画品各一卷。博学晓音律,兼善阴阳推算之术。工画鬼神,举李仲昌同师于尹琳,亦工杂画,有礼图等杂画五十六卷传世。见于《历代名画记》、《新旧唐书本传》、《艺文志》、《榆园画志》。
    李观:唐代文人,陇西人,后家江东。为文时谓与韩愈相上下。及观早夭,而愈后文益功。韩愈称其“才高于当世,而行出于古人”(《李元宾墓铭》)。大顺中,(公元八九一年)陆希声集其遗文,为文编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全唐文》录存文四卷,《全唐诗》录存诗一卷。
    李翱:唐代思想家,文学家。陇西成纪人。他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
    李乂:唐代文人,政治家,赵州房子人。年十二,工属文,与兄尚一,尚贞俱以文章见称。兄弟同为一集,号为李氏花萼集,凡二十卷,并行于世。
    李善:唐代著名学者,所注萧统文选六十卷,至今被视为《文选》最主要的注本之一。
    李邕:唐代书法家,文学家。广陵江都人。李邕的行书对后世行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宋元的几位大书法家如苏轼、黄庭坚、赵孟頫等无不受其影响。文章天下闻名,学有本源,文有根底,是文坛宿老,独步有唐四十年。旧唐书记载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钜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
    李颀:唐代诗人,赵郡人。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擅长五、七言歌行体。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
    李绅: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悯农诗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李益:唐代陇西人。著名诗人。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又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李公佐:唐代小说家。陇西人。撰有传奇:《南柯太守传》。
    李朝威:唐代著名传奇作家。陇西人。著有《柳毅传》,本人也被后来的一些学者誉之为传奇小说的开山鼻祖。
    李复言:唐代小说家。陇西人。著有《续玄怪录》。

    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世称大李将军。善画山水、楼阁、佛道、花木、鸟兽,尤以金碧山水著称,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明代莫是龙和董其昌等人提出绘画上的南北宗论,则将他列为“北宗”之祖。其金碧山水画对后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后世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就是对他这一派画风的延续。
    李昭道:唐代著名画家。擅长青绿山水,世称小李将军。兼善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画风巧赡精致,虽“豆人寸马”,也画得须眉毕现。
    李元婴:唐代著名画家,滕王,擅长蝶画。我国历代画论、画史典籍如《历史名画论》、《宣和画谱》、《中国绘画史》、《芥子园画传》等著作,都对此多有记述。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言李元婴“亦善画”。唐张怀瓘《画断》则称他“工于蛱蝶”。唐代诗人王建《宫词百首》第60首:“避暑昭阳不掷卢,井边含水喷鸦雏;内中数日无呼唤,搨得滕王蛱蝶图。”宋代的郭若虚便在《图画见闻志》中说,李元婴“善画蝉雀、花卉”。明代陈文烛在其撰写的《重修滕王阁记》中,言李元婴:“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并传其所画蛱蝶,或飞或立,姿态翩翩,栩栩如生,世人莫不争之如宝。故有:“滕王蝴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的赞誉,由此可见“滕派蝶画”在当时人们眼中的份量。唐朝朱景云在评价“滕派蝶画”时就说:“能巧之外,曲尽情理。”亦见其高妙之处。宋人谢无逸也曾有诗赞颂“滕派蝶画”道:“粉翅翻飞大有情,海棠庭院往来轻,当时只羡滕王巧,一段风流画不成。”“滕派蝶画”以画蝶为主,其笔法细致入微,设色清淡素雅,蝴蝶粉翅翻飞,所绘蝴蝶莫不栩栩如生。画中不衬托大型花卉,在蝴蝶之外,仅补以点点野草、青苔、散花。其画面要求达到“雅、素、洒、脱”四大风格。“滕派蝶画”这一画派和技巧,成为了中国工笔绘画领域里的浓墨重彩的一页。

   李阳冰: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赵郡人。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圆淳瘦劲,为秦篆一大变革,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对后世颇有影响。
   李龟年:唐代著名乐曲兼演唱家。后人称其为“歌圣”。
   李筌:唐代思想理论家,政治军事理论家,隐士。号达观子,陇西人。其著作有《〈阴符经〉注疏》三卷,《骊山母传阴符玄义》《青囊括》各一卷,《太白阴经》《中台志》《阃外春秋》《六壬大玉帐歌》各十卷,《孙子注》二卷等。
   李泌:唐代政治家,著有《养和篇》和《明心论》。“尤工于诗”,如《复明堂》、《九鼎议》、《建宁王挽歌词》、《八公诗》等,“有文集二十卷”。精于书法。
   李舟:唐代学者,著切韵十卷。
   李肇:唐代史学家。著有《唐国史补》。
   李浚:唐代文人,著有《松窗杂录》。
   李伉:唐代文人,著有《独异志》十卷。
   李绰:唐代文人,著有笔记小说《尚书故实》。
   李玫:唐代文人,著有《纂异记》。
   李恕:唐代文人,著有《戒子拾遗》。
   李涪:唐代文人,著有《刊误》。

   李靖:唐代名将。(公元571~公元649年),字药师,京兆三原人。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 
   李世民:唐太宗(599~649年),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晟:中唐将领(公元727~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人。勇烈有才,善骑射,平朱沘之乱。
  李愬:中唐将领(公元773~821年),雪夜入蔡州,平吴元济之乱。
    李吉甫:唐代政治家,地理学家。赵郡人。著有《元和国计簿》十卷(已佚),汇总全国方镇、府、州、县之数与户口、赋税、兵员之状况;《百司举要》一卷(已佚),阐述职官源流职掌;《元和郡县图志》,为地理名著,深为后世学者所称道。
    李德裕:唐代文学家﹑政治家。(787—850),赵郡人。自幼便胸怀大志,苦心攻读经史,尤精《汉书》、《左传》,文学方面亦成就斐然,前人称其“文学过人”,“盛有词藻”,他“往在弱龄,即好词赋”(《进新旧文十卷状》),《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杂赋》2卷,现存赋共计32篇,可称中晚唐辞赋大家。代表作有《会昌一品集》、《左岸书城》、《次柳氏旧闻》等。历朝历代对他都评价甚高,李商隐在为《会昌一品集》作序时将其誉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甚至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公元790~816年),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祖辈迁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频:唐代著名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著有《梨岳集》一卷,附录一卷。历代评李诗“清新警拔”、“清逸精深”。清代建安人郑修楼曾有诗赞曰:“千载嫡仙携手笑,李家天上两诗人”。把李频和李白并举。《湘口送友人》是李频的代表作之一,受到历代诗家的好评。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姚合,在担任杭州刺史时,因爱才惜才遂把爱女嫁给了李频而成为一桩佳话。
    李远:唐代著名诗人,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善为文,尤工于诗。常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交游,与许浑齐名,时号“浑诗远赋”。诗赋清丽疏放,骈俪工稳,极富艺术感染力。《唐才子传》称其“夸迈流俗,为诗多逸气,五彩成文”。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他是晚唐重要诗人,与齐己、胡曾被列为唐代湖南三诗人。

 李煜:南唐后主,(公元937~978年),被称为“千古词帝”。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李昉:宋代著名学者。著有文集五十卷,又奉敕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书,并行于世。
   李宗谔:宋代文人,风流儒雅,藏书万卷。工隶书,为西昆体诗人之一。著有文集六十卷,内外制三十卷,预修太宗实录、续通典,又作家传谈录,均《宋史本传》并行于世。
   李穆:宋代文人,善篆、隶,工丹青。
   李沆:北宋“圣相”。
   李维:宋代文人,博学,少以文章知名,至老手不废书。尝预定《七经正义》,修《续通典》、《册府元龟》。
   李淑:宋代文人,著有文集一百余卷,尝修国朝会要、三朝训鉴图、阁门仪制及康定行军赏罚格,又献击训三篇,均《宋史本传》并行于世。
   李虚己:宋代文人,著有《雅正集》十卷。
   李成:北宋著名画家。和范宽与另一位山水画家关仝一起被称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大师。今有《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等传世。
   李常:宋代文人,黄庭坚之舅。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最早的会计学著作《元祐会计录》三十卷。
   李格非:北宋学者。著《洛阳名园记》。

   李清照:南宋著名女词人,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其白描绘画为当世第一,苏东坡称“其神与万物交,智与百工通”。清初大家孙承泽评李公麟:“自龙眠而后未有其匹,恐前世顾(恺之)、陆(探微)诸人亦所未及也。”而邓椿在他的《画继》里说:“吴道玄画今古一人而已,以予观之,伯时既出,道玄(吴道子)讵容独步。”因此,李公麟笔下“扫去粉黛、淡毫轻墨、高雅超逸的白描画,被后人称为”天下绝艺矣”。一生勤奋,作画无数,人物、史实、释道、士女、山水、鞍马、走兽、花鸟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人物、道释深得吴道子旨趣,运笔如行云流水,造型正确,神态飞动;山水气韵清秀,得王维正传;着色山水追李思训心法;画马过韩干。能集诸家之长,得其大成,师法自然,大胆创新,自成一家,被后代敬为第一大手笔、百代宗师。
   李之仪:宋代文人,能为文,尤工尺牍,苏轼谓入刀笔三昧。
   李廌:宋代文人,苏门六君子之一。苏轼谓其文章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说其是子之才,万人敌也。
   李诫:北宋著名土木建筑家、《营造法式》一书的编纂者。
   李从周:宋代文人,著有《字通》。
   李纲:北宋政治家。著《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论语详说》十卷,文章、歌诗、奏议百余卷,又有《靖康传信录》、《奉迎录》、《建炎时政记》、《建炎进退志》、《建炎制诏表札集》、《宣抚荆广记》、《制置江右录》。
   李孟传:宋代文人,博学多闻,有《磐溪诗》二十卷,《文稿》三十卷,《宏辞类稿》十卷,《左氏说》十卷,《读史》十卷,《杂志》十卷。
   李邴:宋代文人,有《草堂集》一百卷。
   李璆:宋代文人,有《清溪集》二十卷。
   李朴:宋代文人,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李稙:宋代文人,有文集十卷,题曰《临淮集》。
   李弥逊:宋代文人,有奏议三卷,外制二卷,《议古》三卷,诗十卷。

   李焘:南宋史学家,著《续资治通鉴长编》,《易学》五卷,《春秋学》十卷,《五学传授》、《尚书百篇图》、《大传杂说》、《七十二子名籍》各一卷,《文集》五十卷,《奏议》三十卷,《四朝史稿》五十卷,《通论》十一卷,《南北攻守录》三十卷,《七十二候图》、《陶潜新传》并《诗谱》各三卷,《历代宰相年表》、《唐宰相谱》、《江左方镇年表》、《晋司马氏本支》、《齐梁本支》、《王谢世表》、《五代将帅年表》合为四十一卷。
  李壁:宋代文人,著有《雁湖集》一百卷、《涓尘录》三卷、《中兴战功录》三卷、《中兴奏议》若干卷、内外制二十卷、《援毫录》八十卷、《临汝闲书》百五十卷。壁父子与弟埴皆以文学知名,蜀人比之三苏云。
   李蘩:宋代文人,有《桃溪集》一百卷。
  李舜臣:宋代文人,所著书《群经义》八卷、《书小传》四卷、《文集》三十卷、《家塾编次论语》五卷、《镂玉余功录》二卷。
  李心传:南宋史学家,有《高宗系年录》二百卷、《学易编》五卷、《诵诗训》五卷、《春秋考》十三卷、《礼辨》二十三卷、《读史考》十二卷、《旧闻证误》十五卷、《朝野杂记》四十卷、《道命录》五卷、《西陲泰定录》九十卷、《辨南迁录》一卷、诗文一百卷。
  李唐:南宋著名画家。擅长山水、人物,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
   李侗: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老师。
   李燔:南宋著名学者。
   李覯:南宋名儒,著《周礼致太平论》、《平土书》、《礼论》。
   李攸:南宋学者、藏书家。撰有《宋朝事实》一书,对考证北宋一代典章制度有帮助。
   李冶:宋元四大数学家之一。对天元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写成数学史上的不朽名著——《测圆海镜》。
   李杲:金元时期医学家,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活法机要》、《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等。
   李俊民:金代文学家。有《庄靖集》十卷。
   李孝光:元代词作家。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著作有《五峰集》11卷。
   李釜:明代著名围棋棋手。

   李梦阳:明代文学家。(公元1473~1530年),前七子之一。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人。
   李攀龙: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
   李春芳:明代“青词宰相”,著有《贻安堂集》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近世学者有认为西游记为他所著)
 李时珍:明代杰出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闻名于世。
   李之藻:明代数学家,学识渊博。译《同文算指》11卷,至四十一年(1613)译成,计分前编2卷、通编8卷、别编1卷,与徐光启译《几何原本》同为中国编译西方数学最早的重要著作,在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李廷机:明代学者,著有《四书臆说》《春秋讲章》《通鉴节要》《性理删》《燕居录》《李文节文集》等。
   李中孚:明清之际哲学家。在理学上的造诣,被称为“海内大儒”。
   李鱓: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李方膺: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李渔:明清之际戏曲理论家、作家。(公元1611 ~1680年),著有《闲情偶寄》。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
 李调元: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其诗作《万善堂诗》清婉雍容,名震一时。
   李兆洛:清代学者、文学家。精舆地、考据、训诂之学。为文主张混合骈、散两体之长,与桐城派散文立异,是阳湖派代表作家之一。所选《骈体文钞》为历来最好的骈文选本,标举魏晋、六朝宗旨。书学功底极深,尤善行草。
   李审言:清代国学大师。江苏兴化人。工诗文考证,著作丰富,著有陶斋藏石记释文《枫园艺友录》。
   李惺:清代教育家。有《西沤全集》10卷、《西沤外集》8卷刊印行世。
   李汝珍:清代文人,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留存现世最出名的作品就是《镜花缘》。
   李伯元:清代文人,多才多艺,擅长制艺诗赋,绘画篆刻,金石考据。《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
   李慈铭:晚清著名文史学家。(1830~1894),嗜书成癖,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著有《越缦堂日记》。
   李毓秀: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著有《弟子规》。
   李善兰:清代著名的数学,天文学,力学和植物学家。

《史记》
李耳
李悝
李斯
李牧
李左车
李广
《汉书》
李寻
李延年
《后汉书》
李通
李忠
李法
李恂
李云
李固
李膺
李育
李尤
李南 李郃
《三国志》
李丰
李典
李严
李譔
李恢
《晋书》
李憙
李胤
李重
李暠
李密
李充
《魏书》
李顺
李宝
李灵
李孝伯 李冲
李先
李彪
李平
李崇
李琰之
李同轨 李业兴
李谧
《北齐书》
李元忠 李义深
李浑(子湛 浑弟绘 族子公绪)李玙(弟瑾族弟晓)
李稚廉
李铉
《周书》
李昶
《隋书》
李德林子百药
李子雄
李礼成
李孝贞
李文博
李谔
李德饶
李士谦
《旧唐书》
李密
李百药(子安期)李玄道 李守素
李敬玄 李义琰
李怀远(子景伯 景伯子彭年)
李峤
李乂
李承
李巽
李泌(子繁)
李吉甫 李籓
李逊(弟建)
李鄘(子拭 拭子磎)
李虞仲
李绛
李绅 李珏 李固言
李德裕
李善 李玄植
李邕
李华 李翰 李白 李商隐 李拯 李巨川
李嗣真
李淳风
李知本 李日知
李元恺
李袭志(弟袭誉 子怀俨)
李纲(子少植 少植子安仁)李大亮(族孙迥秀)
李靖(客师 令问 彦芳)
李延寿
李揆
李晟(子愿 愬 听 宪 凭 恕 )
李纾 李益 李贺
李翱
李逢吉 李程
李渤
李蔚
《旧五代史》
李珽
李琪
李袭吉
李专美
李崧
《新五代史》
李昪 李璟 李煜

《宋史》
李琼
李穆(弟肃)
李昉(子宗讷 宗谔 孙昭述)
李至
李穀 李涛(弟浣 孙仲容)
李沆(弟维)
李昌龄(从子纮)
李若谷(子淑 孙寿朋 复圭)
李谘
李虚己
李行简 李宥
李绚
李迪(子柬之 肃之 承之 及之 孙孝基孝寿孝称)
李清臣
李兑(从弟先) 李载 李琮
李常 李之纯(从弟之仪)
李昭玘
李熙靖
李纲
李光(子孟传)
李邴
李璆 李朴
李稙
李弥逊(弟弥大)
李浩 李焘
李衡
李大性
李璧 李蘩
李舜臣
李伯玉
李侗
李燔 李方子
李觉
李覯
李道传
李心传
李度
李建中
李廌 李格非 李公麟
《明史》
李梦阳 李濂
李攀龙
李维桢
李东阳

《世说新语》中的李氏名士……李膺,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李膺,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足叔)□(足昔)。
李憙, 司马景王东争,取上党李憙 ,以为从事中郎。因问憙曰:「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来?」 憙对曰:「先公以礼见待,故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 憙畏法而至耳。」
李胤, 洛中雅雅有三嘏:刘粹字纯嘏,宏字终嘏,漠字冲嘏,是亲兄弟,王安丰甥,并是王安丰女婿。宏,真长祖也。洛中铮铮冯惠卿,名荪,是播子。荪与邢乔俱司徒李胤外孙, 及胤子顺并知名。时称「冯才清,李才明,纯粹邢。」
李丰, 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李丰之女,贾充前妇,是李丰女。充先已娶郭配女,武帝特听置左右夫人。李氏别住外,不肯还充舍。郭氏语充,欲就省李,充曰:「彼刚介有才气, 卿往不如不去。」郭氏于是盛威仪,多将侍婢。既至,入户,李氏起迎,郭不觉脚自屈,因跪再拜。既反,语充。充曰:「语卿道何物?」贾充妻李氏作女训,行于世。
李重, 李平阳,秦州子,中夏名士,于时以比王夷甫。
李充, 李弘度常叹不被遇。殷扬州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不?」李答曰:「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遂授剡县。
李廞,是茂曾第五子,清贞有远操,而少羸病,不肯婚宦。居在临海,住兄侍中墓下。既有高名, 王丞相欲招礼之,故辟为府掾。廞得笺命,笑曰:“茂弘乃复以一爵假人。”

《唐才子传》文人……卷一:李百药、李峤、李昂。
卷二:李季兰、李颀、李白。
卷三:李嘉祐。
卷四:李端、李益。
卷五:李贺、李涉。
卷六:李绅、李约、李廓。
卷七:李远、李敬方、李商隐、李宣古、李频、李群玉。
卷八:李郢、李昌符、李山甫。
卷九:李洞。
卷十:李建勋、李中。

论文学,李商隐李清照;论医学,李时珍李杲;论史学,李百药李延寿;论绘画,李思训李公麟;论书法,李斯李邕李隆基;论政治,李悝李冲李德裕;论武功,李牧李靖……文人:李斯,李骞,李孝贞,李德林,李百药,李峤,李邕,李华,李乂,李嘉祐,李端,李德裕,李绅,李颀,李远,李白,李贺,李商隐,李煜,李清照,李季兰……

历史上有八对有名的“李杜”……李白与杜甫,李商隐与杜牧,这两对自不必说。还有,东汉名士李固与杜乔,李膺与杜密,李云与杜众,西晋南北朝的李冲与杜预,唐代文章四友中的李峤与杜审言,宋代的李韶与杜范。

李峤,李百药,李邕,李华,李白,李德裕,李商隐……的骈文辞赋。李商隐、李贺、李白、李峤、李嘉祐、李端、李乂、李邕、李德裕、李远(五言诗)、崔国辅(乐府诗民歌)、崔颢、罗隐(七律)、沈佺期、温庭筠、卢纶、杜甫、杜牧、杜审言……比如李德裕工于辞赋,李商隐精通骈文,李峤擅长咏物诗,李嘉祐善山水诗,李邕碑志有名……

古人有祖孙有名的,父子有名的,兄弟有名的,隔代有名的。如南北朝李义深李同轨兄弟七人多有学尚,李浑李绘李纬兄弟当时人作排名“学则浑绘纬,口则绘纬浑”,李公绪李概兄弟著作等身,李孝贞兄弟词藻富丽,李谧李郁兄弟为大儒。谢玄为名将,其子愚钝,但其孙谢灵运为有名文学家。唐代《南史》《北史》作者李延寿与其父李大师,《梁书》《陈书》作者姚思廉与其父姚察,《北齐书》作者李百药与其父李德林,父子宰相李吉甫与李德裕,李乂兄弟俱以文章见称,李思训与李昭道父子均擅青绿山水画,李善为《文选注》作者,其子李邕善行书,文章尤长于碑铭。南唐李璟与李煜父子。北宋李格非与李清照父女,南宋史学家李焘,其子李壁与弟李埴皆以文学知名,蜀人比之三苏云……

赵郡李氏-----魏收在《魏书李顺传》中说,人位盛显,可谓李虽旧族,其世唯新矣。这里的旧族自然当是指秦汉旧族,李牧李左车国之伟才,谋略入神。汉朝独尊儒学,有李膺李固为天下名士清流领袖。魏晋开始九品中正制,正如李延寿在《北史卷三十三》中说,古人云"燕、赵多奇士",观夫李灵兄弟,并有焉。灵则首应弓旌,道光师傅。顺则器标楝干,一时推重。孝伯风范鉴略,盖亦过人。各能克广门业,道风不殒,余庆之美,岂非此之谓乎。至如元忠之倜傥从横,功名自卒;季初之家风素业,昆季兼举。有齐之日,雅道方振。宪之子弟,特盛衣缨,岂唯戚里是凭,固亦文雅所得。安世识具通雅,时干之良。枿以豪俊达,郁则儒博显,谧之高逸,固可谓世有人焉。义深弟兄,人位兼美;子雄才官,不替门绪,茂矣。也正如魏收在《魏书李灵崔鉴传》中说,李以儒俊之风,当旌帛之举;崔以文雅之烈,应利用之科。世家有业,余庆不已,人位继轨,亦为盛哉。

五姓七望(七姓十家)之赵郡李氏……姓名事迹:李顺,北魏高平公,博涉经史,多次出使北凉。李孝伯,北魏宣城公,魏太武帝称:“朕有一孝伯足理天下”,委以军国机密,时人莫能知。李安世,北魏相州刺史,“均田制”的提出人,铲除地方豪强,为百姓所称道。李士谦,北魏广平王参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慈善家,以赈济贫苦百姓闻名。李灵,北魏文成帝师,魏初高允《征士颂》召天下才俊,与西祖李诜、南祖李熙并为名士三李。李谧,北魏著名学者,博通诸经,著《明堂制度论》《春秋丛林》。李郁,北魏著名学者,博通经史。李骞,北魏著名文学家,博涉经史,富于文藻。李孝贞,东魏北齐著名文学家,周武帝十八学士之一,著《李元操集》。李同轨,东魏名儒,素通经义、辩析兼优,教授北齐神武帝高欢诸子和齐地儒士。李公绪,东魏北齐著名学者,博通经传,撰有《典言》《质疑》《古今略记》《玄子》《赵记》《赵语》。李概,北齐著名学者,修国史、撰《战国春秋》及《音谱》并行于世。李元忠,东魏中书令,东魏、北齐的奠基人之一,助高欢起事,破尔朱氏。李绘,东魏群僚之首,与其兄李浑、弟李纬和侄儿李湛都曾担任聘梁使,人称“四使之门”。李普济,北齐官员,学涉有名,与其从弟中书李愔并是秀才出身。李神威,东魏官员,家业《礼》学,又善音乐,撰集乐书近百卷。李翥,北齐文学家,弱冠以文章知,待诏文林馆学士。李子雄,北周骠骑大将军、隋代上开府,攻破吐谷浑,平定淮南,辅佐杨广。

李峤,唐代著名文学家,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为“文章四友”。李乂,唐代著名文学家,海内有名,与兄尚一、尚贞同为一集,号《李氏花萼集》。李端,唐代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代表作《听筝》。李颀,唐代著名诗人,以七言诗、边塞诗著称,清代王士祯:“盛唐七言诗,老杜外,王维、李颀、岑参耳”。李华,唐代著名散文家,开启唐代古文运动之先河,与萧颖士并称“萧李”。李守素,唐代天策府仓曹参军,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尤擅谱学。李嘉祐,唐代著名诗人,诗歌清雅婉丽,与钱起、郎士元、刘长卿并称“钱郎刘李”。李阳冰,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仙李白的族叔,被誉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李龟年,唐代著名音乐家,擅歌唱、能奏多种乐器,著有名曲《渭川》。李嗣真,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著《书后品》、《二十四诗品》。李殷衡,五代十国官员,南汉宰相,名相李德裕之孙,安居岭南,参与建设。李愚,五代十国官员,后唐宰相,首倡雕版印刷,护中华文化瑰宝。李迪,北宋状元、太子太傅,两为宰相,出入内外。李昉,北宋司空,参与编修宋代四大类书中的《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31]。李沆,北宋“圣相”,辅佐宋真宗创“咸平之治”,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赵郡李氏文学著名者有:南北朝时期文诰之美时无与二的汉中李德林,五七言诗藻思沉郁清赡另著有北齐书的汉中李百药,博涉经史文藻富盛的东祖李骞,与卢思道齐名二人为隋朝写下多首清庙歌辞的东祖李孝贞,唐代文章四友五言概多典丽,富才思有所属缀人辄传讽之东祖李峤,文体温丽与萧颖士齐名的古文名家东祖李华,大历十才子中的东祖李端,绮丽婉靡为齐梁吴均何逊之敌的东祖李嘉佑,西祖李德裕南祖李绅元稹翰林内人称为三俊,江夏李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 ,西祖李乂少与兄尚一、尚贞俱以文章见称,李颀发调既清修词亦秀,杂歌咸善玄理最长。还有一些就不列举了。若论其他学术赵郡李氏有如下学者: 南北朝时期东祖李公绪,性聪敏博通经传,雅好著书撰典言十卷又撰质疑五卷,古今略记二十卷玄子五卷赵语十三卷并行于世 。东祖李概,少好学撰战国春秋及音谱并行于世。 删定麟趾格的东祖李浑,素长笔札尤能传受,音辞辩正风仪都雅的东祖李绘,少聪惠有才学的东祖李纬。 东祖李谧,撰明堂制度论与春秋丛林。南祖大儒李同轨,东祖大儒李郁。南祖李神威,幼有风裁传其家业,又好音乐撰集乐书近于百卷。唐代江夏李善,著文选注。东祖李守素,尤工晋宋以来谱学。 南祖李敬玄,博览群书特善五礼,撰礼论六十卷正论三卷文集三十卷。 西祖李吉甫, 该洽多闻,著六代略元和郡国图国计簿,纂六典诸职为百司举要一卷。 李玄植,撰三礼音义行于代。 南祖李至远,少秀晤,未见杜预释例而作编记大趣略同,复撰周书起后稷至赧为传纪,令狐德棻许其良史 。西祖李嗣真,博学撰明堂新礼十卷孝经指要诗品书后品画品。李骞(508-?年),赵郡人,博涉经史,文藻富盛。李孝贞(?-575年),赵郡人。 史臣曰: 二三子有齐之季,皆以辞藻著闻,爰历周、隋, 咸见推重。李称一代俊伟,薛则时之令望,握灵蛇以俱照,骋逸足以并驱,文雅纵横,金声玉振 。李德林(530-590年),其先为赵人,史臣曰 :德林幼有操尚,学富才优,文诰之美,时无与二。李百药(565-648年),藻思沈郁,尤长于五言诗。

李峤(644年-713年),赵郡人,少有才名,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 苏味道齐名并称“文章四友”。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明代胡震亨认为:“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唐音癸签 》)。李嘉祐(?~779年?) ,赵州人,天宝七年进士, 授秘书正字。因事谪鄱江令。上元中期,出为台州刺史。大历中期,又为袁州刺史。与严维、刘长卿、冷朝阳等人友好。 工诗,诗风丽婉,有齐梁风。刘辰翁评论道:“ 李袁州(嘉祐)中兴高流,与钱(起)、郎(士 元)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如‘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 ’,文章之冠冕也”。李邕(678~747年),其先为赵人,后食采武昌, 子孙因家焉,遂为江夏李氏。邕学有本源,擅行书,文有根底,是文坛宿老,独步有唐四十年。他是赋、 表、记、铭众体兼备,尤擅碑颂之文,权贵望族不惜以重金礼聘他撰写碑版铭文。旧唐书文苑传记载,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钜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有文集七十卷。李德裕(787—850年),赵郡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中晚唐杰出的政治家,幼有壮志,苦心力学 ,尤精《西汉书》、《左氏春秋》。文学方面亦成就斐然,前人称其“文学过人”,“盛有词藻”。 他“往在弱龄,即好词赋”(《进新旧文十卷状》),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杂赋》2卷,现存赋共计32篇,可称中晚唐辞赋大家。李华(?-766 年),赵郡人, 善属文, 文体温丽。李颀 (690-751年),其先为赵人,工诗,发调既清,修词亦秀,杂歌咸善,玄理最长。李端,赵州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才高雅敏捷。

今世人多不知书,所以很容易混淆五姓七望之一的陇西李氏和唐宗室。

五姓七望(七姓十家)之陇西李氏……名称简介:李暠,西凉太祖,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李歆,十六国时期西凉第二位皇帝。李恂,十六国时期西凉第三位皇帝。李冲,北魏政治家,提出“三长制”,推动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李媛华,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的生母,被追封为文穆皇后。李瑾,北魏著名学者,出自姑臧房,美容貌,有才学。李伯尚,北魏著名学者,少有重名,北魏孝文帝称他为“李氏千里驹”。李仲尚,北魏著名文学家,仪貌甚美,少以文学知名。李神俊,北魏著名学者,风韵秀举,博学多闻,荥阳郑伯献称他为“人物宗主”。李琰之,北魏著名学者,少机警善谈论,经史百家无不悉览,号曰神童。李思穆,北魏官员,善谈论,工草隶,为当时所重。李师上,北齐著名学者,出自姑臧房,与范阳卢公顺、博陵崔君洽被朝士并称为「唐寺三少」。[27]李翱,唐朝文学家,出自仆射房,著有《复性书》《李文公集》。李玄道,唐朝文学家,出自姑臧房,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李舟,唐朝学者,出自姑臧房,杜甫赠诗云“李舟名父子,清峻文章伯”,著有韵书。李益,唐朝著名诗人,出自姑臧房,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主角。李延寿,唐朝史学家,出自姑臧房,著有二十四史之中的《南史》《北史》。李商隐,唐朝著名诗人,出自姑臧房,擅长诗歌写作,追求诗美,骈文成就也很高。李巨川,唐朝著名文人,出自姑臧房,文思敏速,巨川之名闻于天下。李琪,五代十国官员,出自敦煌房,后梁宰相,著《金门集》。

南北朝时的陇西李氏,史官称其为“人位兼举,为当世盛门”(见于魏书李宝传)。陇西李氏东晋有凉昭王李暠,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辞赋文章。南北朝时有北魏孝文帝重臣李冲, 学识丰富时修改车服及羽仪制度皆令其典焉的李韶, 美容貌有才学典修仪注的李瑾,少有重名弱冠除秘书郎的李伯尚,仪貌甚美少以文学知名的李仲尚,风韵秀举博学多闻,笃学好文雅老而不辍的李神俊,善谈论工草隶为当时所称的李思穆, 少机警善谈论,经史百家无不悉览号曰神童的李琰之,聪敏好学雅有词致,后与范阳卢公顺博陵崔君洽被朝士称为康寺三少的李师上。唐代有唐初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李玄道,南史北史的作者李延寿,博学多识的李义琰, 雅有文才,饮酒斗余广接宾朋当时称为风流之士的李迥秀,少聪敏好学善属文的李揆,诗仙李白,长为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的李益,和韩愈柳宗元齐名的李翱,五七言诗沉博绝丽绮密瑰妍的李商隐,旧唐书文苑传中有文思敏速文理俱惬名闻于天下的李巨川。

陇西李氏姑臧房,还有《南史》《北史》作者李延寿,大历诗人李益(霍小玉传中的)均在此表中。始祖李承,是东晋凉昭王李暠的曾孙,赐爵姑臧侯,因此这一房称为姑臧大房,即后世墓志铭所说的“称阀阅者姑臧大房也”。南北朝有李瑾,美容貌,有才学,唐朝初年,李玄道,秦王十八学士之一,李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藩邻,无不耸动,即时巨川之名闻于天下。五代十国时有李专美少笃为文,与清河小房崔氏、北祖第二房卢氏、昭国郑氏为四望族,虽布衣徒步,视公卿蔑如也。男女婚嫁,不杂他姓,欲聘其族,厚赠金帛始许焉。唐太宗曾降诏以戒其弊风,终莫能改。其间有未达者,必曰:“姓崔、卢、李、郑了,余复何求耶!”刘禹锡《崔公神道碑》 所说, “清河崔与姑臧李,范阳卢世为婚媾无第二流,言门阀者许为言表”。陇西李亶墓志,清河崔融作曰:余与夫子,志合神期,婿相谓娅,妻又吾姨。范阳卢氏为朝请大夫、给事中、姑臧子李府君亶之妻,正议大夫、莫州刺史成裕之母也。此两族者,光乎百代,著乎四海,其为庆也多矣,其为门也盛矣。李商隐文卷九《请卢尚书撰故处士姑臧李某志文状》《请卢尚书撰氏仲姊河裴氏夫人志文状》写道:“昔我先君姑臧公以让弟受封,故子孙代继德礼,蝉联之盛,著于史谍”。资治通鉴唐纪十六(659年),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浑、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等子孙,不得自为昏姻。仍定天下嫁女受财之数,毋得受陪门财。然族望为时俗所尚,终不能禁,或载女窃送夫家,或女老不嫁,终不与异姓为昏。此李宝即为姑臧李承之父。

李商隐出身于五姓七望之一的陇西李氏姑臧房(就是中书令薛元超恨不能娶五姓女的五姓其中之一),门第高贵清华,族内才子名人学者重臣无数,只不过家道中落,而且士族地位有时并不一定与经济成正相关。史载,“李玄道者,本陇西人也,世居郑州,为山东冠族。”“李义琰,魏州昌乐人,常州刺史玄道族孙也。其先自陇西徙山东,世为著姓。”“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后魏度支尚书琰之曾孙也。其先本居陇西狄道,代为著姓。”“李延寿者,本陇西著姓,世居相州。”“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李益,门族清华”。“李蔚,清河崔程姨亲”。“李亶,清河崔融连姻”。“刘禹锡《崔倕墓志》清河崔与范阳卢姑臧李世为婚媾无第二流,言门阀者许为言表”……

姑臧房是陇西李氏最为有名的支系,按魏书李宝传人物很多,河阴之变罹难的只是小部分。唐代依旧出不少名人,李玄道,唐朝文学家,出自姑臧房,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李舟,唐朝学者,出自姑臧房,杜甫赠诗云“李舟名父子,清峻文章伯”,著有韵书。李益,唐朝著名诗人,出自姑臧房,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主角。李延寿,唐朝史学家,出自姑臧房,著有二十四史之中的《南史》《北史》。李商隐,唐朝著名诗人,出自姑臧房,擅长诗歌写作,追求诗美,骈文成就也很高。李巨川,唐朝著名文人,出自姑臧房,文思敏速,巨川之名闻于天下。史载,“李玄道者,本陇西人也,世居郑州,为山东冠族。”“李义琰,魏州昌乐人,常州刺史玄道族孙也。其先自陇西徙山东,世为著姓。”“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后魏度支尚书琰之曾孙也。其先本居陇西狄道,代为著姓。”“李延寿者,本陇西著姓,世居相州。”“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李益,门族清华”。“李蔚,清河崔程姨亲”。“李亶,清河崔融连姻”。“刘禹锡《崔倕墓志》清河崔与范阳卢姑臧李世为婚媾无第二流,言门阀者许为言表”。

禁婚家五姓七望里的陇西李氏指陇西李宝这一支系,史传中的人物很多。另一比较有名的是顿丘李氏。渤海支和范阳支各出现在儒学传和文苑传中。顿丘李彪李昶,渤海李铉(北齐书儒林传),范阳李广(北齐书文苑传)(又一个同名的)。

顿丘有南北朝李平涉猎群书,好《礼》《易》,颇有文才。子李谐,文辩为时所称,与卢元明二人才器,并为邻国所重。子李庶,方雅好学甚有家风。庶弟李蔚,涉观史传兼属文词,昆季并尚风流,长裾广袖从容甚美。弟李若,聪敏颇传家业,风采词令有声邺下,隋书文苑传称为京师灼灼,崔儦、李若。李彪,好学不倦,后为中书教学博士修撰国史。子李志,博学有才干,年十余便能属文。志侄子李昶幼年已解属文,有声洛下。唐代状元李琚,善书法尤工"八分书"。顿丘李仁实,唐代史学家,官至左史。尝著《格论》三卷、《通历》八卷、《戎州记》,并行于时。自武德已后,有邓世隆、顾胤、李延寿、李仁实前后修撰国史,颇为当时所称。

范阳支有李产,李绩,二世知名。李欣聪敏机辩,强记明察。为中书助教博士,入授皇帝经学。

又有李先,字容仁,中山庐奴人也,少好学,仕苻坚尚书郎。后慕容永闻其名,迎为谋主。先劝永据长子城,永遂称制,以先为黄门郎、秘书监。后迁北魏博士、定州大中正。赠定州刺史、中山公,谥曰文懿。孙李凤子,凤子弟李虬子,并中书博士。李凤子子李预,字元恺。少为中书学生。聪敏强识,涉猎经史。太和初,历秘书令、齐郡王友。

虞世南传里写了唐太宗做秦王时府里十八位文士,评价十八文士为十八颗文星,连辉炳耀。又重臣世代文士中,虞世南兄弟、李百药父子、褚遂良父子最为有名。本传说唐太宗诗文天才宏丽,全唐诗说太宗实启唐三百年风雅之盛。

秦王府十八学士为早期追随李世民的十八人。分别是: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收、褚亮、陆德明、姚思廉、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

秦王府十八学士和史官就是笔杆子群体,唐太宗本人也精通文学。

庐山白鹿洞书院即唐代李渤所建。后又经南唐李璟李煜发展成为天下第一书院。

江夏名门李通,其家族有东晋名士李重,书法家文学家李充李式李颙。唐代文选注学者李善,书法家文学家李邕,名宰相文学有名李磎,鱼玄机夫君状元李亿。

江夏李氏历来是文学名门,李充,李颙,李邕,李磎,李沇。同时是书法名门,东晋李充,善楷书,世咸重之。李式,善楷隶。李廞:东晋书法家。《文字志》记载,好学,善草隶,与兄式齐名。

李叔虎,渤海蓚人也。从祖金,世祖神中与高允俱被征,位至征南从事中郎。叔虎好学博闻,有识度,为乡闾所称。太和中,拜中书博士,与清河崔光、河间邢峦并相亲友。转议郎。久之,迁太尉从事中郎,转国子博士、本国中正,摄乐陵中正。兄叔宝,州举秀才,拜顿丘公国郎中令。叔宝从弟凤,历尚书郎中、国子博士。凤从子长仁,字景安。颇有学涉。举秀才,射策高第。拜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长仁从弟述,字道兴,有学识。州举秀才。拜太常博士,子象,字孟则。清简有风概,博涉群书。兴和二年,兼散骑常侍,使于萧衍。

李元护,辽东襄平人。八世祖胤,晋司徒、广陆侯。胤子顺、璠及孙沉、志,皆有名宦。沉孙根,慕容宝中书监。元护虽以将用自达,然亦颇览文史,习于简牍。

李苗,字子宣,梓潼涪人。解鼓琴,好文咏,尺牍之敏,当世罕及。

杨素对于三李人才李百药、李靖、李密都有知遇识人眼光。李百药仪容俊秀,作诗速度超过曹植的七步诗,杨素本身很爱才。

这几位宰相中,在学术文辞方面,李峤文章和五言咏物诗最为有名,李德裕精通辞赋,李吉甫典型学者,有地理学及其他专著。其他几位李固言、李珏、李绛多在政绩上闻名。
《史记》李耳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jj/070.htm
李悝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jj/051.htm
李斯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jj/094.htm
李牧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jj/088.htm
李左车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jj/099.htm
李广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jj/116.htm
《汉书》李寻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hs/087.htm
李延年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hs/106.htm
《后汉书》李通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hhsz/016.htm
李忠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hhsz/022.htm
李法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hhsz/052.htm
李恂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hhsz/055.htm
李云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hhsz/061.htm
李固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hhsz/068.htm
李膺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hhsz/072.htm
李育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hhsz/085.htm
李尤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hhsz/086.htm
李南 李郃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hhsz/089.htm
《三国志》李丰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gz/008.htm
李典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gz/017.htm
李严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gz/039.htm
李譔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gz/041.htm
李恢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gz/042.htm
《晋书》李憙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sj/040.htm
李胤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sj/043.htm
李重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sj/045.htm
李暠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sj/086.htm
李密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sj/087.htm
李充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sj/091.htm
《魏书》李先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ws/037.htm
李顺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ws/040.htm
李宝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ws/043.htm
李欣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ws/050.htm
李灵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ws/053.htm
李孝伯 李冲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ws/057.htm
李彪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ws/066.htm
李平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ws/069.htm
李崇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ws/070.htm
李琰之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ws/086.htm
李同轨 李业兴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ws/089.htm
李谧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ws/096.htm
《北齐书》李元忠 李义深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bqs/021.htm
李浑(子湛 浑弟绘 族子公绪) 李玙(弟瑾 族弟晓)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bqs/028.htm
李稚廉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bqs/042.htm
李铉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bqs/043.htm
《周书》李昶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zs/037.htm
《隋书》李德林子百药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uis/041.htm
李子雄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uis/045.htm
李礼成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uis/049.htm
李孝贞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uis/056.htm
李文博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uis/057.htm
李谔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uis/065.htm
李德饶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uis/071.htm
李士谦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uis/076.htm
《旧唐书》李密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056.htm
李百药(子安期)李玄道 李守素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075.htm
李敬玄 李义琰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084.htm
李怀远(子景伯 景伯子彭年)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093.htm
李峤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097.htm
李乂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104.htm
李承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118.htm
李巽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126.htm
李泌(子繁)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133.htm
李吉甫 李籓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151.htm
李逊(弟建)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158.htm
李鄘(子拭 拭子磎)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160.htm
李虞仲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166.htm
李绛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167.htm
李绅 李珏 李固言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176.htm
李德裕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177.htm
李善 李玄植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195.htm
李邕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198.htm
李华 李翰 李白 李商隐 李拯 李巨川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199.htm
李嗣真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200.htm
李淳风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082.htm
李知本 李日知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194.htm
李元恺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201.htm
李袭志(弟袭誉 子怀俨)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062.htm
李纲(子少植 少植子安仁)李大亮(族孙迥秀)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065.htm
李靖(客师 令问 彦芳)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070.htm
李延寿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076.htm
李揆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129.htm
李晟(子愿 愬 听 宪 凭 恕 )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136.htm
李纾 李益 李贺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140.htm
李翱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163.htm
李逢吉 李程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170.htm
李渤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174.htm
李蔚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181.htm
《旧五代史》李珽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wds/0023.htm
李琪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wds/0057.htm
李袭吉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wds/0059.htm
李专美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wds/0092.htm
李崧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wds/0107.htm
《新五代史》李昪 李璟 李煜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xwds/061.htm
《宋史》李琼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260.htm
李穆(弟肃)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262.htm
李昉(子宗讷 宗谔 孙昭述)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264.htm
李至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265.htm
李穀 李涛(弟浣 孙仲容)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261.htm
李沆(弟维)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281.htm
李昌龄(从子纮)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286.htm
李若谷(子淑 孙寿朋 复圭)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290.htm
李谘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291.htm
李虚己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299.htm
李行简 李宥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300.htm
李绚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301.htm
李迪(子柬之 肃之 承之 及之 孙孝基孝寿孝称)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309.htm
李清臣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327.htm
李兑(从弟先) 李载 李琮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332.htm
李常 李之纯(从弟之仪)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343.htm
李昭玘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346.htm
李熙靖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356.htm
李纲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357.htm
李光(子孟传)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362.htm
李邴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374.htm
李璆 李朴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376.htm
李稙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378.htm
李弥逊(弟弥大)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381.htm
李浩 李焘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387.htm
李衡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389.htm
李大性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394.htm
李璧 李蘩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397.htm
李舜臣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403.htm
李伯玉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423.htm
李侗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427.htm
李燔 李方子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429.htm
李觉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430.htm
李覯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431.htm
李道传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435.htm
李心传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437.htm
李度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439.htm
李建中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440.htm
李廌 李格非 李公麟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443.htm
《明史》李梦阳 李濂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ms/285.htm
李攀龙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ms/286.htm
李维桢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ms/287.htm
李东阳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ms/180.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