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用户
论坛
BBS
元宝论坛
»
论坛
›
元宝论坛
›
汉代
›
千古才女李清照之七 颠沛流离
返回列表
查看:
169
|
回复:
0
千古才女李清照之七 颠沛流离
[复制链接]
一路错到对
一路错到对
当前离线
积分
3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 积分
积分
3
发消息
发表于 2022-9-22 13: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上一节我们说到,赵明诚因病去世,李清照悲痛欲绝,相知相伴的丈夫离世,剩下她孤身一人,飘落于世间。望着两人几十年来收藏的金石文物,李清照该如何处置呢?安葬了丈夫赵明诚之后,李清照又该走向何方?这一节我们继续讲李清照在动荡岁月里颠沛流离的生活。
赵明诚去世了,但李清照生活还得继续,她孤身一人在这战乱纷飞的年代里,有两个严酷的现实摆在李清照面前?一是她该怎么生活?二是他们的这一大笔的文物遗产又该如何保护呢?他们收集了多少文物古籍呢?据《金石录后续》记载:大概是2万多件古籍图书,还有2千多卷的碑刻拓本和摹本,这么大的数量如何保护?尤其不能落到金国人手里,更不能让它再毁于战火。这对李清照来说是两个重大的问题。
当时李清照是住在建康城,这时候的建康已经非常不安全了。金兀术亲率大兵挥师南下,沿东南沿海追击宋高宗,这时候宋高宗已经离开建康,朝着东南沿海一带逃亡了。所以这时候李清照她个人和文物实际都已经非常危险。靠她一个人保护这些文物肯定不行,这时候李清照就想到了一个人,想到了谁呢?赵明诚的妹夫,他当时担任兵部侍郎,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
李清照就委托赵明诚原来的两位下属把这2万多件的文物护送到洪州,也就是现在江西省南昌市,然后交给这个妹夫。那赵明诚这个妹夫怎么在洪州呢?当时的隆佑皇太后,也就是宋哲宗的皇后,宋高宗的伯母逃到洪州,由赵明诚这个妹夫护卫。李清照觉得洪州远离建康,远离战火要更安全些。所以她当时做了这个决定,她认为一个国防部副部长,手里有兵权,手下有部队,肯定能保全这些文物。
但是事情没有李清照计划得这么好,她送出去的这批珍贵的文物全部毁于洪州的战火当中。因为当时金国攻打南宋,它是兵分好几路,金兀术沿东南沿海追击宋高宗,这是主力部队,还有一支就是沿湖北向南,这支部队就是追击隆佑皇太后,听说太后逃到洪州,他们就一路攻下湖北黄州、大冶、然后进兵直逼洪州,金兵要来活捉这太后,洪州肯定不能待了,他这位妹夫部长早就护送着这个太后离开了洪州,向南逃了。战乱时期,命都难保,谁还有心思、有精力来保护你这两万多卷、两千多卷的文物呢?所以这批珍贵的文物就全部毁于洪州的战火当中。
我们说“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文物的命运尚且如此,那李清照的命运又会怎样呢?
那李清照往哪儿跑啊?跟着谁跑比较安全呢?她呢,就盯住宋高宗了,她打算随着宋高宗的这支朝廷逃难队伍一起逃难,这是她当时做的一个决定。我们觉得很奇怪,金兵都拚命地、日夜兼程地在追这支朝廷逃难队伍,都要活捉宋高宗,宋高宗也日夜兼程地逃命,为啥李清照还要跟着这支逃难队伍呢?
这里面呢,有两个原因:一是李清照的一个亲弟弟叫李迒(hang),他是跟在皇帝身边的,负责编纂皇帝的诏书、圣旨、文告等文书的,就是便于皇帝进行翻阅的一种文书删减整理修订啥的,他这个官不大、也就是八品小官,但他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一种官之一,就是说李迒在宋高宗逃亡的时候,他始终跟随在宋高宗的身边。
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也没有什么亲人,她又不能跟着人家赵明诚的哥哥们一起逃亡。与其在乡间或深山老林东躲西藏,没有安全感,还不如依靠这个弟弟,而这个弟弟正好又在朝廷里边担任很关键的职务,这肯定是李清照直接考虑的一个因素。
《金石录后序》里她说:她手里还有一些少量文物,再也不敢交给别人了,她说手里主要还有些少量的、小篇幅的拓本和摹本,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等一些著名文学家的诗集手抄本,还有几十轴汉代到唐代的石刻、及一些夏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等。
再一个原因呢,还是跟文物有关,在逃亡中,她听到了更要命的一个传言,这个传言对她更是雪上加霜。什么传言呢?传言说赵明诚生前将一把珍贵的玉壶献给了金国人。我们知道赵明诚生前是犯过一些错误,他临危之际弃城而逃,但这最多也就是渎职罪。现在这个传言说,你把玉制的宝壶献给金人,这可就不是渎职罪了,这是什么呢,这是卖国罪。尤其现在金国人追着南宋的军队在打,而且还是追着皇帝打,这对李清照来说,那可是非常大的压力,等于说是两口子收集了半天文物,最后摇身一变,她丈夫变成卖国贼了。那这样一盆脏水要泼到谁身上,谁也受不了。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金石录后序》里,李清照对这个事情做了非常详尽的交代。她说当初赵明诚在建康城病重快去世时, 有一个叫张飞卿的人来探望他,这个人呢是个学士。他来的时候随身就带了一把所谓的玉壶,让赵明诚给他鉴别。我们知道赵明诚是宋代数一数二的文物收藏家和鉴定家,鉴别完了之后,这个张飞卿就带着这把玉壶就走了,再也没有联系。李清照特别指出,那个壶根本不是玉制的,而是石头制的。
至于最后这个壶怎么到金人手里,又怎么传言说是赵明诚献给金人的,这个传言让李清照非常惶恐。她就想用一种非常智慧的方式来解决,什么方法呢?她就心想:你说我献了一把玉壶给金国人是叛国罪,是卖国贼,那好,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我把我们家文物全都给你献上去,我全部都交给朝廷,我看看你还说我什么?
如果你说我献一把玉壶就是叛国贼,那我把我们家所有的文物全都上交,这些可都是镇国之宝,我全交上去,那我算什么,我算不算是精忠报国之人呢?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李清照非得跟着这趟艰难的逃难之旅往下走的原因。
我们来看看当时的逃亡路线图,就能知道宋高宗当年之狼狈。从建康出发到镇江,从镇江又到越州,再从越州又赶到明州(即宁波),再从宁波上舟山岛,然后入海,到了舟山岛上的昌国,乘船又到了台州,从台州的章安镇入海,走海路,在海上漂泊了近2个月,才在温州登录。等金军撤离,他才从温州出发,又在海上漂泊将近一个月,到了绍兴,这真的是“亡命天涯”。
虽然说李清照要跟着她的弟弟一起走,但绝对也没有那么容易。她弟弟也有自己的家人,她弟弟主要的工作不是照顾她,而是主要照顾宋高宗。所以她这一个快50岁的女人,一路颠沛流离还要照顾这些文物,这一路逃亡下来,可想而知是多么艰辛。
一年多的逃亡生活,使李清照饱尝流离战乱之苦,眼见国家风雨飘摇,自己又丧夫家亡、这对心力交瘁的李清照来说,是何等的残忍。建炎四年四月李清照费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将见证她们爱情婚姻生活的文物进献给了朝廷,但在那兵荒马乱的动荡岁月,这些文物,是否就得到安全了呢?
我们说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李清照做梦也想不到,文物寄到了接收的地方,那里爆发了叛军暴乱,官军在平叛的过程当中,文物被一个姓李的将军纳入囊中,这位姓李的将军不久也死了,文物就随着李将军的死,就再也不知道下落了。
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给李清照身心带来巨大的损害,接二连三地丢失文物,她的心境也非常地不平静,这些文物就是她和赵明诚爱情生命的见证。眼见手里的文物越来越少了,李清照也在考虑:是不是可以重组一个家庭,如果有一个稳定的安身立命之所,那么文物就不会飘零在江湖之上。即使他不像赵明诚那么出色、但多少比较靠谱的这么一个男性,也可以作为自己家里的一个支柱呢?下一节我们在《再嫁婚变》里见,谢谢大家阅读!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分享点赞、支持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