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136|回复: 1

解读老子的文章千千万,为何朱大可的说辞最有趣

[复制链接]

4

主题

5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2-9-22 08: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都说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其实老子哪里创立过道教?都是后人假托的。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老子是最具神秘色彩的一个大师。不仅生前行踪飘忽不定,死后面目模糊不清,生前身后还留下了无数稀奇古怪的猜测和传说,让那些追随老子及其思想的人大伤脑筋。
同济大学朱大可教授专长中国古代文化史,他对老子的评说在我看来最有趣,也可能最靠谱。
朱大可说,在上古文化史上,老子是少有的一个通身携带神话色彩的人。相传,老子在娘胎中被孕育了72年,出生时已是满头银发,因此被称作“老子”。又传说,老子出生在李子树下,且一落地便会呱呱说话,指着李树称自家姓李,俨如成年男子。
最耸人听闻的一种说法是:至今仍保留大耳习俗的印度尼西亚大耳族,可能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儋耳国。所以,老子也可能就是印度尼西亚人,否则,史书何以强调老子耳朵奇大,又名为聃呢?
朱大可说,谁也无法确定老子究竟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毕生都干过些什么事情。而传说中的一些事迹,又多令儒家弟子和佛教门徒感到尴尬。据说,孔子曾向老子讨教,结果被老先生语重心长教训一番,令儒家弟子觉得脸面无光;又传闻,老子曾到印度、尼泊尔一带传道,指点过释迦牟尼,这又让佛教门徒们觉得很没面子。
第三种比较通融的说法是:老子曾经膺任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相当于现在的司局级官员。但这显然又违背了老子“隐”的原则。最让中国汉族爱国者心寒的一项记载,则是老子本无意在中土著书立说。他未经许可擅自出国,幸好被边境关防司令喜扣留。喜以私下放其出国为由,逼迫老子传授气功秘法,老子这才乖乖写下了一篇5000字的《道德经》加以应付。此后,老子的形迹便消失在西域茫茫戈壁地带,而那篇5000字的应酬之作,从此给中原士人留下一道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团。
朱大可说,这还不算。一份流传汉代晚期的古典文献《神仙传》记载,老子压根儿就从未死过,而是在不同时代化身为当时头号道家大师,从三皇时代的玄中法师,至汉文帝时的广成子,人数竟达十八个之多。
有人说《道德经》是哲学论著,有人说是气功法指要;也有人说是煽动奴隶起义的政治宣传手册。甚至还有人怀疑此书根本就不是老子所作,老子不过是外星人散发的传单的热心传抄者,如此等等。
奇怪的是,老子本人的身世虽然扑朔迷离,令人疑惑。但他的直系子孙谱系却在一些史料中被记录得无比清晰。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的儿子叫李宗,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而李宫的曾孙叫李假,李假的儿子叫李解。如此等等。
朱大可说,这些清晰过度的官方文献记载,在他看来,反而露出了它造伪的马脚。第一,老子为探求“道”的真理隐居旷野并在其后毅然出国,成家立业和生儿育女显然不符合他的基本信念。再说,他的那些直系后裔们怎么可能始终保持一脉单传的体系?第三,这些子孙为何全用单名,并且使用还诸如“假”和“解”这类明显具有玩笑性质的字眼。
因此在朱大可认为,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引述的有关老子的史料,极有可能正是老子本人有意设置的语词迷宫,用来掩盖其出身的真相。作为国家图书馆的负责官员,他只消把一册伪造自己身世的竹简悄悄放在图书馆陈列室的架子上就够了。——事实也极有可能就是这样的!
老子身世的权威资料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而动点脑筋就会发现:老子,楚,苦县,历乡,曲仁里,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些令人费解的文字记载后面极有可能隐藏着一个或许正是由大师本人精心制作的卓越的字谜系统。只可惜,今天的人由于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加以释读,历史学家就只能永远生活在虚假信息之中,并为那些伪线索付出毕生代价。
朱大可说,由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本质上是对一些宗教苦修者的共同特性的描述,因此在他看来,老子很可能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活跃于先秦时代的小型修士集团,有着极其严密的组织和纪律,却又分散于远东各地,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内,执行着宣扬“无为”学说的秘密使命。
这就可以合理解释《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揭示的那些怪异现象:为什么这边老子刚刚诞生,那边老子已满头白发;为什么在“老子”西遁以后,又有一个“老莱子”出现在胶东半岛;甚至在孔子死后一百多年,还有一个叫“儋”的人去见秦献公,精确预言了秦王朝统一六国的事实;为什么屈原在放逐期间,曾会见一个叫作“郑儋尹”的神秘祭司,而后者断然拒绝了这个失意楚臣的占卜要求?
除了组织上的严密性和活动范围的广阔性,“老子集团”更重要的特征,是掌握了包括周王室在内的各诸侯国的官方卜卦机构,并利用《周易》影响统治者决策,从而影响整个华夏的历史文化进程。而且,正是这些人重新修订并注释了旧版《周易》,使之更加符合“道”的原则;不仅如此,考虑到《周易》崇阳抑阴的哲学特性,“老子们”还专门编撰了另一部崇阴抑阳的著作《道德经》加以修正,这就使《周易》和《道德经》之间产生了某种神秘而紧密的哲学呼应。
朱大可说,老子与“西域”,也就是现今印度、尼泊尔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史学学术界最敏感的问题之一。自从东汉末年出现《老子化胡经》之后,老子与西域的关系就变得不可回避。上世纪50年代,著名历史学家谭介甫力排众议,大胆提出“老子本系胡人”的学术假说,却由于当时大汉民族主义的狭隘思维,竟遭到郭沫若、范文澜、周谷城等诸多权威声色俱厉的围攻,一个杰出的历史假设,竟被残酷地扼杀于襁褓之中。
朱大可说,“老子集团”极有可能来自印度、克什米尔地区这个观点,目前至少可以得到下列证据的有力支持。
首先,老子学说的核心“道”,与婆罗门教的“梵”,意义极其相似,而后者产生于比春秋更早的年代。“梵”的字面含义是“清净”、“寂静”、“离欲”,这正为老子《道德经》所竭力所倡导;“梵”又是修行解脱的最后境界,为不生、不灭、常住、无差别相、无所不在的最高实体,亦为宇宙的最高主宰,这都与老子《道德经》对“道”的陈述几乎完全一致。
可见,“道”极有可能就是“梵”的中国译名。婆罗门教重视“天君”,而“天君”的本义为“聆听”,由于从“聆听”中可以获得神的启示,婆罗门教就把“听”的练习推崇到极其重要的地位,这就与老子的姓氏发生了紧密的呼应:老子名耳,字聃,是一个具有大尺度耳朵和超常聆听能力的人,这无非就是在暗示他所遵循的“道”正来自婆罗门教义。
《山海经》曾提出证据证明,老子在《道德经》中反复陈述过的“阴阳”学说,公元前6世纪以前就已产生于印度、克什米尔地区,并曾由西王母派遣使者授与中原的轩辕黄帝。其次,“老子们”的修行方式和行为方式,也严格遵循了“摩奴法论”的各项条款。《摩奴法论》乃是婆罗门种姓制订的法典,正式成文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稍晚,而《摩奴法论》中的许多规则,此前早已被被广泛运用。其中,“林居者”和“遁世者”的意思就是:人在有了白发之后,就应住到树林中去,以野果和乞食为生。
“老子们”生而皓首,指李树为姓,正是暗示“老子们”就是这样的一群“遁世”的“林居者”。他们遵循《摩奴法论》规定,生活中刻意保持沉默和孤寂,且终身修炼瑜珈,以“亲证我的细微可见性,以及它出现的可能性”。——这一境界如果译成汉文,那就是《道德经》之中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了。
此外,老子的两个坐骑——青牛和白鹿——在中国皆是寻常动物,而在印度则非同小可,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神兽。相传,佛陀首次转世,即为鹿王。这就更增添了鹿的神性和高贵性。因此,“老子们”选择这样的坐骑,正是旨在向人们暗示他的地域属性和民族属性。
“老子们”活跃于中国的那个年代(春秋晚期),在印度,也正是“沙门运动”兴盛的年代。当时印度分为几十个诸侯小国,且互相兼并,战争频频,情形完全有如中国“春秋战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自由受到严重威胁。“沙门运动”,就是由一些新派哲人退出社会成为漫游者,靠在森林和旷野中采集野果或行乞为生,以便发现真理和保持内心宁静。
这些“沙门”们最初只是一些零星四散的无政府主义者,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的政治团体。他们中的少数人,一方面苦修瑜珈,一方面徒步穿越喜马拉雅山口,向遥远的“支那”长征。他们坚定地越过同伴的骨骸,踏上周王朝的广阔领土,并开始了传播和探索真理——“道”——的新事业。
所以,朱大可断言,在中国文明的遥远黎明,那些被称之为“老子”的伟大圣贤,其实就是这样诞生的。
是不是很精彩?是不是很有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9-22 08: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将枯燥的学术问题说得非常有趣,很不简单。赞了[赞][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