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94|回复: 0

宋代民间武术是如何发展的?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1-18 13: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原始社会的先民和猛兽对抗搏斗的过程催生了传统的武术,可以说武术凝结了远古先祖的智慧与汗水。
在之后的几千年岁月变迁中不断丰富完善,百姓在各种现实条件下发展出了套路表演和实战技击的武术形式,武术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
宋代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尤其是民间武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民间武术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其内涵和外延在两宋时期实现质的转变,其发展历程体现出了鲜明的历史性,为后世的武术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一、宋代民间武术的起源
1.社会背景
宋代开国以来一贯实行强干弱枝、重文轻武的保守型国家政策,禁止民间百姓私自习武,不准民间社会出现非法的组织帮派,未经官方批准和授权禁止百姓私藏兵器,导致在北宋初年长时间里民间武术处于凋零状态。
在之后的几百年里,大宋王朝对外妥协求和,对外战争处处受制。加上宋代封建土地空前集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而宋代政府往往将送给辽金西夏的岁银都摊在农民头上,使很多农民不堪重负,致使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此即彼伏,社会逐渐动荡不安,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秩序很难维持,几乎时刻面临生存问题。


2.发展概况
基于这种情况,普通百姓尤其是村民不得不放弃农业生产,在官方未允许的情况下练习武术,自发团结组建社团保卫家乡,上山建寨屯粮据守以求自保。
宋代民间结社建寨现象十分普遍,例如华北地区村民结社规模很大;长江流域丘陵山地带山寨林立。
这些组织本身并不与中央朝廷对抗,初衷是在国家失职之际保全自身,进而他们为自己的安全利益而选择习武,并且重点练习实战性较强的技击武术,而放弃花里胡哨、只重招式的表演武艺。
这种方式增强了中国民间武术的实战色彩,远远超越了武术只能用于个人健身和武术表演的范畴。


国内各地官府的禁令也没能阻止民间武术的发展,宋代政府无法控制越来越广泛的民间习俗、组织和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集社的参与人数逐渐增多。
与此同时,宋代民间习武受益之风盛行,他们是在社会动荡和战乱情况下不得已形成的。而有些地方武术团体如河北一带的棍子社,就是反抗压迫的农民自发集结而团结在一起的。
在结社和山寨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宋代政府打压下,宋代中后期逐渐产生的举兵起义的行为。宋代农民起义共发生几百次,起义人数逐渐增多,队伍的兵器装备水平、个人武术水平不断提升,也促进了宋代民间武术的发展。
比如江南李顺、王小波起义军有两万余人,大多数成员受过水上武术的专门训练。宋代民间武术结社以保家抗敌为任务,以刀枪剑戟、弓弩等武术为主,以农民军为主要成员不断蔓延发展。


二、宋代民间武术组织
宋代根据各地的不同习俗和组织目的,建设的不同可以分为军事性民间组织、宗教性武术组织、地方自保武术组织和文化娱乐性武术组织。
1.军事性民间武术组织
军事性民间武术组织主要是指在古代社会,民间为了防御少数民族入侵和反抗金军和蒙古自发组织的武术社组织。这些组织会的习武内容包括射箭、技击,搏杀等军事技能和弓弩、刀枪等主要冷兵器装备,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有尚武的民间风俗,在宋代黄河以北的地方,一些退役军人和农民中存在一批放弃农业、专门习武的人。
他们专门练习击剑之术,刀枪棍棒样样精通。再加上宋朝建国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国内阶级矛盾尖锐,频繁的战争使人民财产和生命蒙受巨大威胁,边境或战乱地区的人民纷纷结社自保,教习武术,御敌备战,反抗压迫。
南宋期间出现了大量抗击金军和蒙古军的军事性武术组织。在这种情况下,宋朝政府明令禁止民间习武,转而支持民间结社习武组织扩大,利用其镇压农民起义和对抗外来侵略。比如在北宋末期,户部尚书张悫建议在全国发展忠义巡社。


2.宗教性民间武术组织
民间宗教性武术组织主要是以宗教信仰为纽带结成的社会组织,如明教、白莲教、弥勒教。这些组织的宗教领袖目的并不单纯,他们希望通过宗教群体的力量来进行某种政治活动。
这种宗教性武术组织在虽然社会中产生深远影响,北宋方腊起义和南宋的钟相、杨幺起义都和宗教密切相关。
宋代宗教性武术组织的产生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一直信仰佛禅的思想密切相关。由于古代社会的人民愚昧无知,在这种信仰神佛、祈祷超度的形式下,民间出现很多宗教的理念和信仰为宗教性武术组织的产生提供了非常深厚的社会基础。


随着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中外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深入,宋代人的信仰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日益世俗化、平民化的佛教和道教能保持巨大影响,其他宗教信仰大为流行。
基于这种情况,宋朝的朝廷政府大力扶植和利用佛道两教,促使其在宋代进一步世俗化,在社会上广泛流行,更能让平民百姓所接受。
中国古代传统的民间鬼神崇拜与这些新兴的宗教相结合,形成了许多宗教教派。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以宗教信仰为纽带,秘密结成社会组织,表面上修行佛道,暗地里进行相应的武术训练。


3.地方自保性武术组织
地方自保武术组织主要是指当地的豪门大户、地主土豪为中心,以土地自保为主要目的的乡社武装组织,主要的任务使镇压农民起义,维护封建统治,同时防止盗贼维护社会治安,最著名的就是宋代的湖南乡社。
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文化影响下,全国各地的区域性较强,容易以血缘宗族关系凝聚向心力,所以以宗族或乡党为中心自发集结的大量地方组织,他们以保卫乡里为目标,有较强的战斗力。
加上两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发生揭竿而起的事情,地方社会受到了外来军事力量的侵扰,原来正常的生产秩序都被打乱,民众被迫组织武装反抗压迫。
宋朝正规官军的战斗力远不如民间武装,所以迫使他们结社自保。比如《水浒传》中的祝家庄和曾头市,让梁山好汉们吃尽苦头。


4.文化娱乐性武术组织
除此之外,还有文化娱乐性的武术组织。两宋社会虽然还是以经济发展为主要基础,但宋朝总任者改变了以往历朝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开创了商农并重的经济政策。
同时采取了一些促进商业发展的政策,改变了城市封闭的坊市制度,市井贸易纷纷兴起,商品经济活跃,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的贸易流通丰富,夜市兴盛,市民阶层壮大,瓦肆勾栏兴起。
文化娱乐性的武术组织主要出现在两宋时期的商业大都市,比如北宋的都城东京汴梁、南宋的都城临安。
这些城市工商业发达,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力量雄厚,市民文化蓬勃兴起,娱乐化的习武卖艺活动蓬勃发展,出现了大量以练武卖艺为职业的民间艺人,同时与也出现了以文化娱乐为目的的武术组织,比如角斗社、相扑社等。


三、宋代民间武术的演进
两宋时期的商业经济活跃,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推动当时的民间武术由单一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体系更加趋向独立和自主。
再加上由于市民阶层的扩大,极大地推动了武术社会化进程,民间练武活动开始脱离军事武术,不再将武艺看成一项重要的军事技能。
在这一时期舞剑、舞刀等兵器武艺非常受欢迎,同时影响了后世的武术套路发展。根据《宋史》记载,在宋代初期就出现了套子武艺,也就是俗话说的武术套路。


宋代的民间武术开始逐步套路化,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提倡修身养性与套路练习相结合,并强调了平心运气的重要性,在练法上重视练气以及修本的程序,注重武术的健身与修身的功能。
另外,宋代全面继承了唐代武则天开创的武举制度,很多没有考中的士子沦落为民间武师,他们经常在节假日或庙会于东京汴梁的街头表演武术和卖艺求生。
这些民间武师技艺精湛,擅长各种武术技能,尤其是南宋时期的武师通晓太极拳、八卦掌、少林拳等各家的武术拳种。


宋代的民间武术发展与中国传统文艺紧密相连,互相影响。两宋时期流行的杂剧和影戏的艺术形式就包含了许多武术元素。
在发展过程当中,宋朝时期的武术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将武术纳入到了普通百姓的精神生活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民间文艺活动,比如宋代精彩武打戏《目莲救母》、在《水浒传》中就包括武打场面和描写多达几百次。
宋代民间武术在各种历史条件下,形成了集搏击、娱乐、修身、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武术体系架构,对后世的武术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江平.宋代民间武术组织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牛广.宋代武术发展之历史渊源[J].兰台世界,2012.
[3]杨绍华.宋代民间武术发展述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
[4]平娜,康倩.从《水浒传》看宋代民间武艺的发展[J].兰台世界,2014.
[5]陈阳.宋代民间武术多元化发展的历史成因[J].广州体育学院,2022.
[6]陈孝道.宋代民间武术组织探源及其影响因素[J].兰台世界,2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