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114|回复: 11

通鉴中国1000年【第二卷】14.币制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2-14 20: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别声明:本文所述部分内容,为本人通过史料分析而成,直接证据不足,或许存在偏差,或许存在争议,仅供参考。
<hr/>刘恒最近很发愁。身为一家之主,要管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但他清点了一下自家的钱,发现问题很大:钱越来越轻了。
《资治通鉴》到这里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错误——前面也有,但并不重要,所以就没拿来说。
这一年是公元前175年,《资治通鉴》的原文是:初,秦用半两钱,高祖嫌其重,难用,更铸荚钱。于是物价腾踊,米至石万钱。夏,四月,更造四铢钱;除盗铸钱令,使民得自铸。
解释一下就是:当初,秦朝发行“半两”铜钱,刘邦嫌这钱币值太高,买小东西不好找零,就铸造了荚钱。结果导致特价飞涨,米价涨到一万钱一石。今年四月,又发行四铢钱,开放民间铸币权,让老百姓能自行造币。
粗看这段话,似乎是因为刘邦发行了荚钱,导致物价上涨,所以到刘恒这里才会开放民间铸币权。前后因果关系很足。
但其实是司马光先生把几十年间发生的几件事,放到了一起来说。一万钱一石米的事情有没有?有,但不是现在。这里面有没有因果关系?也有,但没有这么直接。
关于汉朝货币变迁的事,要从秦朝统一币制说起。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也统一了货币,开创了圈形方孔的钱币样式。钱重半两,合十二铢,上有据说是李斯提写的“半两”字样。当时物价奇低,最低是一石米只要三十钱。当然,后来战乱一起,物价就不保证了。虽然如此,半两钱的价值还是很高的。
刘邦被封为汉中王之后,就去了汉中。但汉中当时是穷乡僻壤,半两钱在那里很不好用。这就像一百块钱在大城市里,进趟超市就没了。可到了山村里,人家商店卖的最贵的烟才五块钱一包,你拿出一百块钱人家都不好找你。
所以,刘邦下令发行荚钱。荚钱其实是在半两钱的基础上,加大方孔,削减厚度,外形看起来像榆荚,所以叫荚钱。这玩意只有四分之一两重,相当于半两钱的一半。但坑爹的是,钱上面还写着“半两”。
除此之外,刘邦还下令允许民间在他发行的铸钱标准范围之内,自行铸钱发行。
刘邦真的是因为半两钱难用,才发行荚钱吗?如果只是这样,何必在钱上印“半两”字样,又何必开放民间铸币权呢?
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我猜测,在当时,项羽应该不会给刘邦拨款。而汉中似乎也没有铜矿供刘邦铸钱。如果将手上的半两钱融掉,换成重量更轻的荚钱。那么,如果他手上本来有一千枚钱,现在就会变成两千枚。再开放民间铸币权,老百姓手上就有钱,而他通过收税的方式,又能把老百姓铸的钱收上来。
我也不知道刘邦是怎么想的。但有一点很明显,刘邦要想打出关中去,没钱是不行的。
总之,刘邦入主关中不到一年,就开启了还定三秦之战。一路摧枯拉朽,平定秦川。但是,他回到关中又是不到一年,前脚水淹废丘干掉了章邯,算是彻底扫平关中,后脚关中就爆发了我在上一卷中提到的大饥荒。而《资治通鉴》中所说的一石米一万钱,其实是这个时期的事。
这场大饥荒爆发的原因很难考证,但考虑到当时的战争状态。所以通常情况下就两条:天灾和人祸。
天灾好理解,旱涝都会导致欠收,粮食欠收就会导致粮价上涨。人祸一般都是商家囤积奇货,导至市场上流通量减少,以此操纵物价。
在我看来,这场大饥荒天灾和人祸两者皆有。而导致人祸的原因,除了战争因素之外,或许还有钱的问题。
刘邦入主关中后,荚钱肯定也随之而来。但对于关中的商家而言,他们或许对货币信用会存在着疑虑。最直接的考虑就是:让我卖粮食可以,我收秦国的半两钱还是你汉国的荚钱?让我收秦半两,秦国已灭,你汉国未来建国以后,万一不认半两钱怎么办?让我收你的荚钱,不足两就不说了,万一你被楚国灭了,你这钱还能不能用呢?
结果就是,刘邦只得下令,允许老百姓卖儿卖女,去巴、蜀之地逃荒,自谋生路。
或许是被这些无良商家的嘴脸恶心到了。刘邦登基为帝后,极为排斥商业。下了很多道针对商人的法令,比如不准穿丝绸,不许乘车,加重征收他们的租税等等。
这种排斥商人的做法好处其实很直接:商人变少了,商品交换的行为随之也变少了,所以物价也就稳定了。据考证,当时一石米大约在数十钱左右(少至三十,多至一百)。
后来刘盈即位之后,一方面放宽了对商人的政策,另一方面又收回了民间铸币权,禁制私人铸币。
但老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你不让公开铸币,那我就私下里铸,反正铜就在山里,你又没说不让开采铜矿。没有铜矿的怎么办?简单,荚钱用的时间久了,会起毛边,我怕扎手,把毛边剪下来不犯法吧?毛边剪的多了,融化了再铸成币你能知道?
然后再加上那时候的铸币工艺奇差,磨损极为严重。说好的四分之一两重,就算不剪毛边,没两年也轻了许多。更不要说有些奸商,盗铸钱币不说,还往里掺杂什么铅、铁之类不值钱的东西。
所以,钱就越来越不值钱。
吕后当政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后发行了两次货币,第一次发行的叫八铢钱。这个钱重八铢,也就是半两多,但钱上刻文还是半两。其实这就是弥补荚钱币值的一种行为。相当于市场上原来最大币值是一百元,但钱不值钱,所以就得发行五百元。
第二次发行的钱叫五分钱。所谓五分,也就是半两的五分之一,二铢多四十粒黄米的重量,比荚钱还少。但强调重量实在没什么用,因为在使用过程中,依然会陷入越来越轻的怪圈。
刘恒即位后,面临的就是现在这种状态:钱的重量轻了,自然价值也就轻了,购买力也就越来越低。
于是,刘恒决定,发行四铢钱,并且再次开放民间铸钱权。
远在长沙的贾谊上书反对,奏疏很长,总结下来有这么几条:
你现在允许天下人自行铸钱,同时设立铸钱标准,规定不许掺杂铅、铁,如有违反就处以黥刑。但铸钱就是为了获利,不掺杂质就不能获利。所以,你立这法律就是引诱老百姓犯罪。
另外,现在钱币在实际使用上很不规范,官府规定的货币在交易中根本没有权威性。如果官府硬要统一使用规则,会非常难;如果放任不管,币制又会陷入混乱。
并且开放民间铸币权也会引导老百姓放弃种地去铸币,时间长了,农田都荒芜了。市场上价值低劣的钱增加了,但粮食却会减少,结果粮价只会更高。
等到各种矛盾都出来了,到时候官府又该禁止民间铸币了。而货币数量减少,币值就会增加,铸币的获利就会更大,就算用再重的刑法,也杜绝不了民间盗铸了。
所以,与其这样折腾老百姓,不如直接从根源着手,控止铜的流通,以此将货币发行权控制在政府手中。
同时,颍川人贾山也上书提出意见,说让百姓铸币,是让百姓与政府共同掌握权力,这会出问题的。
贾山也是当时的名士,作《至言》留存于世。
面对着二贾的劝告,刘恒没有理会。
二贾说的对不对?
很对!从理论上来讲非常有道理。但这里面存在着三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是刘恒是一个极其谨慎的人,他做事从来都是未虑成先虑败。当初,一个区区的刘兴居造反,他都是先令灌婴和其它所有准备出征匈奴的人悉数撤回长安,在派出十万征讨大军的同时又派出将领率军驻守荥阳——征讨大军的主将的还是开国大将柴武。可以说,他用了十分的小心来对待这件事。
现在,在决策国计民生的这种事上,他怎么会一反常态,如此激进?
第二个问题是,如果二贾的这些担忧真的发生了,比如老百姓都不种地而去铸币了,比如钱币的质量越来越低劣了,比如物价越来越贵了等等。那么,还会有之后长达数十年的文景之治吗?
第三,这个政策的确引发了币制混乱和诸侯叛乱等问题,可到了汉武帝时间,汉朝的经济怎么还能如《汉书》所载的那样:只要不遇水旱,老百姓都能自给自足,官府仓库也有了余财。京城太仓中的钱花不完,系钱的绳子都断了,粮库累计的谷物更多,能一直存到腐坏都吃不完。
经济是一切的根本。如果货币政策出了问题,又是如何实现了这样官民皆富的盛世呢?
很遗憾,我不知道!
我查了许多资料,关于这一段时期的经济情况和货币政策,可谓是众说纷纭。而对于一些史料的解读又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所以,可采信的资料并不多。然后我尝试着建立模型,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寻找答案。为此,我写了将近一万字的论文,可是,论来论去也没论清楚。
所以,我只能把我自己理解的和想到的大致归结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货币是什么?
答: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其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选摘自高中《思想政治必须课1》
注意这句话: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也就是说,货币本身应该是商品的一部分,并且应该具备等价交换的价值。比如现在的纸币,就不能称之为货币。只能说,纸币是货币的符号,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选摘自高中《思想政治必须课1》
而此时发行的铜钱,就是实实在在的货币了。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货币的价值如何体现?
在现代社会,一张巴掌大的纸,印上一百块钱,从国家银行发行出来,它就能买到价值一百块钱的东西。而你自己拿同样大小的纸,写上一百块钱,拿去买东西,只能买到一顿胖揍。要是印得太像,估计你得进监狱了。
这是因为,国家发行的一百块钱,其价值不在于这张纸值多少钱。而是政府拿国家信用赋予了这张纸一百块的价值。如果突然有一天,这个政府没了,那么这一百块钱就又变成了一张废纸。是否有用,得看新的政府是否愿意继续赋予它信用。
但铜钱不一样。铜这东西它本身就是商品,当时很多器皿都是铜制品。所以它的价值是固定的。只不过,作为钱币,它的重量得等值才行。
可当时的问题是,说好的五分钱有二铢多重。我这根棒棒糖本来要五个钱,结果一称,每个钱连二铢都不足。这位爷拿的钱倒是有二铢多重,可再一检验,里面铅、铁倒占了快一半。
结果就是,钱的价值是其实混乱的。你问我一个钱能买多少东西?我也很绝望啊!
或许你会问了,政府重铸足额的秦半两,然后用重拳治理盗铸钱币不就完了吗?
其实,无论吕太后发行八铢钱、五分钱,还是现在刘恒发行四铢钱,都是在通过重新发行货币,来暂时性的重新提升货币价值的行为。
一千多年后的1560年,英国皇家证券交易所创始人托马斯·格雷欣爵士提出了一个“格雷欣法则”,也称“劣币驱逐良币法则”。
举例来说,你手上有一枚掺杂了铅、铁的半两钱和一枚足值的半两钱,你会怎么办?
在当时,大部分人的做法是花掉含杂质的,融掉足值的,然后做成两枚含杂质的。
至于说用重拳治理盗铸钱币,贾生都说了:禁止私人铸钱,那么铸币的利润就更大,用再大的刑法也禁止不了。
那么,如贾生给的办法:禁止铜的流通呢?
一样道理。钱是铜铸的,只要市场上还要流通铜钱,融掉钱币而掺杂杂质的现象就杜绝不了。
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市场上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币值混乱导值钱不值钱的问题。
如何才能让市面上流通的钱更值钱。
我相信,刘恒应该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才发出了开放民间铸币权的命令。
他把蜀郡的铜山封给了宠臣邓通,而吴王刘濞境内豫章郡也有铜山。这两个人挽起袖子加油干,召集了无数的流民来替他们铸钱。于是,邓通钱和吴国钱流通全国。
无论是邓通还是刘濞,铸的都是四铢钱。重点是,他们一个身为朝中大臣,一个身为在野藩王,都能按照朝廷的要求铸钱,所铸钱币都是足值。倒也不是因为他们多么遵纪守法,只不过,面对一座铜山,何必小气呢?
邓通钱方孔上下各有一隆起物,据说,这是邓通为了彰显自己的财富,故意为每个钱币上都加上一块铜,以区别与他人所铸之钱。
结果是,邓通钱和吴王钱两种足值钱铺天盖地的风行市场,竟然使得那些私人铸的劣币没了容身之处。实现了良币驱逐劣币的现象,所以,也就稳定了市场。为文景之治的盛世,在经济上奠定了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2-14 20: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聪明皇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2-14 20: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有毅力呀,你要能坚持到南北朝,我就给你捐钱出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2-14 20: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初步打算是能把三国写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2-14 20: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啧啧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2-14 20: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刘恒把钱币当做商品来看,通过充分竞争来提升内在在价值。懂的尊重经济规律的王朝是好王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2-14 20: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刘恒是个懂经济的皇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2-14 20: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就是市场经济了哈哈良币驱逐劣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2-14 20: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了   对于经济一点都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2-14 20: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  自己一点都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