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用户
论坛
BBS
元宝论坛
»
论坛
›
元宝论坛
›
唐代
›
异域胡风卷奢靡盛唐,金银器中,且看大唐艺术迭出新貌 ...
返回列表
查看:
82
|
回复:
0
异域胡风卷奢靡盛唐,金银器中,且看大唐艺术迭出新貌
[复制链接]
基纽
基纽
当前离线
积分
7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 积分
积分
7
发消息
发表于 2023-3-23 14: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引言
石器、青铜、彩陶、玉器、漆器、瓷器......中国的器物,在中华民族的时间长河群星荟萃,提起一个,便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兴亡。时代总是拥有自己的特征,它所有的文化精神与物质技术都可以凝结在这个特征之上加以表现。
唐朝,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对后世有开创性的影响。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魏晋奠定了唐代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基础,也决定了唐朝在对外政策上的开放。
正是从源头态度中,唐朝的器物集中到了金银器的创造上。它的身上流淌着唐人的开放大气与兼收并蓄,也承载着唐时期的政治与主流意识,它更是整个唐代物质与文化的集中呈现。
图|长安街头随处可见的胡人
一、银器胡瓶马上驮,开放大唐对异域文化十分包容
“五胡乱华”后的隋唐,有着扎实的胡汉共存基础,加上唐初对高昌的收复,西域的平定,一度将中国疆域拓展到了葱岭一带,让当时的人们更加容易从情感上接受外来文化。南北朝时兴盛的佛教哲学继续在唐朝的上流社会渗透,“以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的传统长生思想漫延起一股追求国外奇珍异宝的风潮。
明君的出现与正确的政策使得中国越加强盛,也积累了更多财富,加之朝廷对金银器的赠送,这股追求奢侈品的奢靡风气变得越加浓烈。白居易有诗云:
“银生楚山曲,金生溪滨,南人弃农业,求之多辛苦。披砂复凿石,乞乞无冬春。”
《资治通鉴》也曾记载唐玄宗焚锦销金,只为遏制奢靡之风的故事。可见当时唐人对金银的狂热。
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的“丝绸之路”繁荣,不仅让官方控制了民间对于铜的使用,加强对钱币铸造的监管,使得更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金银,也让更多的胡人涌入中国。
在当时的唐朝首都——长安,胡人几乎无处不在,他们或朝贡、或布道、或行商、或为官,每一次都带来不同器物,有利可图使唐人对胡人的到来保有极大兴趣,追逐异域文化变成一时的潮流。
图|馆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鎏金海兽水波纹银碗
而在我国传统器皿中,并没有带把杯、带把壶或花瓣壶等造型,但是初唐时期,这样造型的器皿并不少见。1970年何家村出土的鎏金海兽水波纹银碗,从碗口至碗底皆是曲线水波瓣,每片水波瓣都有不同的飞禽走兽与花草图案的绘制。
而受粟特文化的影响,同样于何家村出土的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就可以看到不同杯面上都有着胡人面庞的伎乐人物,从发冠到身姿,他们或吹或舞,背后是花草的衬托。杯身突出的每一条棱和底沿,都有如珠子般连起来的条纹,这是典型的粟特联珠纹。
图|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
除此之外,古代印度的摩羯纹、波斯萨珊的立鸟纹、西亚的翼兽纹、地中海地区的缠枝鸟兽纹在初唐的器皿上十分常见。
作为金银器皿受西方的影响最强烈的初唐时期,从唐人痴迷的金银器上,我们看到大唐让这些外来文化的优异美好落在自己的身上,还允许它们在自己的身上生根发芽。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正是不断融入新的活力,在开放中接纳,大唐的文化才如此盎然吧。
二、一样金盘五千面,西域文化与大唐文化共存绽放
外来文化对唐朝金银器的影响绝不止于异域花纹的装饰。著名的何家村遗址在出土255件绝世罕见的唐代金银器皿时,还伴随出土了478枚的钱币,包括了高昌吉利币、东罗马希拉克略金币(后被证实为仿制)、波斯库斯老二世银币等,其中的东罗马金币在新疆也曾被出土过。
图|高昌吉利币
图|萨珊银币
在众多被发掘的东罗马金币中,中国工匠的仿制品更多于收集而来的真品。
仿制的东罗马钱币更具中国风格,它们基本在钱币的两端钻上小洞,便于缝合在衣物之上,或者是在钱币上端开一个小孔,像玉佩香囊一般,作挂坠佩戴。而真正的东罗马金币和一般的欧洲金币没有区别,只是圆形无孔。
这说明当时的唐朝人民对这样的金银器不止是因奢靡之风而推崇,更是将异国的金银器当成了“护身符”一样的存在,所以需求量极大,真品供不应求。这也是源于唐人大多认为西域胡人拥有异能的印象。
图|东罗马金币(仿制品)
中国原有的文化中,佩玉携香本是君子雅行。唐人衣襟上戴着的钱币,用着的手把壶,不仅是生活习惯的变化,也让唐文化多了西域的曲线,中式的端方雅正之中有了轻点的乐趣。
478枚出土的钱币里还有451枚金银开元通宝。
玄宗在他的开元元年时,曾经大开“金银会”,从承天门的楼上往下抛洒这样的钱币,赏赐臣子。张祜有诗:
“常说承天门上宴,百官楼下拾金钱。”
便是描绘这样的情景。这种金银币在整个东亚和东南亚都有发现,证明当时中国与其它各国交往紧密,并且将外来的影响迅速化为己用,反向扩散到了东亚的文化圈之中。
图|开元通宝
其中,金银器的不同花纹也在有所变化。
图|唐摩羯戏珠纹金花银盘
来自于古代印度的摩羯纹,取自印度神话中的动物。以水为掩体,只露出头部是唐代早期金银器的样式。在唐朝的本地化中,它又演化为鱼身鱼尾的中国化形象,并活跃于金银器装饰里。
图|唐花鸟纹莲瓣银高足杯
波斯萨珊的立鸟纹,多侧身像,身体僵直,都是单个出现。中波两地文化在大唐碰撞之后,又以适宜中国审美的面貌出现,即成双配对的形式。唐朝的工匠还极为出色地添加了飞腾的动感。而唐朝的鸟衔花草、绶带或方胜纹样,也以颈部有绶带的立鸟纹饰为主,常常出现在萨珊王朝的银器上。
异域的风情很快在大唐的包容之中有了更奇特的色彩。如果说纹饰形制是最直观的接收,那么唐朝工匠对主要来自粟特、波斯、罗马拜占庭等的金银器图案和造型的融会贯通,便是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图|鎏金缠枝葡萄纹弧腹银碗
虽然就唐朝的金银器来说,外来文化对中国的作用更大,但影响是相互的。从后来中亚、西亚乃至欧洲、非洲都有中国文物出土,金银器文物上的缠枝卷草纹、忍冬花纹、云气纹和鱼子纹等,都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和地区都或多或少地吸收了中国文化因素,并加之在他们的器皿上。
在这里,中华文化在接纳吸收外来文化时,不仅没有被消磨原有色彩,友好共处中,还对外来文化进行了输出,倍加趋向成熟。
三、盛唐自新金银气,吹入寻常百姓家
初唐时期的渗透吸收,让唐朝的多元文化得以有时间慢慢沉淀。当时间来到唐朝中段,此时的金银器纹饰已经具有团花的格局,基本上摆脱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东方艺术平面线性美的特点,热爱和平的农业文明的特质,共同在中国传统的线语言里,在瑞兽祥禽、折枝花、缠枝花等纹饰图案中,以饱满蓬勃的生命力,灵活有序地呈现。这不是中亚、西亚的立体质朴,这是大唐自身的圆浑自由。
图|鎏金缠枝纹菱花形银盘
锤揲工艺的弘扬,是中国金银器得以进一步制造的重要基础。中国的传统工艺多是铸造成型。根据考古资料显示,早在东周时期,我国的金银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青铜、漆器、瓷器并不太适用。而金银的特质与美感,得益于它们自身较好的延展性,在锤击之下得到了更多的呈现。
这样的锤击成型技术,在公元前2000年的西亚也早已被掌握。它在唐朝的开放中得以输入,促使金银器的工艺在唐朝攀升到了更高的阶段。
图|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金银器风格在整体转变的同时,也历经着从上流社会的享乐到民间的追捧,这一风气的普遍在金银器上尤为明显。精致十分的器皿在迎合不同阶层的需要和满足。
何家村出土的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高24.1、口径12、底径14.4、壁厚0.15厘米,重1879克。锤揲工艺将折枝花草中的鹦鹉模印得栩栩如生,分外写实。
鹦鹉作为宠禽的历史由来已久,随着佛教的传播,如鹦鹉救火,鹦鹉子供养眼盲父母的佛教故事广外流传,让其在唐朝民间成为了太平吉祥、美好良善的代表。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
朱庆馀的《宫词》和岑参《赴北庭度陇思家》中,也对鹦鹉有这样的意向描绘。
图|鎏金鸳鸯团花纹双耳圈足大银盆
收藏在法门寺博物馆的鎏金鸳鸯团花纹双耳圈足大银盆,四曲葵口,盆壁分作四瓣,每瓣内皆有一对立于仰莲之上,被阔叶石榴团花环裹的鼓翼鸳鸯,盆底是锤揲工艺模冲的浮雕图案——鸳鸯与石榴。
鸳鸯的大量出现,是唐朝人们对于百年好合、夫妻恩爱的美好爱情追求。譬如鸳鸯银盆出现的石榴、莲叶图案,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中的忍冬图案,都反映了人们对人丁兴旺、多子多福的希望,是唐代金银器在图案上装饰与内容的统一,也看出当时唐人的审美发展与审美要求。他们普遍对于幸福喜庆的世俗文化都有着追求的热情。这一刻,高高在上的哲学落到了生活的实处,更贴合广大人民的精神需求。
图|海棠形摩羯纹银长杯
但仅仅只是作为摆设和装饰,每一个唐朝的人都能发自内心地,对金银器进行追捧吗?
食器、饮器、盒是唐代的主要金银器皿,其中盘、碟、碗是最为流行的器形,多曲的造型如,何家村桃形龟纹银盘、西安荷叶形银盘等,并不少见。
模仿波斯萨珊的海棠形摩羯纹银长杯、源渊自中亚罗马的白鹤莲瓣纹弧腹银高足杯、粟特元素的何家村团花纹金带把杯,都是饮器的突出代表。
作为盛物的盒,是目前唐代金银器文物中数量最多的器物,“韦美美”鸳鸯纹蛤形盒、大都会宝相花纹花瓣形银盒、“都管七国”花瓣形银盒都可窥见唐代人们对金银器实用性的追求,
图|大都会宝相花纹花瓣形银盒
从宗教到器皿,从哲学到文艺,大唐之所以在中华文化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在于艺术的多彩与斑斓,其中的饱满内涵与切合实际更是让它走得长远。
结语
唐朝的兼收并蓄不仅是对前朝历史的继承,还来自直面自己的勇气。这份昂扬与自信,让他们欣然接受“丝绸之路”上的外来文化,经过层层的荡涤与重构,消化吸收了其中精粹,呈现出浓郁的西域风格和鲜明的民族气派,为大唐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让大唐的文化不是虚荣浮贵的精巧泡沫,而是真切落在现实的每一个角落,丰盈华美又实实在在。
唐朝的诗歌、书法、建筑、服饰、丝绸、三彩艺术等都有传后世。其中,它的金银器是唐代历史文化和时代审美的高度凝结,它携带的历史信息不可小觑,也正是金银器上留存的纹饰、性质、工艺,让这一段历史不被时光磨平,又堪堪藏于时间之中,使自己完好流向更远的时间线,要后世人们知晓这一刻的唐朝文化已经有了自己的进步。
唐朝文化的成熟,也是中华文化的成熟,也让大唐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对后世持续着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美的历程》
《唐代金银器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清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