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164|回复: 0

中國瓷器“彩釉”佳士得收藏专家小知识指南

[复制链接]

3

主题

4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2-9-21 15: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编有话说:这个专家说很多干货,需要学习的朋友可以看我在文中标注的加黑字体。图片都是佳士得往期拍卖的真品,可以给大家提供学习资料。
从淡雅的米白和青绿,至夺目的艳紫色系;不同朝代的中国瓷器,盛行不同的装饰彩釉,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专家张為君在此分享鉴赏瓷器彩釉的入门知识。
中国瓷器的彩釉及装饰变化多端,并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容易令新晋藏家望而生畏。所以,到底甚麼是彩釉?
专家张為君解释:「彩釉通常是一层不透水或玻璃状的涂层,涂上瓷器后,通过焙烧与瓷器熔接,可用作染色、装饰或提供防水作用。彩釉中最重要的成分為二氧化硅,而彩釉的种类则取决於当中额外添加的其他物质。
这些物质包括铜、铝,以及其他会改变彩釉黏稠度、顏色和质感的物质。瓷器可在焙烧前或后上釉;焙烧前上釉称為釉下彩,焙烧后上釉则称為釉上彩。
由於不具彩釉的粗陶器及陶器大多有著许多细孔,难作容器之用,故彩釉的出现,原為实用而设。不过事实上,美感亦佔据著部分角色,张為君表示:「彩釉效果赏心悦目,因此即使瓷器没有细孔,工匠仍会涂上彩釉作装饰用途。
早於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中国已出现手製陶壶,但直到隋唐时期(公元581 – 907年),陶瓷技术才发展成熟。当时的工匠能使用陶轮製造厚薄一致的容器,并在窑内烧製色彩斑斕的彩釉。

1.唐代(公元618 – 907):三彩瓷


「三彩」的意思是「三种色彩」,但其实只是统称,因為有些三彩瓷不止有三种顏色。常见的基本顏色包括绿色、米白色和黄色(西方称為「卵青釉」),但亦有棕色、蓝色及紫色。
唐朝年间(公元618 – 907年),三彩瓷常用作容器及人像等陪葬品。张為君解释:「这些人像有不少地方都刻意没有上釉,因為彩釉稀薄,在烧製时不同顏色会混成一团,破坏人像的五官,因此工匠不会在这位置上釉,而是在完成后再以顏料上色。现时发现的大部分人像,其顏料部分大多已经脱落,因為顏料主要為有机物质;但彩釉部分则仍然鲜艳明亮。

2.宋代(公元960 – 1279)


她又指:「宋代的瓷器有别於唐代,以单色及类似翡翠银器和冰雪的冷色调彩釉為主。宋代单色彩釉虽然已有逾千年歷史,但流传至今仍然时尚高雅。宋瓷的形态及彩釉配合得和谐完美,总会使我為之惊艳。」最著名的宋瓷產自五大瓷窑,分别為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及钧窑。

3.宋代(公元960 – 1279):汝窑瓷


张為君指出:「现时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瓷器是汝窑瓷。出自此窑的瓷器非常罕有,已知的现存珍品只有约70件。
这种彩釉的特别之处,為当中含有当时极难开採的玛瑙。这些瓷器与龙泉青瓷一样含有氧化铁,令其呈现翡翠绿色调。汝窑瓷通常会加入裂纹效果,这种效果是由於彩釉冷却速度比瓷器快,并於表面收缩而造成

4.宋代(公元690 – 1279):哥窑瓷及官窑瓷




张為君表示:「我们通常将哥窑及官窑的彩釉分為两个不同种类,纵使许多学者皆争论到底哥窑是否真正存在。但无论如何,大家都普遍认同官窑瓷及哥窑瓷都有独特的裂纹彩釉;一组幼细的金线,以及另一组色彩较深也较粗的线条,此种裂纹被称為『金丝铁线』。

5.宋代(公元960 – 1279):定窑瓷


张為君指:「定窑瓷的特点是以象牙白色配上压花或雕刻装饰。除了白瓷,定窑亦有出產黑釉或棕釉,极為罕有。
定窑瓷的特色是「泪痕」,她解释:「这是部分定窑瓷表面像泪珠一样的痕跡,可证明定窑瓷的真偽,因為后期的仿製品通常没有泪痕。

6.宋代(公元960 – 1279):钧窑瓷


张為君表示:「钧釉比其他四个窑的彩釉更加色彩鲜明。钧窑瓷以浓厚明亮的偏蓝彩釉闻名,每件瓷器的彩釉都独一无二。这种蓝色并非由顏料造成,而是由二液相分离的现象引致的错觉,形成乳白色的效果。」由於彩釉中含有铜,因此部分钧窑瓷也有红色或紫色的色块
她续指:「另外,大部分钧窑瓷均有『蚯蚓走泥纹』,形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跡。由於后期的仿製品鲜有这种『蚯蚓走泥纹』,因此也是辨别瓷器真偽的理想特徵。

7.宋代(公元960 – 1279):青瓷


张為君说:「西方将淡翠绿色的亚洲瓷器称為青瓷。」
青瓷彩釉源自中国,以浙江省的越窑及龙泉窑最為著名。青瓷技术其后传至韩国、日本及泰国。虽然这种瓷器被称為青瓷,但亦有白、灰、蓝、黄等不同色调,顏色取决於上釉的厚度、陶土的种类、彩釉的成分及焙烧的手法。
在日本,蓝色的青瓷尤其受欢迎,这种色调的代表性瓷器,乃產自南宋年间(公元1127 – 1279)的浙江省龙泉窑。

8.青花瓷


张為君指:「青花瓷泛指各种以蓝白色彩釉点缀的瓷器,这种瓷器是将鈷蓝色的釉下彩涂上白色瓷器製成,而这种彩釉本身其实是透明的。
青花瓷始於九世纪,并传承至清朝(公元1644 – 1912),堪称最受欢迎的中国瓷器,更是世上最名贵的瓷器之一。张為君表示:「很多人视清康熙年间的青花瓷為上品,但元朝(公元1279 – 1368)及明朝(公元1368 – 1644)的青花瓷同样极具歷史、美学及经济价值。
康熙年间的青花瓷器身轻巧,蓝色鲜艳亮丽,张為君亦指此时期的青花瓷画风「更加仔细高雅」,因此备受推崇。鈷蓝顏料在当时被视為矜贵之物,因由伊斯兰商人从波斯引入,所以早期的青花瓷装饰不少也呈现伊斯兰风格。青花瓷於十七世纪由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出口至欧洲,随即引起热潮,并出现大量仿製品,例如随处可见的垂柳图案。

9.窑变釉瓷器


张為君解释:「窑变是以高温焙烧而成的蓝、紫、红色彩釉。由於彩釉中的铜或其他金属成份在稀薄的彩釉表面分解,因此形成幻彩的效果,成就独特的窑变釉瓷。
她续称:「即使瓷器的外形一样,亦无法找到两件完全一样的窑变釉瓷,因為窑变釉无法控制,因此更加引人入胜。」虽然窑变釉瓷展现抽象美感,但价值却不如装饰精致的明清御瓷。「窑变釉具有独特的抽象美态,它虽非典型的中国彩釉,但其色调亮丽,是我最喜欢的彩釉之一,应该得到更高的评价。」

10.康熙年间(公元1662 – 1722):五彩瓷,包括粉彩瓷及素三彩瓷


「五彩」原本指明朝(公元1368 – 1624),特别是嘉靖(公元1522 – 66)及万历年间(公元1573 – 1619)以五种顏色装饰的瓷器。张為君指:「因為明朝尚未有蓝色珐琅,因此五彩瓷会首先焙烧一次后再涂上鈷蓝釉下彩装饰,然后再涂上红、绿、蓝、黄、紫色的釉上彩,焙烧第二次。
到了康熙年间五彩瓷演变成现时西方学者所指的素三彩(famille verte),法文解作「绿色的系列」。这段时期的彩釉以清雅的绿色為主,并以其他顏色的珐瑯点缀。
康熙年末,中国引入粉彩瓷。粉彩釉主要為从胶体金提取的不透明白色及粉红色珐琅,由清朝的耶穌会教士带到中国。这种新颖的色彩,在雍正及乾隆年间也大受欢迎。张為君指:「雍正时期的粉彩瓷特点為精巧柔美,鉴赏家视之為最上等的粉彩瓷。」

11.康熙年间(公元1662 – 1722):豇豆红釉瓷器


张為君表示:「红釉还有不少名称,例如『苹果红』、『美人霽』、『娃娃脸』、『美人醉』等,描述酷似嫩红肤色的色调。」
红釉瓷深受藏家喜爱,带有绿色斑点的珍品则更受欢迎。要塑造这种翠绿的效果,必须準确涂上含铜的彩釉,然后再小心烧製。这种彩釉在康熙年间独有通常用於小型瓷器,例如文房摆设。
图片来源于网络、佳士得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