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战国以来前30大家族
原答主不再更新,我继续接力,帮助大家了解满洲地区现代大家族的实际情况。
1.O-F254,占比:2.22%,知名人物:汉高祖刘邦,江苏徐州人,汉代。
O-F254分化于秦末汉初,从各方面来看,这就是刘邦家族,在东亚各地占比均一骑绝尘,在东北,刘邦后人也是最多的。
2.C-Z43728,占比:0.72%,知名人物:胶、潍、莒、密等州总管万户姜房,山东威海人,元代。
C-Z43278起源于汉末魏晋时期的胶东半岛,即C2b1a(C南)-F1319下游,是为胶东姜氏。随着辽宁营口一例与山东姜共祖3800年的姜姓测出,胶东姜氏的得姓时间已经上溯到了夏代,再如Z43728上游Y95860共祖3820年,根系也全部分布于胶辽地区。这个家族在夏代的渤海沿岸已经占有重要地位,可能是岳石文化的贵族成员之一。元代“纠合土豪、率集义旅”,平定胶东半岛各地流寇的“汉军世侯“姜房,亦很可能属于这个家族。
3.O-MF6722,占比:0.60%,知名人物:汉昭烈帝刘备,河北保定人,汉代。
O-MF6722起源于两汉之际的河北地区,即O-F325下游,是为中山靖王刘氏(与刘邦无关),今日在河北、北京、河南北部、山东北部分化有诸多不同姓家族,著名的河北涿郡人刘备属于这个家族。
4。C-Y11098,占比:0.53%,知名人物:瓜尔佳·鳌拜,镶黄旗人,清代。
C-Y11098起源于战国末年的大兴安岭地区,即C2北支下游,是蒙古及锡伯语人群的典型父系。是为满族瓜尔佳(关)氏,属东胡族群。在今日的西域、内蒙古、辽宁均有分布。
5.O-A12440,占比:0.39%,知名人物:吴越王钱镠,浙江杭州人,唐代。
O-A12440起源于战国及汉初的江南地区,即O1a-F492下游,在东南沿海有浙江钱氏、浙江俞氏、江苏沈氏、浙江陆氏等家族,可能是吴国、越国族群的主要后裔之一。
6.C-MF46267,占比:0.36%,知名人物:丞相王导,山东临沂人,东晋。
C-MF46267起源于魏晋时期的山东半岛,即C2b1a(C南)-CTS2657下游,在山东有胶东王氏、山东邓氏等家族,在东北则有黑龙江宋氏,此家族聚居于青岛市周边,可能与历史上的琅邪王氏有联系。
7.C-B87,占比:0.27%,知名人物:骠骑大将军贺拔岳,山西晋中人,北魏。
C-B87起源于战国时期的西辽河地区,即C2北支下游,可能是山戎族群的典型父系,在今日的辽宁、吉林、内蒙古有一定比例分布,有辽宁何氏、东北白氏等家族,辽宁何氏可能与历史上的敕勒贺拔氏有联系。
8.O-MF1071,占比:0.26%,知名人物:亭林先生顾炎武,江苏昆山人,明代。
O-MF1071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江南地区,即O1a-F492下游,可能是吴国、越国族群的主要后裔之一,在今日的江浙沿海有南通顾氏、温州徐氏等家族。
9.O-CTS11553,占比:0.22%,知名人物:新四军领导人叶挺,广东惠州人,民国。
O-CTS11553起源于战国末年的长江流域,即O1a-F492下游。在今日的长江流域有东南叶氏、浙江余氏、四川南江张氏、浙江钟氏等家族。
10.C-F14752,占比:0.19%,知名人物:央视主持人赵忠祥,河北邢台人(满族),现代。
C-F14752起源于战国时期的西辽河地区,即C2北支下游,可能是山戎族群的典型父系,是为满族赵氏,在今日的辽宁,北京,黑龙江有一定比例分布。
11.C-MF1705,占比:0.18%,知名人物:前燕司马佟寿,辽宁人,五胡十六国。
C-MF1705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鸭绿江流域,即C2b1a(C南)-CTS2657下游,可能是秽貊族群的典型父系,是为满族佟氏、东北金氏、朝鲜族金、佟、朴、李、郑诸氏,山东沂南高氏。佟姓素来为辽海望族,今日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北、江苏均有分布。
12.O-MF288,占比:0.16%,知名人物:东莱公王弥,山东烟台人,五胡十六国。
O-MF288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胶东、辽东两半岛沿海地区,即O-F46下游,可能源自新石器时代的磁山、后岗族群。是为胶东王氏、山东吕氏。此该类型在吉林辽源、白城,辽宁营口、大连、铁岭、本溪,黑龙江鸡西,山东烟台等地,均有分布,此家族聚居于胶东半岛、辽东半岛沿海地区,可能与永嘉之乱时攻破洛阳的东莱人王弥有联系。
13.O-F1056,占比:0.15%,知名人物:顾雍,江苏苏州人,东吴。
O-F1056起源于两汉之际的苏南浙北地区,即O-M119下游,为汉代江南地区“吴郡四姓”后人,是为吴郡顾氏。
14.O-A12441,占比0.15%,知名人物:未知。
O-A12441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江南地区,即O1a-F492下游,可能是吴国、越国族群的主要后裔之一,在今日的东南沿海有广东梁氏、福建李氏、广东吴氏、广东郑氏。
15.O-MF1200,占比0.15%,知名人物:张良,河南平顶山人,汉代。
O-MF1200起源于战国秦汉时期的苏南浙北地区,即O-F46下游。可能源自新石器时代的磁山、后岗族群。是为吴郡张氏,这个家族被23魔方认为与汉初名臣张良有关。
16.O-CTS1215,占比:0.15%,知名人物:世宗大王李裪,韩国首尔人,明代。
O-CTS1215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鸭绿江流域,即O-P49(O1b2)下游,是朝鲜语族群的典型父系之一,在今日的山东半岛亦有一定比例分布,是为山东昌邑黄氏、山东张氏。
17.O-CTS3518,占比:0.14%,知名人物:农民领袖方腊,安徽黄山人,宋代。
O-CTS3518起源于两汉之际的浙西皖南地区,即O-F325下游。可能源自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族群。是为新安方氏,在安徽、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区多有分布。
18.O-MF11505,占比:0.13%,知名人物:未知。
O-MF11505起源于战国末年的鲁豫地区,即O-F46下游。可能源自新石器时代的磁山、后岗族群。是为青岛王氏、河南张氏。
19.O-CTS6987,占比:0.13%,知名人物:晋安郡王林禄,山东济南人,东晋。
O-CTS6987起源于两汉之际的闽粤地区,即O-F8-CTS5063下游,可能源自新石器时代的藏缅语族群。是为东南林氏、广东叶氏。福建的福州(12.15%)、厦门(10.06%)、莆田(9.95%)等地,分布较多,此家族即林姓开闽始祖林禄的后裔。
20.C-MF52672,占比:0.12%,知名人物:影星关晓彤,正白旗人,现代。
C-MF52672起源于汉末魏晋时期的幽并地区,即C2北支下游。源自五胡十六国时代的鲜卑、匈奴族群。是为黑龙江满族关氏。
21.O-Y46258,占比:0.12%,知名人物(存疑):关东金王韩边外,山东威海人,民国。
O-Y46258起源于两汉之际的长白山地,即O-F325下游。是为吉林韩氏、吉林李氏。上游O-Y27894共组5000年,不见东北根系,而集中分布于山东、河北、福建等地,但在近五千年来,一直稳定聚居并繁衍于东北地区,且在韩国也有分布。此家族可能为早期北上的先秦东夷族群在东北的遗民。
22.O-FGC66079,占非比:0.12%,知名人物:数学家徐光启,上海人,明代。
O-FGC66079起源于两汉之际的江南地区,即O1a-M119下游。是为浙赣徐氏,有推测认为其为南迁的东海(连云港临沂)徐氏分支。
23.O-Y85641,占比:0.11%,知名人物:未知。
O-Y85641起源于宋金时期的胶、辽沿海地区,即O1b1-PK4下游。是为胶东高氏、山东吕氏。此家族非常神秘,属于华南土著族群的近亲,但一直在北方活动。
24.O-ACT1077,占比:0.11%,知名人物:未知。
O-ACT1077起源于两汉之际的江南地区,即O1a-F492下游。是为东南杨氏。此家族族源不明,疑似楚人大族后裔。
25.O-F3113,占比:0.10%,知名人物:古琴演奏家王既甫,山东诸城人,清代。
O-F3113起源于战国末年的黄淮地区,即O-JST002611下游(非F325)。是为辽宁李氏、山东诸城王氏、山东杨氏。
26.O-Y81597,占比:0.10%,知名人物:东莱公王弥,山东烟台人,五胡十六国。
O-Y81597起源于两汉之际的胶、辽沿海地区,即O-F8下游。是为山东王氏。此家族聚居于胶东半岛及东北地区,可能也与两汉魏晋时期的东莱王氏有关,亦可能是东莱人王弥的家族。
27.O-MF32208,占比:0.10%,知名人物:农民领袖于七,山东烟台人,清代。
O-MF32208起源于魏晋时期的胶、辽沿海地区,即O1b1-Page59-F3323下游,很可能为新石器时代岳石文化族群的贵族。是为胶东海阳于氏。O-F3323在环渤海地区集中分布且地位重要,暗示其与历史上的莱夷、于夷、高夷等东夷族群有莫大的联系。
28.O-MF35937,占比:0.09%,知名人物:”毅勇巴图鲁“宋庆,山东烟台人,清代。
O-MF35937起源于隋唐之际的胶、辽沿海地区,即O-F325下游。是为山东宋氏。
29.O-Y137919,占比:0.09%,知名人物:沈法兴,浙江湖州人,隋代。
O-Y137919起源于战国末年的东南沿海地区,即O1a-M119下游。是为吴兴沈氏。此家族可能与隋末割据江南,被枣庄人李子通击败的军阀沈法兴有联系。
30.O-MF7282,占比:0.09%,知名人物:黑豹乐队主唱栾树,山东青岛人,现代。
O-MF7282起源于战国末年的胶、辽沿海地区。即O-AM01822下游。是为山东栾氏。AM01822为环渤海地区集中分布且地位重要的家族,且在太平洋岛民中存在,很可能与历史上的东夷族群有关,亦是齐地著名的土著家族。
<hr/>简单总结一下:现代东北前30大家族中,
起源于胶东半岛、辽东半岛者有七,占比24%
起源于江南者有十,占比33%
起源于东北本土者有五,占比17%
起源于河北者有二,占比7%
起源于黄淮者有三,占比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