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101|回复: 5

蜀国钱币为何流通全国数百年?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3-15 22: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回说道,刘备入蜀以后兑现诺言,不仅开放城内府库任由三军将士索取,还大手笔赏赐了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等人。结果“撒币一时爽,搞钱火葬场”,面对空空如也的钱包,“备甚忧之”,一时没了主意。


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

名士刘巴先前多次拒绝刘备招揽,还嘲讽过“兵子”张飞。眼下,见刘备为难,他自知弥补机会到来,便提出了“搞钱大计”,即发行大面额货币,见《三国志·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

“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巿。’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从“府库充实”的结果看,此计划暂时取得了成功。但这种“无中生有”的搞钱办法,显然不符合常理。那么,这种大面额虚值货币的发行,真的是蜀国经济恢复生机的原因吗?

与民争利,便宜之计
一般认为,刘备命人铸造的“直百钱”,乃是 “直百五铢”。卢弼《三国志集解》引洪遵《泉志》云:“蜀直百钱,建安十九年刘备铸。旧谱云,径七分,重四铢。又直百五铢钱径一寸一分,重八铢,文曰‘五铢直百’。”


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

五铢钱,始铸于汉武帝时期,因其样式精美、工艺先进、质量过硬,一度成为使用时间(汉至隋)最长的铜币。而蜀汉“直百五铢”与它最大的不同是:上面多了“直百”二字。胡三省曰:“一钱直百也。”可知一枚“直百五铢”的价值,为百枚五铢钱。



五铢钱 来源.Pexels

试想一下,若一元硬币变为百元硬币、百元钞票则变为万元大钞,会出现什么情况?大家都会变富裕吗
显然不会,因为货物本身的使用价值不变,在钱币面值增加百倍的情况下,他们的价格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如此一来,通货膨胀是免不了的。而通货膨胀之下,物价必然奇高。如东汉末年的董卓小钱,其劣质程度前所未有,以至“榖(谷)一斛至钱数百万”,百姓苦不堪言。

但刘巴也很聪明,他提出了由“政府出手,平抑物价”的办法。于是乎,在蜀汉政权严格管控之下,“直百五铢”顺利流通起来。由于刘备发行的是大面额虚值货币,收回的却是品相、质量上乘的传统五铢钱。所以在短短数月内,刘备的钱包就鼓起来了

上述可见,这种掠夺式经济的本质,其实是与民争利,无法从根本上恢复蜀汉经济的生机。正如北宋末年,由于宋徽宗、蔡京等人滥印纸币“交子”,导致国家信用力与公信力急速下降,进而引起了国家经济体系的全面崩盘。


交子

蜀汉末期的经济状况,与北宋极为相似。但奇怪的是,哪怕是有繁荣商业与航海业兜底的北宋,在不加节制地滥发虚值货币的情况下,也难免迅速走向灭亡;那常年征战且偏安一隅的蜀汉政权,为何就能坚持数十年呢?

存亡之际,临危受命
答案很简单,因为蜀汉有诸葛亮续命


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

事实证明,亮年少时常自比管仲,绝非妄言。由此,本文正式进入到蜀汉经济的第二阶段:即诸葛亮执政下的“可持续发展式”经济。这也是蜀汉常年征战却依旧能勉强维持的根本原因。
言归正传。刘备去世后不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其导火索正是蜀国夷陵之战的惨败:“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这不仅令蜀汉军事实力大减,也让其前期的巨额投资一朝化为乌有。


夷陵之败使得蜀汉经济大受冲击 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

因此,哪怕刘禅继位之初,南中有豪强阴谋作乱,诸葛亮也未能及时平叛。一是没人,二也是没钱,打不起。直到两年以后,诸葛亮采纳马谡的“攻心计”,平定南中各郡,蜀汉经济尤其是铸币业,才算步入了正轨。
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呢?
据《南齐书·崔祖思列传》记载:“刘备取帐钩铜铸钱以充国用。”又据《中国铁钱》引洪遵《泉志》记载:“直百五铢有铁钱,重五铢四絫,轮郭重厚,文字湮晦。”
这两条记载,都反映出刘备执政期间蜀汉铜料不足的窘况。蜀汉的经济体系,目前依托在铸币业上。为此,刘备四处寻找铜料,甚至把帐钩铜都拿出来取用,但这还远远不够,所以刘备才会命人铸造“直百五铢”铁钱,令其暂代铜钱使用。
这是符合常理的。虽说刘备建安十九年(214年)发行“直百五铢”后,曾令“府库充实”,但它毕竟是占了初次发行的便宜。随着汉中之战期间“男子当运,女子当战”的艰难与夷陵之战时的“举全国精锐之兵”,蜀汉经济自然愈发艰难。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夙兴夜寐,用尽毕生所长,才将蜀国经济拉回正轨:“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尤其是蜀汉铸造的“直百五铢”,虽是一种虚值货币,但它却凭借其初期的过硬质量,成了三国时代流通范围最广的货币。何以见得?


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

直百五铢,并不劣质
蜀汉钱币发行虚值货币,变相搜刮民众财富,毋庸置疑。这正是后人批评刘备、诸葛亮等人的一个主要原因。
虽说诸葛亮去世后,蜀钱随着国家经济的倒退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劣,但最初的“直百五铢”与紧跟其后出现的“太平百钱”等钱币,却仍比较受欢迎,并流通了数百年之久。
须知,钱币的面值高,不代表其质量一定不好。

按上文所述,“直百五铢”一开始重达八铢,且纹样精致、字体规整。考古研究表明,这批钱币在千年以后出土时,上面带有的纹样与文字,还清晰可见。更有趣的是,蜀国的“直百五铢”,不只四川有,它还广泛分布到了全国各地



直百五铢 来源.Pexels

当初属于东吴境内的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等地的墓葬中,便陆续有蜀汉钱币出土。以安徽马鞍山出土的东吴名将朱然墓为例,其中出土的21枚蜀国钱币中,“直百五铢”便占了12枚。此外,在曾属于晋时北方的河南、北京、甘肃等地的墓葬和窖藏中,也时常能看到蜀钱。

蜀汉钱币,为何能流通全国?
首先,蜀汉与其他两国存在贸易往来。历史上,蜀汉不仅与盟国东吴常有往来,也曾与曹魏通商
据《太平御览》引《丹阳记》记载:“江东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市于蜀,而吴亦资西道。”蜀汉与魏蜀两国既然有贸易往来,便自然不会只交易蜀锦。不难想象,为了购买粮食等其他物资,蜀国必然会使用货币。
其次,蜀人曾携带家财大批迁往北方。又据《华阳国志·大同志》记载:“后主既东迁,内移蜀大臣宗预、廖化及诸葛显等并三万家于河东及关中,复二十年田租。”后主刘禅投降后,蜀地有三万余家迁往北方;加之晋人仍用旧钱,蜀钱自然能在北方顺利流通


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


话说回来,若“直百五铢”“定平一百”等蜀国钱币质量不高,它也不会流通这么广泛,更别说经得起时间考验了。
据《隋书·食货志》记载:“百姓或私以古钱交易,有直百五铢、五铢、女钱、太平百钱、定平一百、五铢雉钱、五铢对文等号。轻重不一。天子频下诏书,非新铸二种之钱,并不许用。而趣利之徒,私用转甚。”
梁武帝曾试图统一币制,但因为百姓早已习惯使用了五铢钱和蜀国钱币(包括“直百五铢”、“太平百钱”与“定平一百”)等旧钱,故此举并未成功。
过了两三百年,蜀国最初发行的“直百五铢”与后来发行的、质量略次的“太平百钱”“太平百金”与“定平一百”等钱币还能被百姓乐于使用,可见它非但不是劣钱,反而拥有过硬质量。尽管,这是一种虚值货币。
回到前面的问题。诸葛亮是如何把蜀汉钱币给“推广”出去的?明明刘备执政时,蜀汉还面临铜料严重不足的问题,为何到了诸葛亮执政期间,蜀汉就能产出大量钱币并让它得以外流了呢?

南中既定,铜业当兴
王瑰先生曾指出:“滇东北与川西南是中国著名的铜矿分布带之一,即川滇铜矿带,而蜀在其下游,承用其铜甚为方便。”蜀汉铸币业的转折点,正是在诸葛亮平定南中后。此地富余的铜矿资源,满足了蜀汉源源不断的铸币需求。



来源.Pexels

三国以前,巴蜀乃至南中地区皆有非常丰富的铜矿资源。著名的三星堆、金沙等古蜀遗址中,便有大量青铜器出土。巴蜀地区因“家有盐铜之利”,遂成为汉朝两大产铜地之一。文帝在位时,便曾赐邓通严道铜山,使其自行铸币,于是“邓氏钱”得以遍布天下。
但随着汉朝数百年的开采,巴蜀地区的铜矿资源日益减少,以致于《汉书·地理传》中已不见蜀地产铜的记载。反观被羌、蛮占据的南中地区,因尚未得到开发,仍存有大量铜矿、铁矿等资源。如越雟、俞元、来唯、朱提、堂琅等地,后世皆以产铜而著称,这显然离不开诸葛亮对南中的开发。



据《资治通鉴·魏纪二》记载:“(孟获等南中豪族)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以给军国之用。”又据《三国志·李恢传》记载:“(亮)徙其豪帅于成都,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乏。”
至少在唐代以前,古人所说的金、银,是包含铜、铁的。由此可见,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后,的确从当地获取了大量的铜料资源,用来发展蜀汉的铸币业。在此情形之下,蜀国还培养出了一批擅长冶铜的“高级技工”。张华《博物志》中便有“铸铜之工,不可复得,惟蜀地羌中时有解者”的记载。

话说回来,蜀汉虽暂时摆脱了铜料不足的困扰,但诸葛亮也清楚,铜矿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而为了避免蜀国钱币因贸易而大量外流,诸葛亮又重点发展了另一种可再生资源——蜀锦。为此,诸葛亮还在自家后院种了八百株桑树。



远近闻名的蜀锦 来源.Pexels

所谓“决敌之资,唯仰锦尔”。蜀锦究竟有什么价值,能让它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货币,并成为诸葛亮眼中的国家级战略物资呢?(未完待续)

瀛洲海客 ∣ 地缘谷成员三国志集解.陈寿撰 裴松之注 卢弼集解 ;南齐书.萧子显 ;隋书.魏征等;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常璩撰 任乃强 ;资治通鉴音注.司马光撰 胡三省注;博物志校证.张华撰 范宁校证 ;三国地理志.梁允麟;三国经济史.余鹏飞 ;三国南中与诸葛亮.罗开玉 ;中国货币史.彭信威;中国铁钱.刘森 ;孙吴钱币的出土情况与“蜀钱吴用”现象.张翼;铸币业和铜业视域下的蜀汉经济特征.王瑰 ;蜀汉钱币探微——以武侯祠馆藏蜀汉钱币为例.安剑华*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3-15 22: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
既然研究直百五铢钱,应该知道拥有精铜矿山的蜀汉,还同时大量发行铁制直百五铢钱,滥发之甚可见一斑了吧。
面额是正常币值百倍的货币,还大量的滥发,造成的后果是什么不用说了吧?
很多地方出土直百五铢钱,第一是因为直百五铢钱毕竟含铜,第二是发行量实在太大,所以流出的也多。蜀汉墓还出土过大量董卓小钱和直百五铢一起呢,能代表董卓小钱非常成功??
至于工艺,只要百度一下“直百五铢”四个字,在钱币信息的背面文介绍的最后,采用了《中国钱币大辞典(魏晋南北朝隋编 唐五代十国编)》 的内容,写的很清楚:"由于铸造工艺的缺陷,直百五铢普遍品相不好",所以,直百五铢钱其实是很容易仿制的一种钱币。
蜀汉钱币体系非常混乱,除了直百五铢系列,还有定平百钱、世平百钱、太平百钱系列等等很多种,直百五铢钱真的很成功的话,发行其它货币就是多此一举。

诸葛丞相采用的经济措施,蜀锦只是一个分支,说靠蜀锦支撑起蜀国太夸张了。又不是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魏国派兵把蜀道出口一封,吴国派兵把三峡出口一封,蜀国不就歇逼了?蜀国君臣不会傻到全靠这非战略物资的奢侈品来支撑,真要这么干了,不就是春秋时期"种桑误国"被齐国灭掉的鲁国梁国嘛!魏吴高兴还来不及呢。
诸葛丞相经济政策核心第一是盐铁专营,第二就是拿南中郡的产出补贴巴郡和蜀郡。说的不好听点,其实是政府垄断和拆东墙补西墙,蜀汉的叛乱,基本都出自南中郡少数民族,也就不难理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3-15 22: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啦,是男子当战,女子当运[飙泪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3-15 22: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直百五铢,你看跟什么比了,同时代来说的确是还可以的,曹丕甚至都废除钱币以物易物,但是到曹睿又恢复了,以后的刘宋也想自己铸币,但是天下人大都习惯使用直百五铢;发行货币、盐铁专营都是汉武帝搞出来的搞钱方法,但是武帝都曾经搞崩了,诸葛亮在制盐冶铁这块,主要是工艺上的改造,还是从发展经济和对外贸易这块,蜀汉这么小一块地方,靠盐铁专营能搞多少钱?对南中郡的收割,应该主要是平定南中叛乱那次吧,然后扶植南中豪族加强对南中的控制,后面就是正常收税,南中后面之后有一些小的叛乱,但都抬不上台面来说,如果真像你说的拆东墙补西墙,五次北伐过程中,南中不出现大的叛乱才有了鬼了。诸葛亮治蜀是全方位的,其中蜀锦、制盐、冶铁、水利尤其突出,可以说能发展经济的方面都能看到诸葛亮的努力,你这种推测揣度,真是把诸葛亮想复杂了,也把诸葛亮想简单了,要是单凭这些汉武帝都用烂了的法子,而且也不是什么好法子,诸葛亮治蜀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怎么说呢,发展经济的手段也没什么秘诀,关键是方方面面,诸葛亮用了心思在上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3-15 22: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宋使用的是四铢钱,从汉五铢、魏五铢衍生而来,比汉五铢魏五铢减轻了一点重量,而且后期减重严重,所以不受欢迎。
但是南北朝时期最长使用的是“五铢钱”,但别看到“五铢钱”就想当然的认为是“直百五铢”。
请你注意,汉五铢、魏五铢都是成功的,蜀汉直百五铢钱是失败的,直百货币体系随着蜀国灭亡而消亡,此后从未再出现过。

至于你说南中未出现大的叛乱,这个???你随便找点《三国志》资料看看,也可以知道南中从蜀汉建国到灭国就叛乱的没消停过的吧?

算了,我列给你吧:

1.黄元,《三国志·先主传》:“闻先主疾不豫,举兵拒守” ,“三月,黄元进兵攻临邛县”。
2.朱褒,《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初,益州从事常房行部,闻褒将有异志,收其主簿案问,杀之。褒怒,攻杀房,诬以谋反。诸葛亮诛房诸子,徙其四弟於越隽,欲以安之。褒犹不悛改,遂以郡叛应雍闿。臣松之案:以为房为褒所诬,执政所宜澄察,安有妄杀不辜以悦奸慝?斯殆妄矣!
3.雍闿,《三国志·李恢传》:先主薨,高定恣睢於越巂,雍闿跋扈於建宁,朱褒反叛於牂牁。都护李严与闿书六纸,解喻利害,闿但答一纸曰:“盖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远人惶惑,不知所归也。”其桀慢如此。闿又降於吴,吴遥署闿为永昌太守。
4.高定,《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先主薨后,越巂叟帅高定元杀郡将军焦璜,举郡称王以叛。
5.刘胄,《三国志·马忠传》:十一年,南夷豪帅刘胄反,扰乱诸郡。
6.汶山郡一叛,《三国志·蜀书十一·霍王向张杨费传》:后夷反叛,辞“令得前何府君,乃能安我耳”!时难屈祗,拔祗族人为,汶山复得安。
7.汶山郡二叛:《益部耆旧传》:军前讨余种,余种闻他里已下,悉恐怖失所,或迎军出降,或奔窜山谷,放兵攻击,军以克捷。
8.汶山郡三叛,《三国志·姜维传》是岁,汶山平康夷反,维率众讨定之。
9.魏狼,《三国志·张嶷传》:北徼捉马最骁劲,不承节度,嶷乃往讨,生缚其帅魏狼,又解纵告喻,使招怀馀类。
10.冬逢、魄渠,《三国志·张嶷传》:苏祁邑君冬逢、逢弟隗渠等,已降复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3-15 22: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11.李求承,《三国志·张嶷传》:又斯都耆帅李求承,昔手杀龚禄,嶷求募捕得,数其宿恶而诛之。
12.狼岑,《三国志·张嶷传》:定莋、台登、卑水三县去郡三百余里,旧出盐铁及漆,而夷徼久自固食。嶷率所领夺取,署长吏焉。嶷之到定莋,定莋率豪狼岑,盘木王舅,甚为蛮夷所信任,忿嶷自侵,不自来诣。
13.涪陵国叛乱,《三国志·邓芝传》:十一年,涪陵国人杀都尉反叛,芝串军征讨,即枭其渠帅,百姓安堵。
14.永昌郡蛮夷,《三国志·霍峻传》: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
15.蛮夷数叛、叟夷数反,《资治通鉴》:越巂蛮夷数叛汉,杀太守,是后太守不敢之郡,寄治安定县,去郡八县馀里。《三国志·张嶷传》:初,越隽郡自丞相亮讨高定之后,叟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是后太守不敢之郡,只住安上县,去郡八百馀里,其郡徒有名而已。
16. 南夷复叛,《三国志·李恢传》:后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恢身往扑讨,锄尽恶类,徙其豪帅于成都,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乏。《三国志•谯周传》:南方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势逼之,穷乃幸从。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此患国之人也。
17. 孟获造反,《汉晋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於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

这一个回答还列不下,得分两条回复,这就是你说的抬不上台面的小叛乱?[飙泪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