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94|回复: 0

民间艰于得钱:如此“不差钱”的北宋,为何会出现“钱荒 ...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4-21 09: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右上角“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真诚感谢您的支持。
<hr/>引言:

提起北宋,最先想起的就是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画中展现出北宋时期繁荣的社会形态,显示出北宋经济的朝气蓬勃,人民生活富足。而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欧阳修、苏轼、范仲淹等皆出自北宋,这空前的文化发展无不向我们展示着北宋经济的繁荣昌盛。
然而如此富裕的国家却是多次经受了严重的“钱荒”事件。


“钱荒”,是指在货币流通中货币无法有效和生产商品进行等值交换,出现了“钱重物轻”现象。荣仁宗、宋神宗、宋哲宗时期都有出现严重的钱荒,可是北宋的“钱荒”还不是全国性的,只是发生在东南地区,那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朝廷又采用了什么方式去解决东南“钱荒”呢?
一、商品经济发展,铜钱供需不平衡

其实,宋朝很早就注意到了“钱荒”现象,南宋初年人王之道说过:“和籴有二利:盖民间艰于得钱,若官中于米贱时收籴,则民乐于得钱,而官获其利。”民间艰于得钱的意思就是“钱荒”,并且这里面还点出了朝廷的采买制度和社会“钱荒”之间的关系。


其实,宋朝的经济贸易往来一直属于朝代中很繁荣的时代。据记载,宋朝的财政收入最高一年会到达1.6亿贯(一贯=1000文),国民的成产GDP 可以占据到全世界的一半,人口总人数是盛唐时期的7倍,可见北宋当时的经济水平是极其发达。
北宋时期的经济中心位于南方,尤其江浙地区属于经济贸易快速发展的地区,而且物产丰富,海上贸易繁多,但是货币量却一直供应不足。可其实北宋朝廷当时每年都有在东南市场投入大量的货币,每年可以达到百万贯,最高有超过500万贯的记录。


那为什么还会造成“钱荒”,这么多钱去哪里了?这就要从宋朝的货币流通制度中寻找答案
首先宋朝的流通货币虽然以铜钱为主,但还同时流通着其他几种货币,两宋还发行纸币,南宋纸币称为会子,北宋称为交子,会子比交子的流通范围更广。但是纸币的发行过多时,就会造成纸币贬值,南宋后期会子的贬值尤其明显。
因此就会出现一个现象,人们尽力的去花掉纸币,储蓄铜钱,造成铜钱没有办法在市场正常流通。南宋人杨万里说,“今之所谓钱者”,富商与权贵“皆盈室以藏之,列屋以居之,积而不泄,滞而不流。”


在此情况下,货币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运行方式,朝廷就需要发放更多的铜钱用以解决“钱荒”危机,但是增量也就意味着钱币贬值。在铜本身价值不变的情况下,铜钱却低于铜本身的价值,那么如果将铜重新熔成铜器,就会瞬间提高它的价值。样一来,铜贵钱贱,就造成很多人在此谋利。
与此同时,宋朝经济发达,积极推行海上贸易,在与日本、东南亚、阿拉伯等国家的经济往来中,铜钱就成为主要的国际贸易货币。日本也很喜爱留存铜币,甚至曾经为了大量收取铜钱,以低价的方式将其货物售出换取铜钱,造成台州一日进入“钱荒”。
以上种种造成货币外流严重,国内供需不平衡。现在很多国外出土的货币,都能看到铜钱的身影。当时有人提出以防铜钱外流,关闭进出口贸易,可是这种方式显然无法实行,国家的经济往来切断,进入闭关锁国,后果将更加严重。


二、对西北地区的军事补充

北宋时期的“钱荒”特点,在于它并不是遍布于大江南北,而是在东南地区的“钱荒”势态明显。这就涉及到北宋时期的战争压力,北宋时期的战争主要集中在北方,而北方的军事供给就需要朝廷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
每个朝代凡是涉及到用兵打仗,最基础的需求就是粮草和财政供给。不只要保证士兵有足够粮食,涉及到官兵的吃穿用度,朝廷全部也都要承担。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粮食问题,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粮食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但是北宋时期面临的问题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南方,大批量的粮食和收取的赋税全依靠东南方城市供给,如果单纯地靠收取赋税去支撑整个西北边防的军事力量显然还做不到,就需要想办法去解决战争的物资储备问题。


北宋朝廷为了解决军事的财政问题,于是决定在东南方实行采买政策,当时称为籴买。
据《宋史》记载,北宋和籴:“宋岁漕以广军储、 实京邑。河北、河东、陕西三路及内郡,又自籴买,以息边民飞挽之劳,其名不一”,通过籴买手段来及时的对西北沿边军需提供保证。北宋仁宗朝,包拯上奏在河北买粮,“河北沿边十四州,悉仰食度支,岁费钱五百万缗,得米粟百六十万 斛,其实才直二百万緡……”,河东路定额需要籴买粮食五百万石,河东路和籴超过两税。
在此种情况下,朝廷就需要大量的货币去支持粮食的购买,于是大量货币再次由朝廷投入交易市场。宋代在景祐以后,朝廷每年用于籴买费用大概约在700— 1000万缗,最少不会低于 500 万缗,而且不包括熙丰年间转化为青苗钱常平籴本。
货币因为战争原因进入被动调整状态。为了保证军事的供给,采买由朝廷出资,在富裕的东南地区购买物资向西北进行调配,东南城市作为采买的主要城市。朝廷为了保证采买调配的正常运行,还专门设立了管理机构---发运司。


三、北宋朝廷对东南地区的采买

司马光曾说:“臣闻江淮之南,民间乏钱,谓之钱荒。而土宜秔稻,彼人食之不尽。若官不籴取以供京师,则无所发泄,必甚贱伤农矣。”
由此可以了解到,朝廷已经为了保证军事供给,投入了大量的货币流入东南。
关于当时采买的数量之大,史料是这么记载的:淮南以五运,两浙及江东二千里内以四运,江东二千里外及江西三运,湖南、 北二运。”朝廷已经在东南投入大量的货币进入东南市场,正常反应是东南地区的流通速率增快、货币增多,那为什么这里还是会出现严重的“钱荒”呢?
经济最繁荣的地区却出现最严重的“钱荒”,来看史料记载:“汴口之入,岁常数百万斛,金钱布帛,百物之备,不可胜计。而度支经费,尚闻有阙,是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也。”
军事物资在东南进行采买,由此国库的钱币流入东南。采买结束,北宋朝廷陷入国库空虚的状态,转而向西南地区增加赋税征收,等于换一种方式再将钱币收回朝廷国库,相当于国家的财政全部依赖于东南地区,却又无法给予东南地区任何支持。


周而复始,整个的物资由东南市场流向西北战场,钱币以赋税形式流回中央
越发达的地区,越需要大量的货币进行流转,朝廷投入货币本身是一种正向运转的方式。然而由于政策后续的错误,最终导致东南市场市场流通货币量减少。
面临此种情况下,西北地区的战事依然吃紧,所需供应并未停止。于是北宋朝廷下令:“每年常将上供斛斗折纳见钱,江湖六路将斛斗五十万石,折钱五十万缗,起发上京。”东南由此陷入百姓手中有粮,官府不要粮食。百姓手中无钱,却需要上缴钱财。


上供由粮食、货物直接转为钱财的政策,进一步加剧东南地区得到“钱荒”。而北宋的货币流通种类当时并不统一,造成东南和西北两地曲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到货币运转,进一步加剧贸易量降低,由此进入严重的“钱荒”状态。
与此同时,百姓都习惯于将铜钱储存起来,朝廷采买流入的大量货币实际没有正常进入市场流通,而是截停在各自手中,甚至有的被熔铸成铜器,使得“钱荒”事件在东南范围进一步扩大。


总结:

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空前发展的时期,还是中国货币政策改革的重要阶段在经历一百多年“钱荒”的过程中,官员们也提出过很多的改革方案,进行过多次变法,比如“折二钱”“折三钱”“折五钱”,等于是提升当时的铜钱价值,对“钱荒”起到了暂时的缓解作用。
北宋还是全世界最早应用纸币的国家,这些改革在全球的货币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北宋朝廷时为了防止铜钱外流,多次颁布禁令“铜钱阑出塞外及南蕃诸同”,然而也没有取得特别好的成效。司马光曾这么形容其政策“徒为玩令,一无所益”。
士大夫们由于受到当时时代的约束性和思想的局限性,朝廷尝试了用简单的政策干预去改善复杂的“钱荒”现象,虽然没有获得成功,但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宋史》
《考论》
《太平御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