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用户
论坛
BBS
元宝论坛
»
论坛
›
元宝论坛
›
宋代
›
深度剖析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返回列表
查看:
108
|
回复:
0
深度剖析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复制链接]
冯雪
冯雪
当前离线
积分
10
3
主题
4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 积分
积分
10
发消息
发表于 2023-3-4 12: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国的海外贸易历史悠久, 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从唐朝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促进了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到了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空前重视, 海外贸易在唐朝的基础上进一步繁荣, 无论是贸易伙伴、 贸易港口还是进出口商品的数量都大幅增加。
宋朝作为我国海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时期,探究这一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很有必要。
一、 宋朝的海外贸易
(一)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 中外商人交易“动即千万贯”,1159 年泉州及广州市舶司“抽解及博买岁得 息二百万缗” ,根据宋朝政府销售进口货的利润率一 般为 20%,南宋博买加抽解共计进口货的 60% 左右,按此计算这一时期的进口规模约为 1667 万缗。
从长期来看,在进出口贸易规模大致相当的情况下,这一时期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 3300 万缗,郭正忠(1982)推算 宋朝进出口额与财政总收入之比约为 1 ∶ 5,宋朝已是我国古代海外贸易最为兴盛的时期之一 ,除了沿海地 区的商人,一些僧侣和部分官僚权贵也加入海外贸易活动中谋取私利。
(二)贸易港口繁荣发展
唐朝开展海外贸易活动的地域较为狭窄, 仅在广州设置市舶管理,贸易港口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广州、 交州、明州等地。到了宋朝,设置市舶管理制度的贸易港口数量显著增加,从东南沿海到山东半岛,广阔的沿海地区大都参与了海外贸易,贸易规模的扩大也促进了宋政府对贸易港口管理制度的完善。
(三)贸易伙伴不断增加
由于两宋时期对外开放的贸易政策被积极鼓励, 东西方各国的使节和商人纷纷前往,《诸蕃志》记载, 与南宋开展通商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就有 53 个在南海, 而南宋商人出海开展贸易的国家也有 20 多个,与南宋开展贸易的国家不断扩展,从传统的亚洲延伸到了非 洲 。
在马来群岛,与宋朝贸易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是三佛齐国、阇婆国和渤泥国,其中三佛齐国是宋朝开展海上贸易的主要国家。宋朝还开辟了直通非洲的航线, 促进了宋朝与非洲的经贸往来。
(四)贸易商品种类繁多
随着海运技术水平的提升, 贸易伙伴的不断扩展, 宋朝国际贸易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宋朝进口的商品除 了传统的香料、宝物等奢侈性消费品外,还包括大量的水银、硫黄等矿产品, 紫矿、苏木等染料, 以及白砂糖、 万岁枣等普通食品, 甚至还涉及了白叠布等普通日用品。
宋朝出口到国外的商品也显著增加,除了传统的瓷器、 丝绸外, 包括纸、墨在内的一些文化类产品, 茶叶、米、 盐等食品, 以及各类铜器、金属饰品等也被出口到海外, 但丝绸、瓷器等制成品仍然在出口产品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 宋朝的对外贸易政策
(一)放松对外贸易的限制
宋朝的南北对峙使得积贫积弱的政府长期处于危 急存亡的忧患之中。外交政策上被动收缩,为了削弱敌对势力,与辽、金等部分国家开展的贸易活动均受到了限制。
经营进口奢侈品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宋朝政府也对此实行了控制,只能政府专营。但随着时间推移,限制措施的实施效果不佳, 对外贸易的限制也被逐渐放松,为确保国家安全,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的发展, 增加财政收入,解决财政危机,培养军队,增强国防。
(二)限制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指的是以朝贡的名义开展的官方易货贸易渠道。自两汉时期开始,朝贡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维系着“天朝上国”的尊严,但这是以牺牲经济利益、抑制民营贸易发展为代价获得的政治成果。
到了两宋时期,由于政府长期处于劣势,寻求财政税收的扩充成为主要目标。因此,在宋真宗时期, 为了增加海外贸易税收,宋朝政府开始对朝贡贸易加以限制,促进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在减少财政支出的同时,增加了财政收入的来源。
(三)设置市舶司维护中外贸易的繁荣发展
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 宋朝政府在主要的港口处设置市舶司,专管海外贸易事宜,对商舶货物进行抽解和征税等,宋太祖开宝四年 ( 公元 963 年 ),宋攻占广州,并在该年建立宋朝第一个市舶司—广州市舶司。宋朝政府又先后设置了明州、泉州等 8 个市舶司, 对市舶官员和出海商人的政策激励促进了海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
(四)招徕、优待来华外商
宋朝政府为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往, 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吸引外商政策。
北宋太宗时期,政府派出官方使团前往东南亚各地招徕外商,这也是中华历史上 前所未有的壮举。此外,政府还指派地方官员和中国商人吸引蕃客,并为其在华的贸易活动提供便利, 同时也积极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对于来华使臣,宋朝政府予以极大的重视,甚至赐礼品、赠官爵,请他们回国后积极宣传,让更多的外商参与到与中国的贸易中来。
三、 宋朝的经济、科技发展状况
(一)农业的商业化发展
与唐朝相比, 宋朝兴修水利、开垦大量耕地、人口大幅提升、农业生产工具显著改进,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的单位产出率明显提高,使得农产品有所剩余,粮食产量的增长使大量粮食以商品的形式进入市场,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推动了商品的专业化生产。
(二)手工业迅猛发展
宋朝农业的商业化发展为手工业提供了粮食来源, 更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使得手工业的生产分工更加精细、产品种类更为丰富,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丝织业和制瓷业发展迅猛。
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专业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 已经超越了北方, 成为中国丝织业生产的发达地区, 宋朝的制瓷业在中国的瓷器生产历史中处于成熟期,品质精良,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之余,大量瓷器被出口到海外。
(三)市场交易规模扩大
宋朝还形成了“草市—镇市—区域经济中心”的三级地方性市场,“草市”主要存在于经济发达或人口稠密的乡村地区、水陆码头和交通要道沿线,
随着城镇数量的增加,人口膨胀,城市中从事工商业的人数显著提升,促进了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
一些政治性城市转化为经济性商业城市,城市的商业发展突破了时空限 制,甚至出现了都市化。传统的铸币铜钱难以满足大规模的交 易需求,北宋前期的蜀地出现了“交子”,催生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纸币。
以白银为代表的贵金属称量货币也 出现在流通领域,铜钱、铁钱和银两等在货币体系中并行,宋朝建立了庞大的贸易网络,贸易方式多种多样, 政府每年铸造的大量铜钱也不断流向周边开展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几乎成为“国际货币”。
(五)科学技术进步
宋朝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尤其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直接加速了宋朝海上贸易的发展,由于南方经济的长足发展,造船业 有了蓬勃发展的基础条件,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此外, 由于平衡舵等器具的使用, 船舶的稳定性得以提升。
到了宋朝,战国时期出现的司南,已经转变为用于远航方向指示的指南针,南宋的海船上已经开始使用针盘进行 导航。作为全天候的导航工具,指南针使船舶航行线路的准确性大幅提升,航行不仅是沿岸,还能够直接横渡大洋,这也是航海技术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海上航行风险的降低以及运输成本的下降,同时又进一步扩大了海 外贸易的范围,延伸了海上丝绸之路。
四、 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一)农业的初步分工
根据经济学理论知识, 我们知道规模经济指的是由 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规模经济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生产。
在宋朝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初步的劳动分工,部分农民生产粮食, 另一部分农民则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在这种初步的劳动分工下,
根据“学习曲线”可知,即使不增加其他生产要素,随着粮食或其他经济作物产量的提高,农户通过经验的积累改进生产方式,劳动生产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的生产成本降低, 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专业化生产还能促进农业技术的改进与革新,再次推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粮食产量增加,促进海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二)手工业的规模生产
在宋朝的海外贸易中, 与普通百姓相关的日用品出口成为主流,这些规模性的日用品贸易,是手工业制成品规模生产的结果。
随着工商业的兴起,部分农民从农业 生产中解放出来,参与到手工业的生产中,为手工业的生产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全国各地也相继出现了各种制造工厂和加工工厂,生产规模扩大,成本降低。
在宋朝手工业的生产过程中,充足的原材料为专业化分工提供了可能,分工能够带来生产技巧的熟练,使丝绸、瓷器等产品的生产更趋于精细化, 增加了此类产品的种类,瓷器、丝绸等产品在出口商品中占主导地位,这些产品 的生产基地和重要的贸易港口都集中于东南沿海。
因此, 在这些商品的贸易过程中, 国内的运输成本相对降低, 为远洋运输节约了部分成本。
(三)“大国效应”的体现
宋朝时期, 中国人口众多, 是典型的大国,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庞大的市场规模和行业规模,进而产生推动经济增长的大国效应, 形成大国发展的优势。
水利交通的改善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形成,广大的国内市场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市场的形成,不断扩大的海外市场又能够进 一步促进手工业的发展,提高其生产力,形成国际经济循环。
(四)技术进步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 经济发展依赖于技术进步和人 力资本的积累,在宋朝北民南移的过程中,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也被带到了南方, 促进南方的资源利用和开发, 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发展。
根据内生增长理论,知识资本具有递增的边际生产率,技术进步可以推动经济的不断增长,一方面,经济增长会导致产能过剩,国内市场的供给量会超过需求量, 因而可以拓展国外市场的需求, 将剩余的产品通过贸易的方式出口到国外。
另一方面, 技术进步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使得大规模的贸易成为可能,远洋运输的贸易成本降低,促进了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
(五)新古典贸易理论分析宋朝海外贸易
宋朝南北民族矛盾激烈, 战争频繁, 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1138 年,南宋迁都至浙江杭州,加剧北方 人口的南迁。13 世纪初,南方人口占全国的 69%,北方 只占 31%,南方地区的人口密度大幅增加。
南方人口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南方经济的繁荣。农业生产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极高,而由于北方土地的丢失,南宋的土地面积相比于北宋减少了25%左右。在南宋初期, 由于土地面积缩小, 供给减少, 土地的价格也相对上升,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其他要素相对丰裕,非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增强。
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各国都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要素禀赋较多的产品,贸易双方都能获益,两国的福利水平都得到提升,相比之下,宋朝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出口的商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在海外贸易过程中,根据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要 素禀赋差异,宋朝出口手工业制品、金属制品以及工艺品,进口他国的珍宝、香料和药材等商品。
各国分工合作开展贸易,使得双方都能获得贸易利益,不仅让两国的消费者都能购买到更多的产品,而且提高了贸易双方的资源配置效率。
(六)国际货币视角分析宋朝海外贸易
在两宋时期, 政府发行大量的铜钱。
在高丽、日本、 越南乃至东非、北非等地区所发现的古钱币中,宋朝铜钱也占据了较大比重,铜钱在我国封建时期,一直是主流货币。
与纸币相比,铜钱在宋朝一直是硬通货,甚至 没有受到宋朝内政和战争的影响,在国际市场上异常坚挺,较高的铸造水平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宋朝铜钱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被推上了国际货币的重要地位。
由于宋朝铜钱这一特殊的地位,在海外贸易过程中,结算和支付都可以使用铜钱,于宋朝而言,这为其海外贸易提供了便利,交易成本降低,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五、 总结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较为发达的朝代,尤其是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达到高峰,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了南方,贸易重心也转移到了海上。
由于北方领土的减少,工商业的比较优势相对增强,生产分工的细化促进了规模经济的产生,北民南迁带来了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贸易范围扩大,运输成本降低。
在“大国效应”的作用下,推动了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扩大了国内需求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商品供给多于国内 需求的部分,还能出口到国外,参与到国际经济的循环之中。
宽松的对外贸易政策还激励商人参与到海外贸易中。在贸易过程中,作为“国际货币”的宋朝铜钱,利于国际贸易的交付与结算,降低了交易成本,推动宋朝海外贸易的进步。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宋朝的海外贸易才得以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雅婷,代谦 . 河流上的繁荣 : 宋朝水路运输 与海外贸易
[2] 陈景良 . 两宋海外贸易立法演变论略
[3] 高璇 . 两宋时期的海陆民间对外贸易
[4]霍贺 . 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